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2010年采用改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儿顽固性便秘消失,营养改善,近期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伤口感染,远期随访无便秘复发及直肠回缩,无吻合口狭窄、污裤及便失禁,2例再发便秘,病理检查确认为巨结肠类缘性疾病,3例有小肠结肠炎.结论改良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肛门 巨结肠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切口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47例(Park分型均为I型,Hailer指数3.3~4.1),其中经单切口手术(观察组)25例,经双侧切口手术(对照组)22例。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强度和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6~26个月)。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治疗优良率均为100%。从围手术期情况来看,观察组手术时间(52.96±7.17)min,术中出血量(7.08±3.23)mL,疼痛强度评分为3.64±1.03;对照组手术时间(67±9.28)rain,术中出血量(9.91±4.12)mL,疼痛强度评分4.22±0.8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发症方面比较,两组各有2例出现气胸,经观察后均自行吸收,观察组中3例术后出现长期疼痛,对照组2例术后出现长期疼痛,均予去痛片口服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P=0.69)。结论经单切口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对称性漏斗胸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轻,是可行的、安全可靠的方法,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漏斗胸 NUSS手术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的优势。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入住本院小儿外科并实施手术治疗的26例肺隔离症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胸腔镜手术组(118.36±7.61)min,传统开胸手术组(119.60±7.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5,P=0.674)。平均术中出血量:胸腔镜手术组(2.18±0.40)mL,开胸手术组(4.47±0.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5,P=0.000)。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胸腔镜手术组(3.54±0.69)d,开胸手术组(6.67±0.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4,P=0.0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胸腔镜手术组(7.54±0.82)d,开胸手术组(8.80±0.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1,P=0.001)。术后并发症:胸腔镜手术组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开胸手术组6例,其中肺部感染4例,肺不张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4例失访以外,其余22例随访1~2年,其中2例发生肺炎,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胸腔镜 传统开胸手术 不同手术方式 儿童
  • 简介:目的客观呈现20年来一期手术关腹和Silo技术分期修复治疗的先天性腹裂患儿存活情况。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对两种方法治疗的腹裂患儿的存活率进行Meta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Meta分析显示,1988—2007年一期关腹组术后存活率高于Silo分期修复组,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之一致。亚组分析显示,1988。1997年两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98。2007年一期关腹组存活率高于Silo分期修复组。结论1988—2007年一期手术关腹患儿术后存活率高于Silo技术分期修复。由于病例分组存在选择偏倚,难以得出一期关腹效果优于Silo技术分期修复的结论。

  • 标签: 先天性腹裂 症状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式在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行尿道下裂矫形术的患儿,年龄1~4岁?随机分为骶管麻醉组(Ⅰ组),单纯静脉全麻组(Ⅱ组),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组(Ⅲ组),每组30例:术前均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随机分组实施麻醉。记录术前基础心率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并记录切皮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后10min的心率和MAP,记录手术结束至苏醒的时间以及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Ⅰ组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与Ⅱ,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实施麻醉后、术中及术后心率平稳,Ⅱ组术中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术后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手术采取骶管麻醉,术中、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很少出现躁动,较单纯静脉全麻及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有一定优势.

  • 标签: 麻醉 小儿 尿道下裂矫形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头部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新生猪最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MLS—BAEP)的影响。方法16头5~7d的新生猪随机分为3组:常温止常组(n=4)、缺氧缺血(HI)组(n=6)、HI低温组(n=6)。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和机械通气吸入6%的氧气制备H1BD模型。缺氧缺血后2h低温组采用选择性头部低温治疗24h。各组分别在HI前、HI后12h、24h、36h、48h、60h、72h、4d、7d、10d、13d、15d进行MLS—BAEP测试。结果HI组与正常组相比,从HI后72h开始,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期明显延长,第7天达到高峰,第10天开始逐渐恢复,但除I波潜伏期外,其他指标仍明显长于正常组,直至HI后15d仍然没有恢复正常。HI低温组Ⅲ波潜伏期及Ⅰ~Ⅲ、Ⅰ~Ⅴ峰间期在HI后60h至7d,V波潜伏期和Ⅲ~Ⅴ峰间期在HI后72h至7d均明显短于HI组(P〈0.05)。结论新生猪HI后脑干听觉通路的外周部分和中枢部分均受累,表现为MLS—BAEP的各潜伏期和峰间期的明显延长,中枢损害在HI后第7天达到高峰,第15天仍然没恢复正常。HI低温治疗可明显减轻HIBD的脑干损伤。

  • 标签: 低温 缺氧缺血脑损伤 最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新生猪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窒息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探讨NSE对早期了解窒息患儿听神经损害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选择该院窒息足月新生儿52例作为研究组,根据Apgar评分以及是否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为单纯轻度窒息组23例、单纯重度窒息组15例和窒息合并HIE组14例。采用双盲试验在生后7d同一时间检测BAEP和NSE,初次BAEP检测异常者在生后3个月同一时间进行第2次BAEP和NSE检测。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窒息患儿两次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50.0%,21.2%。BAEP两次检出异常率,重度窒息组(63.3%,26.3%)与轻度窒息组(36.9%,5.9%)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IE组(57.1%,31.3%)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研究组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为26.70±2.34μg/L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的17.18±3.16μ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IE组为27.00±2.01μg/L,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AEP异常组NSE水平为25.69±4.12μg/L高于BAEP正常组的17.15±3.09μg/L(P〈0.01),NSE水平随着V波反应阈值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与BAEP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评估窒息患儿听神经损害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窒息 听力损伤 新生 婴儿
  • 简介:《中国感染控制杂志》(ISSN1671-9638,CN43-1390/R,邮发42-203)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感染性疾病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与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等重要检索机构收录。

  • 标签: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感染控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征稿启事 杂志 生物医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