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大鼠的脑损伤模型观察创伤性脑水肿后NO变化及低温保护效应。方法;按袁氏法制作脑水肿模型,分为常温组与亚低温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NO。结果:脑水肿在创伤后30分钟即出现,NO也明显升高,两者具有同步效应,于份后8小时达高峰。同时发现低温可明显减轻脑水肿,降低后NO显著升高。结论:NO与创伤性脑水肿发展具有同步效应,而亚低温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和脑组织NO的过度表达。

  • 标签: 急性创伤性脑水肿 NO变化 低温保护效应 亚低温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和Ca^2+通道阻滞剂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百曰唼菌液诱导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应用第二代细胞内Ca^2+荧光指示剂Fura-2/AM负载突触体.测定突触体胞浆内[Ca^2+].变化及MK-801和Nimodipine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突触体胞浆中[Ca^2+].在注菌后30分钟即已明显升高.随脑损伤时间的延长,[Ca^2+].持续进行性升高。Nimodipine治疗后,突触体胞浆内[Ca^2+]明显下降,MK-801预处理后4小时和24小时组突触体胞浆内[Ca^2+].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与神经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和NMDA受体依赖性迟发性钙离子内流引起的神经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密切相关.MK-801和Nimodipine通过缓解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轻感染性脑损伤。

  • 标签: 感染性脑损伤 脑保护作用 NMDA受体 非竞争性拮抗剂
  • 简介:神经外科手术中,翼点开颅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如分离颞筋膜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面神经颞支的损伤.我们自1998年至今,采用了一种较简单、易掌握、易推广的新方法保护面神经颞支,连续应用38例,均未发生面神经颞支的损伤,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标签: 翼点开颅术 面神经 神经外科 颞筋膜 医源性损伤
  • 简介:目的总结25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的经验。方法对25例听神经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80%),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功能保留19例(76%),术后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5年,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15例(60%)术后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6例(24%)为Ⅲ-Ⅳ级,4例(16%)为Ⅴ-Ⅵ级。结论熟悉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采用正确的手术处理原则,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可提高面神经的保护功能。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合并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制作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用生化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针刺对HIBD大鼠脑组织ATP酶活性及神经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并用迷宫实验观察针刺对HIBD大鼠智能的影响.结果针刺可明显提高HIB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的ATP酶活力和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并可明显改善HIB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论针刺对HIBD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提高脑组织ATP酶活性、增强神经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有关.

  • 标签: 针刺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ATP酶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HIBD
  • 简介:目的观察茶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茶氨酸予处理组和茶氨酸治疗组。麻醉后分离血管.采用基底动脉、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不结扎,予处理组在缺血前应用茶氨酸,治疗组在缺血后应用茶氨酸。缺血组不作特殊药物处理。各组分别在规定时间点即缺血前、再灌注后30min、1h、2h采血测定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取脑组织活检观察超微结构,处死动物测定脑含水量。结果茶氨酸予处理组和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均较脑缺血组有显著的改善,提示茶氨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实验还显示茶氨酸予处理组在再灌注30min时NSE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提示用茶氨酸予处理后可能使缺血后脑损害的发生延迟,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结论茶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茶氨酸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托吡酯时癫痫发作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戊四氮致痫模型,大鼠癫痫发作后连续给予托吡酯80mg/(kg·d)和40mg/(kg·d)),共14d.以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住检测海马CA1和CA3区的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均出现TUNEL阳性细胞.对照组,海马CA1、CA3区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5.83±4.58)个和(36.83±3.87)个;40mg/(kg·d)托吡酯组分别为(31.52±3.43)个和(32.35±4.69)个;80mg/(kg·d)托吡酯组为(21.17±3.06)个和(21.16±3.87)个.80mg/(kg·d)托吡酯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1),40mg/(kg·d)托吡酯组TPM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PM对癫痫发作后神经元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托吡酯 癫痫 大鼠 海马神经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前后肢体保护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入院时采用传统与改良后的肢体保护带进行保护,采用保护患者记录单评定效果。结果改良后肢体保护带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传统肢体保护带,且无明显不良后果。结论改良后的肢体保护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而轻,患者依从性好。

