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现在是2011年7月4的晚上,我在儿子家照看小孙女伊莎贝拉。她的父母出门了,这是他们在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以前的最后一次外出活动。我蜷缩在他家电视房的长沙发上,窗户敞开着,风扇开到最大档。新墨西哥州正处于干旱季节,火灾造成的烟雾笼罩着整个洛斯阿拉莫斯市的天空。一整天都燥热难当,眼睛被烟灰熏得生疼。

  • 标签: 美国 墨西哥 烟雾
  • 简介:“无病是福天行健,家常便饭享永年。”古语说:“民以食为天。”意思是吃饭虽是每日都要做的事,但这件事的意义及其重大。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三餐。这种改变除了历史原因外,我们今天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 标签: 三餐 秦汉以前 营养学
  • 简介:目前肿瘤的最终诊断主要依赖于鉴别良恶性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诊断,以激光镊子曼光谱鉴别肿瘤良恶性的物理诊断方法成为恶性肿瘤诊断研究的又一热门课题,虽然该技术被广泛用于胃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诊断方面的研究工作,但至今在临床上尚无法单独作为癌细胞检测的依据,关键原因是尚未找到癌细胞真正的特征性荧光峰。激光镊子曼光谱诊断肿瘤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就激光镊子曼光谱在肿瘤诊断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拉曼光谱 诊断 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米夫定预防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HBV激活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舍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米夫定治疗,并持续用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历史对照组40例患者未接受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BVDNA、肝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化疗结束后的HBV濑活率:历史对照组为52.5%,治疗组仅为10%;化疗后肝炎的发生率:历史对照组为55%,治疗组为16.7%;历史对照组22.5%延迟化疗,12.5%中断化疗,死亡率5%;治疗组仅3.3%延迟化疗,无中断化疗或死亡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应用米夫能明显减少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HBV濑活,进而减少化疗后肝毙的发生率和化疗延迟或中断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初步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取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及符合受试标准的中晚期HCC患者17例,行TACE治疗,术后口服索非尼,400mg/次,每日2次,每4~6周根据RECIST标准进行肿瘤应答的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近期疗效无部分缓解病例,进行独立评价的12例患者中,共10例获得疾病稳定。观察时间内的患者总体存活率为76.5%。17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3%,经相应处理后绝大多数获得明显缓解。结论:TACE联合索非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有可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疾病稳定状态,安全性好,值得扩大病例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分子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
  • 简介:目的: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对放疗和常规化疗不敏感,列卫是唯一能够对间质瘤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寻求能和列卫起到协同抑制作用的药物对治疗间质瘤意义重大。方法:本实验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格列卫对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GIST-T1进行体外抑制实验,使用MTT和凋亡检测药物的作用效果,并使用Westernblot检测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辛伐他汀联合格列卫对GIST-T1的增殖抑制作用较单药更为明显,该作用是通过caspase-3介导的凋亡途径完成的。使用JNK抑制剂SP600125可以逆转辛伐他汀造成的凋亡,进而减少辛伐他汀造成的细胞杀伤。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通过磷酸化JNK-MAPK信号通路诱导凋亡的途径,促进列卫对间质瘤细胞系GIST-T1的杀伤作用,可能会对临床列卫的治疗提供增效作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格列卫 辛伐他汀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70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35例给予TACE联合索非尼治疗(观察组),35例单纯行TACE治疗(对照组)。每4-8周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行肿瘤应答评价,评估临床疗效及索非尼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0s分别为14_8个月和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TIP分别为10.3个月和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用索非尼后有27例(77.1%)患者出现毒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TACE联合索非尼治疗中晚期HCC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有望成为中晚期HCC的一种治疗模式。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索拉非尼
  • 简介:目的对比传统手术方法,探讨绕肝提法前入路在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绕肝提法(liverhangingmaneuver,LHM)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6年至2008年传统手术方法右半肝切除的26例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酶、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LHM的患者手术均无因盲穿损伤出现肝短、肝静脉主干、下腔静脉出血,LH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LHM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绕肝提法前人路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又可避免术中挤压肝脏引起肿瘤血行播散,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 标签: 绕肝提拉法 前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 简介:目的比较氟达滨(FLU)联合米托蒽醌(MIT)、地塞米松(DXM)(FMD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73例初、复治惰性淋巴瘤病人分3组。A组:FMD初治组;B组:FMD复治组;C组:CHOP方案治疗组。结果A组的CR率为59.1%,高于B组的CR率28.6%(P〈0.05),A组的总有效率(CR+PR)86.4%,高于B组的总有效率(CR+PR)57.1%(P〈0.05)。A组的CR率亦高于C组的CR率26.6%(P〈0.025),A组总有效率高于C组的总有效率63.3%,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初治惰性淋巴瘤病人采用FMD方案疗效优于复治病人;初治惰性淋巴瘤病人采用FMD方案疗效优于CHOP方案。

