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宫颈照相产生的背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微小浸润癌大多数没有症状,因此积极的筛查很重要。巴氏涂片于1943年开始应用于临床,20世纪50年代成为宫颈癌的主要筛查方法。然而由于细胞学筛查的假阴性,总是有浸润癌病例被漏诊。认识到巴氏涂片的缺点,使临床医生在检测宫颈癌时寻求使用另外的方法。阴道镜作为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其应用日趋广泛,然而阴道镜用于筛查有一定的限制,因其需要有相当经验的专门人员,而且设备昂贵、不便携带,检查时间也较长。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照相 筛查方法 临床诊断方法 巴氏涂片 临床医生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从2010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的部分患儿共计280侧施行静脉留置针。结果静脉留置针减轻了患儿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结论静脉留置针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目的:临床静脉留置针普遍应用,有利于抢救患者生命配合医生治疗。方法:为患者采用有效的静脉留置术,密切观察脉留置效果,加强护理。结果:患者置管后能便捷快速给药,减少反复穿刺痛苦,提高护理效率。结论: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做好护理防范措施,是静脉留置针技术普及应用的质量保证。

  • 标签: 临床 静脉留置术 应用护理
  • 简介:全基因组测序是当今遗传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全基因组测序是对未知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个体的基因组测序。1986年,RenatoDulbecco是最早提出人类基因组定序的科学家之一。也有人称这一技术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在第五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上,我们邀请到了来自贝勒医学院的于福利教授讲授了有关全基因组测序的课题。

  • 标签: 全基因组测序 贝勒医学院 人类基因组 未知基因 定序 热门话题
  • 简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冰敷是五官科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冰敷护理中应用化学冰心传统的方法是,用纱布或小毛巾包好后,放于病人术区,常常因活动而滑落,给患者带来不便,也限制了患者的正常活动,从而影响冰敷的效果。再者化学冰心外袋为塑料,存在不方便消毒和不规范的地方。为方便固定和避免交叉感染,我们对冰敷的方法改进制作了一种新型冰袋应用于临床,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冰敷袋 制作 五官科手术
  • 简介: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手术室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以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操作,而是从手术室走向了病房,并由单纯的术中护理转向了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对每一个患者都存在着紧张和恐惧,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手术访视在围手术期中是一个重要的护理过程,在此过程中手术室护士走进病房对患者面对面的主动的、有目的进行手术方面信息交流,以此了解病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有关帮助,使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并建立人性化、友好、信赖的关系,缩小医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对60例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手术访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术前访视 术后回访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普外科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依从性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通外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普通外科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 效果
  • 简介: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3D-US)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在临床各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大量文献报道3D-US是一种可重复性技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器官和病灶的大小、位置、形状和形态,从而改善诊断和治疗,是妇科疾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对子宫、子宫腔和附件的成像,以及辅助宫腔内声学造影的应用。本文主要对3D-US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三维 妇科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建立各孕周羊水甲型胎儿球蛋白(amnioticfluidAFP,AFAFP)的中位数值,用于胎儿神经管缺损(neuraltubedefects,NTDs)的监测与诊断,并探讨AFAF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具有羊膜腔穿刺指征的7336例孕妇进行AFAFP定量检测,筛查阳性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AFAFP值随着胎儿的生长孕期的延长逐渐降低,Ln(AFAFP值)与孕周呈线性负相关,数学方程式为Ln(AFAFP值)=-0.17×孕周+14.29(R-squared=0.9244);孕16~23周AFAFP2.5MOM值(即cutoff值)依次为42211.88ng/mL、35634.28ng/mL、25562.80ng/mL、25394.18ng/mL、21437.18ng/mL、18096.75ng/mL、15276.85ng/mL、12896.35ng/mL;对临床诊断无脑畸形、心脏膨出、脑膨出、脐膨出、死胎检出率高;同一孕周孕妇的AFAFP浓度不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AFAFP值与孕周的数学方程式各孕周的中位数值。该AFAFP检测项目用于评价胎儿的安全状态,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等其它的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早发现、早诊断,预防重大畸形胎儿出生,对于提高筛查的准确度与灵敏度更具意义。

  • 标签: 羊水甲胎蛋白 酶联免疫法 神经管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小儿肺部作业的应用效果护理体会。方法:对200例小儿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振动排痰机进行肺部作业,观察小儿排痰效果疗程,是否出现肺炎并发症。结果:振动排痰机通过震颤促进呼吸道黏膜黏液和代谢产物液化,使痰液稀薄后排出体外。使用后有效缩短肺炎疗程,减少并发症发生,排痰机在排痰的同时还可以松弛患儿紧张的肌肉,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使患儿有轻松舒适的感觉。儿科患儿依从性较好,适合儿科肺部作业护理应用

