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食疗。用于食疗的方剂、食品可达千种。有些食品经近代医学证明了其机理、效果。如肝能明目,现已证明肝中富含维生素A,可治夜盲症。但有些只是根据经验,对食疗的活性物质的鉴定、机理等尚需做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因为癌症早期治疗十分重要,除应早期到正规专科医院明确诊断,正规治疗,我们还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但绝不要单独依靠报刊上发表的,自己就选用食疗偏方,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再者食疗偏方和现代医学中的营养支持、膳食治疗也不同。营养支持、膳食疗法是现代医学中综合治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病人病情、治疗反应、各种检查结果、营养膳食状况等,运用现代医学知识,选用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刊自创刊以来,得到医务工作者、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支持,寄给我们很多稿件.其中包括不少食疗的验方、偏方。我们审阅后只要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没有明显的禁忌,我们就刊载出来,供大家在正规治疗之外,选择试用作为辅助治疗。如患者本人拿不准选什么,可与您的医生商讨,如您正规治疗效果明显,也不必添加食疗。如试用后有副作用,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您的医生。

  • 标签: 营养支持 膳食疗法 食管癌 饮食营养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癌症的认识经过了几个阶段,从40~50年代鲜为人知到80年代人尽皆知,到90年代几乎人人都感到了癌症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分析了大量资料之后指出,尽管最近几年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战胜癌症的最大希望仍然在于预防。在查阅和综合大量世界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并科学地指出,癌症病例中30%-40%可以通过合理适当的膳食及有关因素预防。改变膳食结构可预防50%的乳腺癌、75%的胃癌和结肠癌。

  • 标签: 科学膳食 有益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早期诊断 膳食结构 癌症
  • 简介:不良习惯1——追新求变,热衷“垃圾食品”2001年,据北京市有关部门的一项市场调查表明,家长为孩子每周购买小食品的开销一般在10至50元,最多达200元,每月在此方面的支出可达800元。这样算下来,北京儿童一年用于休闲食品的消费支出最多达到了近万元。而这些小食品大多是我们俗称的“垃圾食品”,如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甜饮料、膨化食品等。

  • 标签: 膳食习惯 “垃圾食品” 口味 饮食 现代 不良习惯
  • 简介: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食物多样化有利于从各种食物中摄取40多种人体必须营养素。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一般成人每日推荐摄人谷类食物150~400克为宜(减肥期间不应少于150克/日),

  • 标签: 膳食指南 食物多样化 解读 通俗 居民 中国
  • 简介:中国人是最讲究“补”的民族,无论食补或药补,都有着悠久历史与繁多的种类。不过老式的进补法从材料采买到炖煮过程,真可谓费时费事。现代人一切讲求快速便利,于是各种各样包装好的药片、胶囊、粉末、口服液,打着营养补品的名号,顶着让人不明究里的科学名词,纷纷涌现于商场货架上,卖得热火朝天。

  • 标签: 营养品 迷信 “补” 现代人 口服液
  • 简介:目的比较胃癌术后肠外营养(PN)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N)与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其对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2013年间50例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与早期肠内营养(EN+PN),对照组23例仅行单纯肠内营养(EN),检测患者术前、术后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BMI、胃切除方式、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8天体重均有下降,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均降低,术后3天开始回升,观察组术后7天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肠外营养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较单纯肠内营养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

  • 标签: 胃癌 围手术期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胃癌患者的饮食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制作原则是细,烂,软.早期胃癌患者应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含蛋白质、脂肪较丰富的烹调较烂的食物,尽量减少食物中粗纤维的含量.必须注意;不宜消化的粗糙食物可以加重病人的病情.

  • 标签: 胃癌 饮食营养 饮食原则 高热量 高蛋白质 高维生素
  • 简介: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营养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那么哪些营养失调与肿瘤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呢?热量过剩:人体所需的总热量是基础代谢、体力劳动等决定的.一个中等体力的成年男子每天摄取的热量约2700大卡,女性约2300大卡.热量供给过多,多余的热量会积存为脂肪,日渐肥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体重超重的人较正常或略轻的人更易患癌症,死亡率也较高.对实验动物限制热量摄入,动物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率降低,发生肿瘤的潜伏期延长,并可抑制移植性肿瘤的生长.肥胖女性中易多发乳腺癌,男性中易发大肠癌.