  • 标签: 氟达拉滨 CHOP持续滴注 惰性淋巴瘤
  • 简介:目的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痛患者3内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观察,将23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分为两组:口服盐酸吗啡片滴定后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组(A组);芬太尼透皮贴剂直接滴定组(B组)。评估治疗前和芬太尼使用3天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疼痛减轻程度大于初始评估50%以上者判定为疼痛治疗有效。结果A组和B组疼痛总缓解率分别为87%(87/100)和85.1%(114/134),P=0.675,治疗前和治疗3后A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55±0.58、2.53±0.93(P=0.000);B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83±0.81,2.33±1.05(P=0.000);A组和B组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均值分别为(59.0±78.5)μg/h和(45.4±77.0)μg/h,使用3后调整的剂量均值分别为(65.6±78.9)μg/h和(57.9±81.3)μg/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内A组对芬太尼进行剂量调整的患者占31%(31/100),明显低于B组60.4%(81/134)(P=0.000);A组1周内出现爆发痛的比例(19%,19/100)亦明显低于B组(52.2%,70/134)(P=0.000)。A、B两组出现的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评分在用药3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3内镇痛效果满意,直接滴定治疗安全有效,但存在爆发痛风险,需调整治疗剂量;推荐即释吗啡滴定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组合之一。

  • 标签: 芬太尼透皮贴剂 癌痛
  • 简介:背景和目的目前研究已表明索非尼、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与射频消融(RFA)联用对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有效。由此,本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比较联用索非尼和RFA及单用RFA对BCLC0-B1期肝癌的疗效,为临床联用索非尼及RFA提供证据。方法研究最终纳入了来自中国多个地区12个中心的128名肝癌患者,其中64名患者接受索非尼+RFA治疗,与之配对的余下64名患者仅接受RFA治疗。入选标准包括:18~75岁、病理确诊或至少两项影像学研究同时证实诊断、肿瘤数目≤3个、最大肿瘤直径≤7cm、肿瘤为BCLC0-B1期、不愿行肝切除或肝移植术、肝功能储备良好、ECOG状态评分≤2分。剔除标准为:主要血管癌栓形成和/或肝外转移、既往或现在有难以控制的腹水、肝性脑病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其他恶性肿瘤史、心、肾或其他器官严重功能不全、除外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活动期。索非尼的剂量为400mgBid,并在RFA治疗前后60天内开始应用。在毒副反应较大的患者中,减少索非尼剂量至200mgBid,如还无缓解则停药。研究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包括临床评估、肝功能、AFP、超声检查、动态CT扫描等。随访至2013年10月31。结果两组的主要治疗并发症均包括消化道出血、胸腔积液、发热等。索非尼+RF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38%,RFA组为4.69%,无统计学差异。RFA组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41.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8%、85.4%和92.7%。索非尼+RFA组患者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65.1周,1年、2年、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0.5%、62.9%和74.5%。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8.6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7%、47.2%、30.9%和30.9%。索非尼+RF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1.8周,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6%、64.0%、58.7%和50.3%。统计学分析�

  • 标签: 索拉非尼 BCLC 0-B1 射频消融 肿瘤数目 复发率
  • 简介:为了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肿瘤诊断、治疗的总体水平,进一步交流、探讨和总结肿瘤诊治的临床经验和最新进展,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早诊率和生存率,并改善生存质量,第四届全国肿瘤学进展学术峰会暨第三届《癌症进展》杂志编委会会议定于2007年11月9~13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

  • 标签: 编委会会议 杭州市 浙江省 肿瘤学 杂志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