  • 标签: 小儿 肺部作业 振动排痰机
  • 简介:世界第16届妇产科协会年会于2000年9月3~8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有关妇科内镜文章共142篇,分别以论文宣读、播放录像和墙报等形式发表,同时还展出了大量最新手术器械和影像设备,体现了近几年来妇科内镜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 标签: 临床应用 会议纪要妇科 内镜临床
  • 简介:目的通过PROSIMA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症状性Ⅱ~Ⅲ期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旨在寻找一种治疗POP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2例症状性POP-QⅡ~Ⅲ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施行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采用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简要版(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价其效果,并分析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症状均缓解,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4±13.7)ml,平均手术时间为(65.1±33.5)min,无血管、神经、膀胱肠道损伤。平均随访时间为(10.1±9.2)个月(3~18个月),无不适、感染排异情况。2例补片暴露,对症治疗。无新发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3个月PFIQ-7评分(21.4±21.2)分较术前[(69.1±21.6)分]明显降低(P〈0.05)。20例患者术后有性生活,术后3个月PISQ-12评分[(26.7±11.7)分]较术前[(81.3±12.6)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但其远期疗效患者性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手术 PROSIMA 疗效 生活质量
  • 作者: 马丽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观察自控温水冲洗在产褥感染产后会阴伤口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84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0.5%聚维碘酮会阴擦洗直到出院,研究组采用自控温水即刻会阴冲洗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会阴舒适度。【舒适、紧绷、烧灼感】。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产后48小时会阴伤口疼痛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产褥感染产后会阴伤口感染。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会阴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48小时会阴伤口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产褥感染产后会阴伤口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对比结果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用自控温水冲洗方法,方便患者进行自行操作,保护患者隐私,提高其产后会阴舒适度,且不增加会阴伤口产褥感染机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控温水冲洗;产褥感染;伤口感染;产后
  • 简介:目的探讨产房开放联合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孕产妇686例,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孕产妇343名实施无家属陪伴分娩、无镇痛分娩,观察组孕产妇343例实施产房开放联合无痛分娩。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开放联合无痛分娩可减轻疼痛缩短产程。

  • 标签: 产房开放 无痛分娩 产程 妊娠结局
  • 简介:乳腺癌的预防仍然是世界难题。以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基因分析为基础的个体乳腺癌危险评估模型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危险评估模型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复查监控,以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对特定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降低乳腺癌发病率;通过改变危险因素参数而降低发病率。1乳腺癌危险预测模型研究概况乳腺癌危险预测模型是一种统计学工具,用来预测带有特定危险因素的妇女未来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测模型 发病风险
  • 简介:随着影像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乳腺病灶通过影像立体定位下予以旋切或活检;新的诊疗策略有使更多的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保留乳房、腋窝的手术,这些情况下金属标志物的使用将有助于靶病灶的影像随访和鉴别、手术或病理取材的定位等。本文首选对金属标志物在乳腺疾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文献整理和综述,并对当前临床实践中金属标志物放置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影像引导下良性靶病灶的精确定位、追踪后续手术,有助于新辅助治疗患者原发灶和/或淋巴结病灶的疗效评估、手术定位病理检查准确性。

  • 标签: 乳腺疾病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目的在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中探讨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样本制片的最佳方法。方法采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就诊174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应用新鲜细胞直接涂片(60例)、生理盐水制片(31例),TCT剩余液体直接制片(37例)、TCT盐水制片(30例)和TCT低渗制片(16例)五种取材制片方法;并应用双色间期FISH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TERC基因表达率,对比取材制片的最佳方法。结果在直接涂片法、盐水制片法、TCT制片法、TCT盐水制片法和TCT低渗法五种制片过程中,TERC基因的杂交成功率分别是55.0%、61.3%、37.8%、53.3%和81.3%,其中TCT低渗法杂交成功率与TCT制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种制片方法的玻片背景清晰比例分别为38.3%、54.8%、35.1%、60%和75%,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5组的无/少信号比例分别为18.3%、16.1%、37.8%、23.3%和18.8%,其中新鲜制片的直接涂片法和盐水制片法与TCT直接制片法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方法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双色间期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TERC基因时,以TCT低渗制片和新鲜细胞盐水制片操作方法简单快速,杂交成功率最高。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宫颈脱落细胞 实体肿瘤 TERC基因
  • 简介:对于神经外科幕上相邻或者累及运动、语言功能区的神经上皮肿瘤,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最大程度的保护重要的脑功能区皮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手术的关键就是功能区定位。术中直接皮层电刺激可以直接定位脑功能区的确切位置,是目前最准确可信的脑功能定位方法。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直接皮层电刺激技术,联合应用皮层诱发电位,术中脑电图,术中超声等电生理技术,治疗大脑运动、语言功能区胶质瘤35例,配合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功能区胶质瘤 直接皮层电刺激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在男性不育的治疗中,显微外科技术的介入,使患者通过有效的外科治疗,改善或者恢复生育力。目前男性不育的显微外科治疗包括精索静脉曲张显微结扎术、输精管输精管显微吻合术、输精管附睾管显微吻合术睾丸显微取精术。精索静脉曲张显微结扎术适用于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的少弱精子症患者,输精管输精管显微吻合术应用于输精管结扎术要求复通者输精管离断者,输精管附睾管显微吻合术适用于感染或者原发性附睾梗阻患者,这两种手术通过恢复输精管道通畅使患者获得自然授孕的机会。睾丸显微取精术用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azoospermia,NOA)患者,所取精子结合辅助生殖技术可使患者生育自己的子代。男性不育的显微外科治疗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男性不育的整体疗效与治疗水平,成为除辅助生殖治疗以外的重要的治疗组成部分。

  • 标签: 男性不育 显微外科 精索静脉曲张 无精子症
  • 简介: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来源于原发肿瘤或从转移性病灶脱落入血。外周血CTCs检测已成为一种高度可行且可重复的非侵入性新型诊断方法。CTCs的血源性传播在乳腺癌转移、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TCs检测既能评估临床干预措施的疗效患者的预后,又可作为分析患者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实时样本,及时发现肿瘤的生物学变化。临床医师可根据CTCs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目前,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CTCs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有望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介绍CTCs检测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肿瘤循环细胞 乳腺肿瘤 继发性 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