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GM-1联合参芎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DNP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GM-1注射液加中药,对照组单用GM-1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结论:GM-1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DNP优于单用GM-1注射液治疗。

  • 标签: GM—1注射液 中药
  • 简介:发热的概念是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性反应。正常的小儿体温一殷为36.5-37.5℃。特点喂奶、运动、哭闹、衣被过厚、气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发热也是医生判断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的重要指症,是机体对入侵病毒和细菌的反应和病理生理反应,机体适应性反应和也是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研究表明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以及与某些发热因素能增加感染宿主的抵抗力,并可直接影响病原菌的生物代谢,有利于抗炎反应。它是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根据发热病症分析,可分为低热、中度热和高热。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积聚,吞噬和清理菌体蛋白。减少血桨渗出细胞漫润,消除炎症部位的热和疼,达到抗炎作用。故婴幼发热期,地塞米松入治疗是我院常规诊治方案,但使用地塞米松副作用很大,过大剂量容易出现头晕、腹痛,抽搐,为防止用药后的并发症,以人文关怀为工作理念,研讨由于高热儿童使用地塞米松药物治疗观察要点,浅谈体会。

  • 标签: 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地塞米松 护理
  • 简介:办公室坐久了,活动量减少,人也会渐渐变懒,如果不勤加保养,生活作息和饮食不正常,那么脂肪就很容易被堆积,除了臀部、大腿、最最致命的,就是那腹部了!如果还不是小“”婆,那么就赶紧防患未然,将生活习惯修正吧:很不幸地,如果已经是了,没关系,只要能努力做到以下小秘诀,我们也可以摆脱小“”婆、迈向小“腰”精的路途哟!

  • 标签: 作息 正常 臀部 腹部 大腿 饮食
  • 简介:口腔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10种癌症之一,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口腔癌如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很高。但不幸的是,大多数口腔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预后不良。早期发现口腔癌的关键是自我识别“癌前病变”,特别是其“高危相”以及“早期癌”的特点。

  • 标签: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 口腔癌 早期癌 预后不良 治愈率 中晚期
  • 简介:随着乳腺钼靶摄片、超声检查技术的改进和MRI应用于高危乳腺癌人群的普查,越来越多的影像检查能发现、临床却不可触及的早期乳腺病被检出。乳腺病变活检也由切开活检占主导地位,经历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诊断,再过渡到目前的影像引导微创活检技术占主导地位。微创活检技术包括常规空芯针活检(coreneedlebiopsy,CNB)和更先进的真空辅助活检(vacuum—assistedbiopsy,VAB)。

  • 标签: 微创活检 乳腺病变 needle BIOPSY 细针穿刺细胞学 乳腺钼靶摄片
  • 简介:目的分析经超声和MRI对不同类型胎盘植入的植入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本科室孕晚期均行经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并手术确定胎盘植入的42例病例,术中对42例胎盘植入进行分型,胎盘粘连10例,胎盘植入21例,穿透性植入11例,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胎盘植入的植入诊断准确性。结果胎盘粘连中MRI诊断植入正确率80%(8/10)、超声20%(2/10);胎盘植入中MRI植入诊断正确率90%(19/21)、超声52%(11/21);穿透性植入中MRI诊断植入正确率90%(10/11)、超声90%(10/11)。结论不同类型胎盘植入中胎盘粘连和胎盘植入MRI诊断胎盘植入明显优于经多普勒超声,但穿透性胎盘植入两者诊断无显著性差别。

  • 标签: 胎盘植入 胎盘粘连 穿透性胎盘植入 MRI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分布情况及多重感染亚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人乳头状瘤基因分型技术对300例(慢性宫颈炎症组121例、CIN158例、CIN242例、CIN320例、宫颈鳞癌组SCC8例、正常对照组51例)就诊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运用?2趋势检验比较HPV在不同病变中的总感染率、多重感染率,分析HPV亚型在多重感染中的分布及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SCC组的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3.92%、9.92%、15.52%、19.05%、15.00%、12.50%。不同宫颈病变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多重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宫颈癌组多重感染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常见,二重感染最常见的HPV亚型组合是HPV16+51型。结论CIN1、CIN2、CIN3及宫颈癌中HPV的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和宫颈慢性炎症组,高危型HPV多重感染(高危与高危)增加宫颈上皮内病变风险,但与宫颈癌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病变 HPV多重感染 HPV亚型
  • 简介:1853年法国医生Desomeaux应用早期的内窥镜观察了"子宫内口",首次报道了"宫腔检查".1869年,爱尔兰的Pantaleoni为一位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发现了子宫内膜息肉.并提出了宫腔镜(Hysteroscopy)或子宫镜(Metroscopy或Uteroscopy)的概念.近20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宫腔镜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内病变 诊断 治疗 子宫内膜癌 宫腔电切术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术等的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自身对照法,对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的检查效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病理检查不符合者27例(61.4%),完全符合者17例(38.6%);在因早期浸润而行宫颈锥切术27例中,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其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的仅11例(39.3%),在宫颈锥切术后,对发现的早期浸润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2例(4.5%);因CNⅡ级或Ⅲ及有微小浸润而行全子宫切术9例(20.5%);对行宫颈锥切术的3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保留了生育功能,且在18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有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结论: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阴道镜下的多点活检术不能将其取代。是临床值得推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尤其对于具CINⅢ级且想保留生育功能患者。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锥切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1出血腹腔内大出血是脾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24h内。导致出血原因主要是肝功能代偿能力差及脾功能亢进致凝血机制障碍;手术时间延长,手术创伤大,术中操作不仔细,手术创面止血不彻底;术后过早下床活动等。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15~30min监测1次,稳定后改为1~2h1次,持续24~72h。

