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术后胃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对胃正常生理运动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术后胃的治疗。很多机制参与术后胃的发生发展,如神经一化学因素、炎症反应、阿片类麻醉药物、部分胃切除、补液过多、低血压和缩血管药物等等。术后胃治疗应采取综合性的治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系列预防性措施。针对性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目前新的治疗方法如内镜下内毒素及支架治疗、胃电起搏治疗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腔镜下幽门成形术可用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胃。而以经口内镜下胃幽门肌切开术(gastricperoralendoscopicpyloromyotomy.G-POEM)为代表的微创治疗在难治性胃中的作用日益受到推崇。

  • 标签: 术后胃瘫 功能性解剖 药物治疗 内毒素 胃电起搏 G-POEM
  • 简介:目的探讨Endobutton(带绊纽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8例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和6例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Endobutton内固定术。术后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肩部活动度、肌力及肩锁关节x线片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评价标准,优20例,良3例,差1例。结论Endobutton内固定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可靠,重建了喙锁韧带,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无明显不适感,可早期功能锻炼且无需2次手术,是目前治疗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锁骨 骨折 内固定器 韧带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在结肠癌术后胃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结肠癌术后胃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分为E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及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组,以患者拔除胃管后能正常进食半流为治疗有效,探讨EN+PN组对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结肠癌术后胃的发生率为3.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是否术后镇痛、造瘘及急诊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两组患者胃液量均无1例需外科手术干预。EN+PN组与TPN组相比,可显著减少结肠癌术后胃的恢复时间(P<0.05)[(12.8±3.8)dvs.(17.5±4.2)d]。结论EN+PN可以较快恢复患者自主胃排空能力,效果显著。

  • 标签: 术后胃瘫 结肠癌 肠内营养
  • 简介:我院2010年8月收治了1例食管、肺原发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河南人,2010年5月因“进食梗阻感”,诊断为“食管中段癌”,头、胸、肝CT均未发现转移而手术。术后病理:食管高一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纤维膜;食管残端未见癌;

  • 标签: 食管 双原发癌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Ⅱ和Ⅲ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桡骨头患者,其中31例患者采用微型螺钉(23例)和钢板(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同时进行疗效评估和分析。结果31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3.1个月。按照Meraizea等的肘关节功能后期标准评定:良好19例,较好8例,一般4例,不良0例,良好及较好比例为87.1%。结论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MasonⅡ、Ⅲ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骨板
  • 简介:分化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80%,由于其发展缓慢,病期长,预后好,难以组织多中心、前瞻性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因此对甲状腺癌的切除范围、颈淋巴结清扫的指征以及术后辅助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分化性甲状腺癌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治疗进展 手术治疗 131I治疗 内分泌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I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分的特点。方法2005年7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NF1伴脊柱侧凸者采用螺旋CT行胸椎连续扫描。在Lenke分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细化,将椎弓根形态分为:A(正常);B(狭窄);C(峡部硬化);D(完全硬化);E(椎弓根缺如)。A、B、C、D、E胸椎椎弓根分别为911个、561个、334个、422个和172个,共2400个。按照上述分标准,在图像编档和通信系统(PACS)上逐层阅片,选择胸椎椎弓根显示最清楚的层面对椎弓根横径进行测量并分,分别统计不同组别的NF1伴脊柱侧凸(scoliosissecondaryto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S)患者胸椎椎弓根类型发生率,并对其畸形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NF1-S中,畸形率(B~E)为62%;其中非萎缩性脊柱侧凸1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41.1%;萎缩性脊柱侧凸8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5.7%,萎缩性脊柱侧凸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χ2=78.8,P<0.001)。凹侧、中立椎和凸侧椎体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下降(80.8%>66.8%>47.9%,P<0.001)。(40&#176;~59&#176;)组、(60&#176;~79&#176;)组与≥80&#176;组间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上升(50.7%<59.6%<69.2%,P<0.001)。≥18岁组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55.3%)明显低于<18岁组(63.5%,P=0.001);此外,不同性别间胸椎椎弓根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63.4%,女60.4%,P=0.13)。结论在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2%。其中萎缩性脊柱侧凸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凸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凹侧;随着Cobb’s角的增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增加;在成人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未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脊柱侧凸 胸椎 分型 Neuroifbromatosis 1
  • 简介:进展期胃癌大体分由德国病理学家Borrmann[1]于1926年提出,最初版本分为4,各型描述的形态基本上涵盖了内镜所见和手术切除标本的形态,主要根据肿瘤生长的方向、肿瘤界线是否清楚和是否弥漫性浸润等因素进行分.Borrmann分业已运用于上消化道钡餐和内镜检查对病变的描述,远东地区和德国使用最为普遍.该分与组织学分有一定相关性,即分化程度较高的乳头状或管状腺癌多为Borrmann1、2,分化程度较低的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多为Borrmann3、4,因此,Borrmann分与胃癌预后也有相关性,当今仍然被广泛采用.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右上肢痛7年,伴双下肢麻木,活动受限5年余,于2000年2月2日入院.查体:站立不能,T:36.5℃P:78次/分R:16次/分脊柱无侧弯,颈6、7棘突右侧压痛,颈7-胸1右前外侧皮下可扪及一约直径0.8cm包块,活动度尚可,边界不清,质韧,颈部活动受限,颈牵拉试验阳性,压颈试验阳性,躯干自锁骨以下皮肤感觉减退明显,以右侧显著.