  • 标签: 肢体保护带 传统 改良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保护带
  • 简介:目的观察利福平(RFP)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C57BL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MPTP建立C57BL小鼠PD模型,在应用MPTP前或后给予RFP,通过行为学观察、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FP对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及黑质致密部(SNc)Nissl、TH、Bcl-2、caspase-3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小鼠注射MPTP后出现震颤、竖尾、竖毛、运动迟缓、步态不稳、肢体僵硬,活动明显减少,同时SNc的Nissl、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Bcl-2阳性细胞有所增多,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应用RFP后较MPTP组症状减轻,Nissl、TH、Bcl-2阳性细胞增多,而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预使用RFP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RFP对MPTP所致的PD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利福平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 帕金森病 凋亡 C57BL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放射性反应及MK-801和NBQX对其保护作用.方法以10Gy的剂量对SD大鼠单次全脑照射后即刻分别向其大脑皮质定向注射5mmol/L的MK-801和50mmol/L的NBQX各1μl,然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时间点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和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大鼠照射后7d和14d时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MK-801组大鼠照射后各时间点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与照射组大鼠无明显差异(P>0.05);而NBQX组大鼠照射后1d、7d和14d时的MyT1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照射组大鼠(P<0.05).结论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反应性增多,并有时程性变化;NBQX对早期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放射性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电离辐射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髓鞘转录因子1 动物模型 放射损伤 NBQX
  • 简介:目的研究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转导的细胞侧脑室内移植治疗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可行性,并探讨GDNF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株,并用分子克隆技术转导入GFP-GDNF基因,使其可持续分泌绿色荧光蛋白GFP和GDNF.取75只体重150~180g的健康雄性大鼠,分为移植缺血组、注射缺血组、缺血对照组和正常组等.在立体定向仪介导下向移植缺血组大鼠侧脑室注入转导GDNF基因的SY5Y细胞,向注射缺血组大鼠侧脑室内注射入5U/10μL的GDNF,24h后采用线栓法对移植缺血组、注射缺血组和缺血对照组动物进行手术,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即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在缺血后2d时用Longa五分法评测行为学改变,TTC染色判断梗塞体积大小,用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缺血损伤两天后,移植缺血组动物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优于缺血对照组,TTC染色亦提示移植缺血组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对照组和注射缺血组(P<0.01).缺血灶周围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含量均明显增高,移植缺血组Bcl-2/Bax的比值高于缺血对照组和注射缺血组.结论GD-NF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用GDNF基因转导的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效果优于经侧脑室直接给药.GDNF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这可能为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 凋亡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与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iNOS)1400W(N-[3-(aminomethyl)benzyl]acetamidine)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1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1400W治疗组,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伤后18h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1400W腹腔内注射,每8h一次.测定各组不同时期脑组织NO含量,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理盐水治疗组NO含量于伤后6h开始升高,48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00W治疗组NO含量降低,与生理盐水治疗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2h后逐步恢复正常.生理盐水治疗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与NO改变同步,1400W治疗组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改善.结论NO对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起着重要作用,1400W对脑外伤后脑组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损伤 一氧化氮 1400W 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头皮颅骨刺激面肌诱发电位(TCeMEP)在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面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对28例巨大听神经瘤术中监测TCeMEP.并比较其变化和术后面肌功能的关系。结果16例术后TCeMEP下降大于75%,其中9例明显面瘫,7例轻度面瘫;12例术后TCeMEP下降小于75%,其中2例明显面瘫,7例轻度面瘫,3例基本正常。两组明显面瘫率经x^2检验,P〈0.05。结论TCeMEP可以术中实时监测全部面肌传导通路的功能.为术中保护面神经功能提供可靠的电传导依据。TCeMEP波幅下降75%可以作为术后可能发生明显面瘫的警戒点。

  • 标签: 诱发电位 运动 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