  • 标签: 发生 流行病学 营养失调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营养不良是个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治。最近一项全球的综述报告显示,各国医院患者及社区居民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和发生率均较高,尤其是高龄、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更高。营养不良不仅对疾病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更增加了政府医疗经济成本。口服营养补充(oralnutritionalsupplements,

  • 标签: 营养补充 口服 消化道疾病 营养不良 专家 成人
  • 简介:淋巴瘤都是恶性肿瘤吗过去在书籍文献中,我们往往在“淋巴瘤”的前面加上“恶性”两字,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瘤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目前认为淋巴瘤均为恶性,没有必要再进一步强调“恶性”。因此,临床和病理诊断的“淋巴瘤”都是恶性肿瘤,无“良性淋巴瘤”的说法。

  • 标签: 淋巴瘤 知识问答 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病理诊断
  • 简介:什么样的人容易得乳腺癌研究发现与乳腺癌发病机会升高相关的因素,有一些是无法改变的,包括种族、性别、年龄增长、基因突变、乳腺癌家族史、自身乳腺癌病史、致密型乳腺、某些良性乳腺疾病史、行经期长(初潮早,绝经晚)和胸部放射治疗史等。

  • 标签: 乳腺癌 知识问答 致密型乳腺 发病机会 基因突变 癌家族史
  • 简介:胰腺在人体什么位置胰腺在人体的上腹部,胃的正后方。胰腺附近的器官除了胃,还有十二指肠、胆管、脾脏和横结肠。但和这些器官相比,胰腺位置更加居中,靠后。正因为位置深,周围器官多,胰腺病变常常让人误以为是胃肠道不舒服。

  • 标签: 胰腺癌 知识问答 胃肠道 十二指肠 胰腺病变 上腹部
  • 简介:目前补充性肠外营养(supplementalparenteralnutrition,SPN)作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无法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时的补充疗法,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SPN的临床疗效被肯定,且被国内外指南或共识推荐,但SPN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应用时机仍存在争议。为了减少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导致的并发症,SPN的使用时机、剂量和方式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使患者获得营养支持治疗的最大效益。

  • 标签: 肠内营养 补充性肠外营养 共识 争议
  • 简介:大肠包括人体肠道的结肠和直肠部分,其中结肠的生理功能主要为吸收水分,直肠的生理功能主要在于协调控制大便的排出。肠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手术、放化疗等原因,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肠功能紊乱,出现肠梗阻、便秘、腹泻、腹胀腹痛、贫血等症,影响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况。

  • 标签: 营养状况 大肠癌 饮食 病友 肿瘤患者 生理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加强肠内营养治疗的意义。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腹部外科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70例进展期胃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辅助化疗期间试验组给予每日添加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整蛋白型营养粉安素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未给予积极营养干预。采用患者整体主观评分法(PG-SGA)评价患者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整体营养状况、化疗耐受性及免疫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和辅助化疗前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营养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PG-SGA评分为(2.12±0.69),显著低于对照组(4.37±0.75)(P<0.01);试验组营养不良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化疗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症及血清转氨酸升高的发生率为14.3%(5/35),显著低于对照组51.4%(18/35)。试验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复查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百分比以及IgM、IgG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6个月辅助化疗期间,患者予添加谷氨酰胺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安素)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辅助化疗及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全胃切除 辅助化疗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胰腺既是一个外分泌器官,又是一个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多种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消化酶通过胰管汇集到肠道,帮助食物消化,胰岛素进入血循环促进血糖被身体利用。手术可造成患者胰液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营养物质消化不良和继发性糖尿病。通过饮食调理、营养支持等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术后患者 营养物质 饮食调理 胰腺癌 胰岛素分泌不足 内分泌器官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EN和60例术后肠外营养(PN)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防治情况的影响。结果EN组EN支持1周后,血清白蛋白(ALB)升高显著,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十二指肠营养管 早期肠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