  • 标签: 颈椎管 神经鞘癌 诊断 病例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Nanog、Sox2、TFF3在肠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肠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肠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nog、Sox2、TFF3在肠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肠胃癌患者中,Nanog高表达者38例(63.3%)、TFF3高表达者33例(55.0%),Sox2低表达者35例(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nog、TFF3、Sox2的表达情况与肠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肠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nog、Sox2、TFF3的表达情况与肠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有关,同时具有Nanog高表达、TFF3高表达、Sox2低表达的肠胃癌患者预后最差。结论Nanog、Sox2、TFF3可成为评价肠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更利于判断肠胃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肠型胃癌 NANOG SOX2 TFF3
  • 简介:神经性骨关节病又称为Charcot关节,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骨骼、关节的非感染性损伤,可累计全身一个或多个关节[1-17]。此病临床少见,且报道多为病变晚期。2014年,我科收治1例踝关节神经性关节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关节病 神经原性 早期诊断 踝关节
  • 简介:磷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磷酸盐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但对绝经期女性使用磷酸盐预防乳腺癌尚存在争议。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使用磷酸盐可减少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发生风险,但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防中未能显示出优势。磷酸盐能够减少肺癌患者SRE发生概率,但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对肾癌、膀胱癌骨转移患者使用磷酸盐治疗可减少SRE发生风险,磷酸盐可延长膀胱癌延长患者生存期。肾癌患者在磷酸盐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双磷酸盐 肿瘤 骨相关事件
  • 简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亚型。由于其细胞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肿瘤细胞的嗜血管性,且常伴有血管的破坏与坏死,历来命名较为混乱。其中有Kiel分的多形T细胞淋巴瘤,小、中、大细胞,REAL分的血管中心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如恶性中线网状细胞增生症、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多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1997年Jaff等在WHO淋巴瘤分草案中提出一种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同时表达T细胞抗原(CD3)和NK细胞抗原(CD56)的特征。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结外 鼻型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非霍奇金淋巴瘤 网状细胞增生症
  • 简介:目的比较改良袢与P袢空肠代胃在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11月进行了全胃切除术的胃癌和贲门癌患者88例,其中47例采用改良袢消化道重建,41例采用P袢空肠代胃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种重建术后并发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改良袢组与P袢空肠代胃组患者相比,消化道重建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倾倒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更低;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营养评定指数均高于P袢空肠代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袢消化道重建术式能更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改良袢型吻合 P袢型吻合
  • 简介:患女,41岁,历侧腋部隆起16年,并左腑部肿物2个月于1997年3月入院。患者于16年前妊娠期间发现侧腋窝前下部逐渐隆起,哺乳期肿大至鹅蛋大小,中央有米粒大小的开口溢乳汁样液,哺乳斯结束后隆起缩小到荷包蛋大小,溢液消失。迄入院前2个月.左侧隆起再次增大,内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生长较快,现约蛋黄大,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 标签: 双侧 副乳 纤维腺瘤 肿物 腋部 腋窝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双乳肿块渐进性生长,偶有疼痛不适于201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5月起发现左乳下方一肿块,无疼痛及红肿,在外院拟诊为乳腺增生症,给予中成药祛瘀散结治疗。

  • 标签: 双侧同时性乳腺癌 手术治疗 辅助放化疗
  • 简介:铂类药物现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化疗的一线药物,其疗效与剂量强度呈正相关.由于铂类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剂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疗效.为提高铂类的疗效而毒性又不增加,我们自1997年11月起采用卡铂和顺铂(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4例,并与常规采用DF方案治疗的22例相对比,取得了一定疗效,并严密观察了其毒副反应.现选择46例可评价病例总结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卡铂 顺铂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癌灶区段的淋巴引流途径分,了解各型淋巴结转移差异。为研究各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探索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5月间开封市肿瘤医院行乳腺癌cT1-4N0-1M0手术的患者,术前对肿瘤所在区段的瘤周腺体注射亚甲蓝,进行淋巴染色示踪,术中见淋巴结或淋巴管染色显示淋巴途径者450例,根据被染色的淋巴管走向和淋巴结尤其是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所在区域,进行乳腺癌区段淋巴引流途径分(lymphaticdrainagepathwaytype,LDPT),分为腋下(axillary,A)、内乳(internalmammary,IM)、腋下-内乳(axillary-internalmammary,A-IM)、锁骨上下(supraclavicular-subciavian,S)、胸肌间(interpectoral,I)、上腹(epigastriumtype,E)和其它;其中A、A-IM、IM较为常见,在这三中选取140例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均行经肋间隙入路的内乳区淋巴结(internalmammarylymphnodes,IMLN)探查、腋下淋巴结(axillarylymphnodes,ALN)探查或清扫、保乳或全乳切除,观察比较这三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LDPT共450例:IM25例占5.6%、A-IM75例占16.7%、A345例占76.7%、S2例占0.4%、I2例占0.4%、E1例占0.2%、其它0例;其中A、A-IM、IM共占98.9%,对比发现:A、A-IM、IM这三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A-IM分别与IM比较,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IMLN和ALN均转移的概率A-IM约是A的5倍,单纯IMLN转移的概率A-IM约是A的26倍。结论:不同淋巴分的乳腺癌淋巴转移规律不同,适合的诊治方法也可能不同,分研究,具有临床意义;IM乳腺癌淋巴转移与其他不同,有其特有的规律,具有与A同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关注。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引流途径 淋巴流域 淋巴分型
  • 简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而引起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NF虽为良性肿瘤,但可发生恶变和累及其他系统,临床较为少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2012年12月21日收治NFⅠ伴恶变患者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恶变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