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结合文献从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检查(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以及SPECT、PET、FMRI,介绍了近年来诊断颞叶癫痫(TLE)的进展。CT扫描对颅内较大病变和梗塞灶的发现具有高度敏感性,尤为钙化灶的发现优于MRI。MRI常能最精细地发现颞叶癫痫病人的脑结构灶病变.尤其是能准确地诊断出海马硬化,在他像或行FLAIR系列像上信号增强,阳性率可达60%~100%。MRS能测定出活体脑内代谢产物的分布,

  • 标签: 影像诊断 颞叶癫痫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波谱分析 FMRI 磁共振检查
  • 简介: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80%,其中半数由颈动脉狭窄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的病理学基础,动脉炎、放射治疗、夹层分离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也可导致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可分为5期:内膜增厚期、斑块形成期、血管重构期、血管狭窄期和血管闭塞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主要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最初2cm内,颈动脉球后外侧壁。斑块类型包括溃疡型斑块、钙化性斑块、多发性斑块和偏心性斑块等,狭窄严重程度、斑块形态和结构以及破裂风险的评价对血管性事件的预防至关重要。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影像学诊断 斑块 病理学 形成期
  • 简介:医学诊断与心理诊断在,晦床心理学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被错误使用的危险。研究与分析医学诊断与心理诊断的交叉与分野,有助于在医学模式与心理学模式的分别指导下,对两者做出及时、准确的选择,避免造成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失败。

  • 标签: 诊断 医学诊断 心理诊断 临床心理学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松果体区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8例患者术前行1H-MRS和DWI检查.结果28例松果体区肿瘤分别为生殖细胞瘤11例,畸胎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1例,小脑幕缘脑膜瘤3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松果体母细胞瘤1例,错构瘤1例.表皮样囊肿2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松果体区囊实性肿块,密度/信号多变,部分肿瘤有其特征的形态、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生殖细胞瘤及松果体细胞肿瘤绝大部分为均匀实性肿块,密度/信号均匀.胶质瘤多为囊实性,且形态多变,密度/信号不均,变化大.成熟性畸胎瘤一般为混杂囊状密度/信号.胶质瘤1H-MRS可见到典型高Cho峰及低NAA峰,脑膜瘤往往测不到NAA峰,松果体母细胞瘤Cho峰较高,无Lip峰,而生殖细胞瘤多出现Lip峰.结论松果体区肿瘤的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有助于松果体区病变的诊断,1H-MRS及DWI对鉴别诊断有帮助,但部分肿瘤鉴别困难.

  • 标签: 松果体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弥散加权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CROATIAHrvatskosomnolokodrutvo——DrutvozamedicinuspavanjaHrvatskogalijeˇcniˇckogzboraCroatianSomnologicalSociety-SocietyforSleepMedicineoftheCroatianMedicalAssociationAccreditation/Certificationprocedure.ACCprocedurestartedin2010with2accreditedfullSMCs(inZagrebandSplit)accordingto

  • 标签: 克罗地亚 医学学会 睡眠医学学会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病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其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包括医院、医师、药剂、康复治疗、间接消费等)〉200亿元人民币/年(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提供)。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多见,占75%-90%。尽管缺血性脑血管病多为非致死性,但病残率极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影像学诊断 脑血管疾病 社会经济负担 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范围
  • 简介:睡眠医学诊断方法在睡眠疾病的诊疗方面有重要的地位,常用的诊断方法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客观诊断方法中,有多导睡眠图、移动式睡眠记录方法等,而主观诊断方法主要是睡眠相关的评估量表。在第五课中,王莞尔教授详细介绍了多导睡眠监测、标准多导睡眠监测、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体动仪以及常用量表的功能及应用,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课程的主要内容。

  • 标签: 睡眠医学 诊断方法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疾病 睡眠研究
  • 简介: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自身调节储备)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和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血管储备 影像学
  • 简介:烟雾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颅内动脉闭塞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型或缺血型,随着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缺血型患者检出比例逐渐增加.本文对缺血型烟雾病的脑结构和灌注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

  • 标签: 烟雾病 神经放射摄影术
  • 简介:最近10年,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神经影像学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成像技术1998年,多层螺旋CT(MSCT)问世。X线管球每旋转一周,多层探测器同时接收穿过人体组织的x射线可获得4层以上的影像数据;至2005年初,探测器数量已经达到64层,同时x线管球旋转一周的速度从秒级缩短为毫秒级,目前,

