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39岁.因左鼻塞1年伴双颈肿块1月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左侧鼻塞,未经处理.1月前双颈出现无痛性肿块而来我院就诊.

  • 标签: 鼻咽部 T细胞 盲肠 B细胞 恶性淋巴瘤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cells)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培养细胞表型及患者淋巴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放化疗治疗结束1个月以上或无法进行以上治疗,单纯接受4个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7名入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CD3^-CD56^+、CD3^+PD1^+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各次输注细胞表型(CD3^+CD4^+、CD3^+CD8^+、CD3^+CD56^+)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结果:患者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亚群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D3^-CD56^+、CD3^+PD1^+亚群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输注细胞表型与第一次培养后相比,第二次、第三次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表型呈阶梯型上升,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第三次与第四次无明显变化。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稳定肿瘤患者免疫状态。接受过CIK细胞回输的患者,再次抽取外周血进行培养时,可增加体内CD3^+CD56^+前体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得到远期获益。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恶性生殖细胞瘤(malignantgermcelltumor,MGCT)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初发颅外MGCT患儿138例。对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做综合分析。结果:按病理分期,Ⅰ期患儿5年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为100.00%,Ⅱ期患儿5年OS为94.44%,Ⅲ期5年OS为96.43%,Ⅳ期5年OS为88.73%。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1),年龄、性别及部位对于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共有13例Ⅰ/Ⅱ期患儿接受手术后临床观察,有5例(38.5%)在2年内出现疾病复发进展的情况并接受化疗,目前均达到临床缓解。结论:通过以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并根据临床危险度的不同分层治疗MGCT瘤患儿,可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儿童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化疗
  • 简介:细胞癌:诊断,预后和治疗新的分子途径。基因组时代正在改变对癌症的认识,尽管大量数据转化成为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肝细胞癌作为西方发达国家肝硬化患者死亡最常见原因及快速增长的恶性肿瘤,其分子特征的研究促进了对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大多数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病变的肝脏,可以预见,一个准确的基因特性描述将使癌症发生前通过化疗策略选择靶点。目前分子诊断对于诊断小肿瘤是可行的,但尚未正式通过科学指导的规范化。分子治疗的实例:索拉非尼在给予晚期患者前所未有的提高了生存时间。从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的基因组信息研究将有助于预后判断和促进癌基因鉴定,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恶性肿瘤 肝硬化患者 基因组时代 非肿瘤组织 分子诊断 肝细胞癌
  • 简介:基因表达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预测价值;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中应用吻合器进行侧侧吻合的中期结果;对比血管形成抑制剂Cilengitide(EMD121974)联合吉西他滨与单用吉西他滨治疗未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的随机Ⅱ期多中心临床研究;随机临床试验对比联合应用多西他赛、顺铂及5-FU与联合应用表阿霉素、顺铂及5-FU治疗进展期胃癌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 标签: 恶性肿瘤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随机临床试验 颈部食管胃吻合 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管形成抑制剂
  • 简介:采用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血清胃癌相关性MG7抗原寻找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内MG7抗原这一胃癌早期诊断指标的敏感且简便的方法。实验设计:用ELISA法检测116例未手术的胃癌患者、63位手术后胃癌患者、78位癌前病变患者、50位健康人及患其它类型癌症患者血清MG7抗原的水平。检测未手术的胃癌患者血清CEA、CA50、CA19-9及TAG-72作为对照。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MG7抗原表达水平。

  • 标签: ELISA法检测 恶性肿瘤 MG7抗原 血清CEA 胃癌患者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1865年Trousseau观察到一例疑诊为恶性病的胃肠症状的患者伴有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肿瘤相关性血栓与其他原因发生的血栓有所不同,它一般影响下肢深静脉,而且是孤立的,肿瘤相关性静脉血栓可以是游走性的,可累及浅静脉和深静脉,及一些少见的部位,如上臂和胸部.

  • 标签: 恶性肿瘤 止血障碍
  • 简介:目的;讨论脊柱恶性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79例脊柱恶性肿瘤分组分别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手术是缓解脊柱恶性肿瘤疼痛和脊髓压迫症状最好的治疗方法,总的有效率达l00%,其次是放射治疗、化疗,中医治疗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疗效.免疫治疗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手术和放疗能控制病灶的发展,脊柱恶性肿瘤预后差。

  • 标签: 脊柱 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 手术 疼痛 化疗
  • 简介:局部化疗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局部复发率,同时降低了全身化疗的毒副作用。近年来,开展了诸多骨肉瘤局部化疗方法,如动脉内灌注化疗、高温隔离灌注化疗、动脉介入治疗及栓塞、连续性血液滤过的血管介入区域性大剂量化疗等,取得了一些进展,局部治疗是一种骨肉瘤辅助治疗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局部化疗 进展
  • 简介: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明胶酶在其中发挥着广泛作用,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将近些年对明胶酶的结构、作用底物、激活和抑制等方面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与恶性肿瘤的生长、血管发生、转移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明胶酶 MMP-2 MMP-9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CAIV方案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BP、ADR、IFO和VCR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49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结果:41例获得随访,6例复发.肺转移6例.死亡4例。2年总体生存率为85.1%。用药过程中无严重脏器损害。结论:该化疗方案符合我国国情.近期疗效满意.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方案治疗 肺转移 治疗中 脏器损害 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核糖核酸结合基序蛋白8A(RNA—bindingmotifprotein8A,RBM8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RNA结合基序蛋白。不少研究报道RBM8A基因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通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环节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RBMSA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核糖核酸结合基序蛋白8A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通路
  • 简介:莎士比亚在戏剧中曾以华美的语言颂扬秩序:"诸天的星辰,在运行的时候,谁都恪守着自身的等级和地位,遵循着各自不变的轨道,依照着一定的范围、季候和方式,履行它们经常的职责;所以灿烂的太阳才能高拱出天,炯察寰宇,纠正星辰的过失,揭恶扬善,发挥它的无上威权.可是众星如果出了常轨,陷入了混乱的状态,那么多少灾祸、变异、风暴、惊骇、恐怖,将要震撼、摧裂、破坏、毁灭这宇宙间的和谐!"

  • 标签: 凋亡 恶性肿瘤 纠正 恐怖 变异 状态
  • 简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对肿瘤发生、生长、血管形成、浸润与转移有重要作用。TAF细胞通过产生旁分泌因子,影响上皮细胞转化,在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AF细胞的起源,TAF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征及TAF细胞调节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了-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
  • 简介:就病理与临床而言,晚期恶性肿瘤当指局部广泛的肿瘤浸润或有远处转移,其Karnofsky积分常在50分以下,即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和治疗。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以及目前对彻底根治肿瘤和控制肿瘤发展尚无特效疗法,故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终将进入晚期。自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肿瘤医院及综合医院肿瘤科住院情况而观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运动干预效果。方法将200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病人于入组后1wk开始按照运动干预锻炼8wk,对照组病人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采取自行运动方式。分别在入组时、入组后1wk、入组后5wk、入组后9wk对病人进行关于疲乏的客观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入组后5wk、9wk疲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病人的体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疲乏 运动干预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