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神经(Schwannomas)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位于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外。髓内神经(IntramedullarySchwannomas)是罕见的椎管内肿瘤,仅仅占神经的1.1%,占髓内原发肿瘤的0.3%~1.5%。现报告1例高颈段髓内神经,并通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复习对髓内神经的诊治分析如下。

  • 标签: 神经鞘瘤 文献复习 髓内 椎管内肿瘤 颈椎 髓外硬膜下
  • 简介:目的总结30例岩斜区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岩斜区脑膜的切除程度,并降低外展神经的损伤。方法总结30例岩斜脑膜的临床特点、手术经验及外展神经受损情况,探讨Dorello's管区病理解剖特点与岩斜区脑膜的关系。结果30例岩斜区脑膜,〈2.5cm者6例,2.5~3.5cm者16例,〉3.5cm者8例。术后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2.5cm者0例,2.5~3.5cm者5例,〉3.5cm者4例。暂时性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7例,永久性障碍者2例。结论岩斜区脑膜术中外展神经出脑干端、穿岩斜硬脑膜端容易受损伤。提高对Dorello's区解剖认识、肿瘤的早期发现、良好的肿瘤暴露、神经粘连处的锐性分离等,有助于切除肿瘤并减少外展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 标签: 岩斜脑膜瘤 Dorello's管 外展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神经节细胞胶质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预后均良好,均无癫痫再发作及肿瘤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后较好,术中神经导航、皮层脑电图、术中超声等多种技术手段,是外科手术全切治疗的关键。

  • 标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癫痫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HB)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的良性肿瘤,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单发囊性肿瘤手术效果理想,但位于脑干、脊髓等重要部位的大型、实质性、多发性HB疗效仍欠佳。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中枢神经系统HB的临床特征,并对手术治疗时机,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是指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的淋巴,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non—hodgkin'slymphoma,NHL),以往认为本病及其罕见,发病率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3%,在NHL中不足1%。随着HIV的流行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免疫功能不全人群的PCNSL增多,而且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也快速上升,尤以男性为著。近30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脑胶质,其增长速度无论在任何年龄组都居颅内各肿瘤之首,甚至超过NHL的总体发病率。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临床特征 影像学 大剂量甲氨蝶呤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手术的鞍底重建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手术病例165例,总结鞍底重建修补的手术技术及手术策略。术中依据鞍膈损伤程度,采用分类修补方案:(1)术中鞍膈保护完整,颅底缺损较小,无需鞍底重建,仅用明胶海绵填塞,若颅底缺损较大,伴有鞍膈塌陷,可用自体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2)术中鞍膈局部小破口,需鞍底重建修补,取预留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3)术中鞍膈大破口,可行Gasketseal技术封闭鞍底,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生物蛋白胶固定,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结果114例(69.1%)鞍膈保护完整,采用1类修补方法,49例(29.7%)术中鞍膈小破口,采用2类修补方法,2例(1.2%)术中鞍膈大破口,采用3类修补方法。术后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1例患者再次内镜下经鼻入路行颅底重建得以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有1例患者脑脊液漏复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术前评估鞍膈厚度,术中评估脑脊液漏程度,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采用鞍底重建分类修补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并发症。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瘤 鞍底重建
  • 简介:神经纤维病(neurofibromatdsis,NF)是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神经、肌肉、骨骼、内脏、皮肤等先天性发育不良的疾病。NF伴颅骨缺损非常罕见,其发病率不足1%。本文作者报告1例神经纤维病合并颅骨缺损患者,行钛网成形颅骨修补术,详情如下: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颅骨缺损 小儿 凹陷变形 钛网
  • 简介:肿瘤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这一特性可以通过基因变异实现端粒长度的维持,从而解除细胞周期的限制来实现[1-2]。对黑色素的研究表明,体细胞端粒长度的维持主要有两种机制:端粒酶依赖性机制(85%)和端粒酶非依赖性机制(15%)[3],后者依靠ATRX和DAXX变异介导的端粒替代延长机制(ALT)实现端粒的延长;

  • 标签: TERT 神经胶质瘤 端粒长度 非依赖性 启动子区域 高甲基化
  • 简介: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寻找安全有效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治疗方法。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年龄75岁以下的PCNSL病例38例,给予甲氨蝶呤+替莫唑胺方案治疗,使用或不使用利妥昔单抗(MT—R方案),观察此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按照影像学判断标准,38例患者中2周期后达到PR的患者共31例,SD3例,PD1例,死亡3例,有效率为81.58%。按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标准,共28例患者的ECOG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分或评分为1分以下,有效率为73.68%。恶心、呕吐症状最常见,6例出现白细胞降低。死亡3例。结论MT—R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效果满意,但是对于用药剂量及治疗周期仍需进行优化。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甲氨蝶呤 替莫唑胺 利妥昔单抗
  • 简介:颅内碰撞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在颅内混杂或相邻生长,肿瘤组织中不含脑组织。颅咽管与毛细胞星形细胞都是常见的颅内肿瘤,