  • 标签: 术后并发症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脾切除 腹腔内大出血 术后严重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正>方法:在2002~2009年期间,计算每个孕期月份的经本院诊断的胎儿非整倍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平均每月发生率。发现胎儿非整倍体平均每月发生率与周围环境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变化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周围环境污染物包

  • 标签: 非整倍体 胎儿 环境污染物 周围环境 发生率 三体
  • 简介:1病例报道患者,女,26岁,因停经39+1周,阴道流液4+h于2014年5月5日23时入院。入院诊断:1G2P0,39+1周宫内孕单活胎头位先兆临产。2胎膜早破。入院后于5月6日给予催产素引产,5月8日0:00时正式临产,12:20分宫口开全,12:45分以枕左前位顺娩一活女婴,立即给予缩宫素20U肌肉注射,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出生体重2950g,身长50cm。

  • 标签: 子宫内翻 经腹联合阴道 手法复位
  • 简介:先天性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腹壁发育不良的畸形,是胎儿先天性腹部缺损最常见的类型,常有脐旁全层腹壁缺损,导致肠管和其他腹腔脏器突出腹壁,表面无膜性组织覆盖,其发病率在(2~3)/万[1],严重影响围产儿的质量。回顾分析本院近期收治的经超声报告引产后证实裂的1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局,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胎儿腹裂 引产后 文献复习 超声 先天性腹裂 腹壁缺损
  • 简介:目的了解腹腔镜与开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南通市瑞慈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抽样,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开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肌瘤残留率、肌瘤复发率、术后妊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肌瘤残留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运用电子阴道镜观察在宫颈病变筛查的效果。方法:分三组:一组为液基细胞学检查二组为传统巴氏涂片检查三组为电子阴道镜检查。观察三个组在筛查中参与的人数及结果。结果:电子阴道镜的检查人数远远超过前两者且检查结论相差无几。结论: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病变筛查 阴道镜的运用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的外阴白色病变的有效药物。方法:将20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确切,理想且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外阴白色病变 中西药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TLR4、5、9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组织病理石蜡切片中TLR4、5、9表达情况。结果TLR4、5、9在宫颈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均有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TLR4、5、9的表达逐渐增强,正常宫颈〈宫颈低度病变〈宫颈高度病变〈宫颈癌(P〈0.05)。结论TLR4、5、9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宫颈TLR4、5、9的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增加。

  • 标签: TLR4 TLR5 宫颈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与开保守性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术后宫内受孕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有生育要求的83例异位妊娠病例,其中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43例,开保守性手术40例,术中配合患侧输卵管系膜处注射甲氨喋呤,比较两组手术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和术后18个月内宫内受孕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88%)、宫内受孕率(61%)、再次异位妊娠率(7%);开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73%)、宫内受孕率(48%)、再次异位妊娠率(8%)。结论: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后宫内妊娠率高,而再次异位妊娠率不增加,适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

  • 标签: 异位妊娠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宫内受孕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与开宫颈癌根治术的治疗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ⅠA~ⅡA期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与同期45例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且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术后对继续治疗依从性好,有利于患者的整体治疗及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宫颈癌 广泛子宫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宫高围法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准确性及其最佳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11年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符合研究条件的3786例孕妇(新生儿)资料,采用宫高围法比较不同宫高围、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孕周产妇的新生儿估计体质量与出生实际体质量符合率。结果宫高围之和在120~139之间、孕周≥38周者,宫高围法新生儿出生估计体质量与出生实际体质量有较好的符合率;孕妇分娩前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预测无影响。结论选择性应用宫高围法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可提高其准确性。

  • 标签: 宫高 腹围 出生体重 预测 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