  • 标签: 诊断技术 神经病学 放射摄影术 综述
  • 简介:本文从寒地的角度,探讨寒地人群睡眠及睡眠障碍发生的一些特征,提出关于寒地睡眠医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围,重点研究寒地人群的睡眠生理、寒地人群睡眠障碍的基本特征、寒地人群的睡眠养生方法、寒地特有睡眠障碍人群的防治方法,并对寒地睡眠医学的发展加以展望。

  • 标签: 寒地医学 寒地睡眠医学 学科建设
  • 简介:一、概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llouccerebralmalformations,CCM)属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一种,文献提供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统计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在0.4%~0.8%,占脑血管畸形的10%-25%,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但幕上多见,占70%~90%,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25%发生在儿童,男女发病率相同。

  • 标签: 脑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血栓部位、及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MRI/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异常表现.结果妊娠及产褥期是CVT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病人表现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颅内高压征,近半数以上病人伴有意识障碍、偏瘫、癫痫发作、颅神经损害、脑膜刺激征等.少数病例CT可呈条索征或空三角征.上矢状窦MRI特征表现为T1、T2加权像窦内高信号,DSA可见受累的一处或多处静脉窦显影不良、静脉循环时间延长.结论CVT临床表现多样,颅脑CT无特异性,MRI/MRA、DSA可帮助早期确诊并确定病变部位,多静脉窦或静脉血栓应引起注意.

  • 标签: 颅内静脉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静脉窦血栓形成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昨天我们疑惑于单纯控制传统危险因素不能完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易损斑块是临床事件的元凶;今天我们发现: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斑块破裂过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抗氧化应激治疗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的明确而且关键的靶点,并取得POSITIVE、PROPENSITYANALYSIS两个重要循证证据,为了更好地探索抗氧化应激治疗在卒中患者中的获益,完善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案,《中国卒中杂志》与诺美(国际)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之乐”杯医学有奖征文活动。

  • 标签: 征文活动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医学 抗氧化应激 缺血性卒中 治疗方案
  • 简介:睡眠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多位学者对睡眠进行的相关研究.早期的睡眠研究主要集中在睡眠实验室内,其中NathanielKleitman和WilliamDe-ment提出了与“做梦”相关的重要发现REM睡眠.在其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发现,睡眠中会出现呼吸中止的现象,即睡眠呼吸暂停,从而引发了之后睡眠相关的一系列研究.

  • 标签: 睡眠医学 睡眠呼吸暂停 REM睡眠 睡眠实验 睡眠相关
  • 简介:CurrentPresident:Dr.VandaLiesieneFoundationyear:Inyear2000Webpage:www.neuromedicina.ItNumberofmembers:20Compositionofmembers(degree,specialties,subspecialties,etc.):MDs(20):neurologists(6),pulmonologists(5),psychiatrists(5),cardi-ologists(2),otolaryngologists(2),PhDs(4),DSc(1),Professor(1).

  • 标签: 睡眠医学会 立陶宛睡眠
  • 简介:在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尤其是铣刀铣开骨瓣过程中,颅骨关建钻孔位置的选取对横窦、乙状窦的保护至关重要。以往多采用颅骨表面解剖标记来确定关键孔的颅骨外表面的位置,常用的解剖标记包括星点、上项线、乳突后缘等[1]。应用最广泛的为星点,即枕乳缝、顶乳缝、人字缝的交点,此点被广泛认为是横窦乙状窦移行处的颅骨表面标记。

  • 标签: 后颅窝 横窦 静脉窦 星点 上项线 人字缝
  • 简介:2007年9月7日至8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了'急性卒中治疗最新神经影像学进展'大会,卒中神经病学专家、神经放射学家、急诊科医生、神经影像研究学者,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院成员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成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最新的神经影像学在急性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此次大会的主旨在于评价急性卒中神经影像学的最新临床实践,并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1)标准化灌注和半暗带成像技术;(2)缺血半暗带影像学标志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的验证;(5)影像学的生物学标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的验证;(4)建立急性卒中影像学的中心数据库.这篇报告对这些建议进行了总结并检验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 标签: 卒中 神经放射摄影术 指南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硬、运动迟缓为主要特征。国内外学者近年发现,PD患者在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之前,即可表现某些影像学异常。对PD患者进行脑成像研究,可能对阐明PD病理生理机制的和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本文主要从磁共振(MRI)及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两方面介绍近年来PD影像学研究的进展。

  • 标签: 帕金森病 影像学 PARKINSON 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