  • 标签: 颅内肿瘤 碰撞瘤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颅咽管瘤
  • 简介:目的探讨视路胶质不同人群的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视路胶质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成人组5例,儿童组6例。经额下或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10例,观察治疗1例,并进行跟踪随访,评价预后。结果手术病人中,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儿童组手术病人随访3个月~5年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成人组病人随访3年9个月~5年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0个月。保守治疗1例,随访7个月,未见肿瘤增大。结论视路胶质是胶质的特殊类型,以低级别为主,儿童预后明显优于成人。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视路 成人 儿童 入路 经额下 入路 经额底纵裂
  • 简介:目的探讨miR-1224-5p在胶质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脑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析中国脑胶质基因组计划(CGGA)数据库中miR-1224-5p在不同级别的胶质组织中的表达数据,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组织验证,运用CGGA数据分析miR-1224-5p的表达水平与胶质母细胞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miR-1229-5p寡聚核苷酸转染胶质U251及U87细胞,通过CCK8实验观察上调miR-1224-5p表达后对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iR-1224-5p在人脑胶质组织中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胶质母细胞患者中低表达miR-1224-5p提示预后不良。上调miR-1224-5p表达可以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结论miR-1224-5p与胶质的级别和临床预后相关,miR-1224-5p可以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能力。

  • 标签: 胶质瘤 临床预后 非编码RNA miR-1224-5p 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方法对9例室管膜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54岁;术后随访10~109个月,均无转移和复发。MRI检查示,肿瘤位于侧脑室内8例、右颞叶1例,T1WI呈等信号6例、低信号及高信号各1例,T2WI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增强扫描轻度增强、无明显强化各4例。病理检查示,组织胶质纤维丰富,细胞成簇状分布其间;除1例右颞叶肿瘤无微囊结构外,其余均有微囊形成。免疫组化检查: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突触素(SYN)、上皮膜抗原(EMA)、神经元特异性核心抗原(Neu-N)为阴性;Ki-67标记指数4%1例,1%~3%8例。结论室管膜下多发于老年男性,进展缓慢,预后较好。其大多发生在侧脑室内,发生在脑实质的少见。认识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有利于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室管膜下瘤 临床特点 影像学 病理
  • 简介:目前,胶质母细胞即使采用手术切除,同时辅助替莫唑胺化疗及放疗,其中位生存期仍然只有12~15个月。胶质母细胞治疗的关键问题在于肿瘤细胞的放化疗抵抗性及高复发率。有研究表明,胶质干细胞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很可能是胶质母细胞易复发的原因之一。肿瘤微环境、免疫调控和放化疗抵抗等是胶质干细胞研究的热点。本综述将重点介绍胶质干细胞的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和放化疗抵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放化疗抵抗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因左额部肿物进行性增大3年余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左额部见一直径约3cm肿物,无红肿热痛,无活动性,听诊未闻及异常。颅骨薄层CT+冠状位重建示(图1A):左侧额骨局部骨质结构异常,骨质膨隆,骨皮质显示不连续,其内可见多发呈放射状分布针尖样高密度影。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额骨 诊断 治疗
  • 简介:由何永生、黄光富、章翔教授共同主编的《新编神经外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神经外科领域的新观点、新技术与新方法,对于各类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技巧,力求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信息,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今国际神经外科诊疗的发展水平。

  • 标签: 神经外科学 出版 神经外科疾病 外科领域 手术技巧 与时俱进
  • 简介:《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学术性期刊。该刊旨在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领域内的新技术、新经验和临床与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本刊以神经外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对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及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相关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本刊开办的主要栏目有论著、实验研究、新技术、经验介绍、专家论坛、学术讲座、综述、护理技术以及短篇报告等。

  • 标签: 神经外科专业 临床应用 杂志 中国 稿约 新闻出版总署
  • 简介:下丘脑错构是一种临床极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常表现为痴笑性癫疒间、中枢性性早熟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近年来,治疗下丘脑错构的新技术和新手段不断涌现,而其发病机制尚知之甚少,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的下丘脑错构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众说纷纭。本文基于临床治疗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详细探讨下丘脑错构相关临床表现的发病机理,同时介绍临床检测和各种手术治疗的相关进展及其适用原则。

  • 标签: 错构瘤 下丘脑 癫疒间 部分性 性早熟 认知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脑膜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儿童脑膜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29例儿童(≤18岁)脑膜的临床资料,按照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病理学类型共10类,其中良性组(WHOⅠ级)22例,非良性组(WHOⅡ和Ⅲ级)7例。两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分析:非良性组和良性组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2/7)、77.3%(16/22),两组间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非良性组和良性组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17.11±7.11)%、(3.96±4.28)%,两组间Ki-67增殖指数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2)。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Ⅲ级)26例,次全切除(SimpsonⅣ级)3例。随访18例,时间1~5年,复发6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脑膜在性别比例、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等方面与成人存在不同。深入了解儿童脑膜的特点,有助于完善儿童脑膜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膜瘤 儿童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在脑胶质样本的高表达,以及沉默NUSAP1对胶质细胞系LN229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30例胶质手术标本以及10例癫痫病灶手术样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40例样本中NUSAP1的表达情况,用lentivirus和siRNA干扰LN229细胞系中NUSAP1表达后,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NUSAP1在胶质组表达量明显高于癫痫组(对照)。NUSAP1表达被干扰后。脑胶质细胞LN229功能降低。结论NUSAP1在脑胶质中高表达,干扰其在LN229细胞株表达后,LN229增殖能力下降,细胞G2/M期停滞。提示NUSAP1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胶质治疗靶点。

  • 标签: NUSAP1 脑胶质瘤 LN229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