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颅咽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应用显微手术解剖鞍区各脑池,充分利用鞍区各解剖间隙切除90例颅咽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81例,大部分切除9例.手术死亡5例.对72例病人术后随访2个月~8年,平均53.8个月;能正常工作或生活者56例,生活需要照顾者9例,死亡7例.结论正确处理肿瘤与周边结构的解剖关系,以及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颅咽瘤外科治疗的关键.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颅咽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成人颅咽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随访资料。结果手术采用传统翼点入路41例,额颢微骨孔入路23例,额下纵裂入路12例,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4例,经眉弓入路3例,经蝶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57例(67.7%),次全切除27例(32.3%);全切率较高的为传统翼点入路(78%)和额下纵裂入路(75%),而额颢微骨孔入路(56.5%)和眉弓入路(50%)全切率较低。结论手术仍然是成人颅咽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患者一般情况等,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特别是锁孔手术入路对于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减少脑组织损伤非常重要。

  • 标签: 成人颅咽管瘤 手术入路 锁孔入路 微创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分析颅咽瘤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方案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从1997年1月至2004年2月间治疗184例颅咽瘤患者,分单纯手术切除、手术+放射外科治疗、非手术治疗三组,分析三组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各治疗方案具有相应的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并发症以下丘脑损害后症状复杂,发生率63.59%;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53.26%;术后视力减弱或视野缺损加重的有11.41%,其他还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鼻漏、暂时性偏瘫、缄默性失语、创伤性动脉瘤、癫痫等.平均随访4.36年,16例失访,总体死亡率13.04%.三组治疗效果具有差异,以一次性手术全切除最佳,手术不完全切除结合放疗次之,非手术组疗效最差.总体复发率23.91%,非手术治疗组复发率最高,达33.85%(22/65),手术切除组最低,为16.22%(12/74).结论三种治疗方案远期效果以手术切除组效果最佳.颅咽瘤是富于挑战性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复发,必要时可结合多种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 标签: 颅咽管瘤 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颅咽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入路.方法11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瘤中,有囊性变者64例,有钙化者58例,实质性52例,肿瘤直径2cm以下者14例,2.1~4cm61例,4.1~6cm31例,>6cm者10例.99例经右翼点入路,7例经胼胝体前入路,10例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全切除106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随访1月~7年,能参加工作或学习者100例,需生活照顾者14例,死亡2例.结论颅咽瘤早期诊断,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较大,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手术 肿瘤全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儿童颅咽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中肿瘤全切除30例,近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近全切者术后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1例获随访17月~8.1年,平均4.8年.效果良好者28例,需生活照顾者3例,MRI/CT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儿童颅咽瘤有效的治疗措施;额颞-眶入路能明显缩短到达肿瘤的距离,能显著提高颅咽瘤手术切除效果.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额颞-眶入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方法.方法127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经MRI确诊,采用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并脊髓中央开口隔膜切开术.结果术中发现脊髓中央开口隔膜形成;术后随访89例,MRI检查示,所有患者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均消失,并存脊髓空洞明显缩小和消失.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中央开口隔膜形成是造成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原因之一;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脊髓中央隔膜切开术是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 扁桃体切除 隔膜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30例室膜瘤,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肿瘤位于第四脑室14例,第三脑室4例,侧脑室4例,脊髓内8例:其中多发1例。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并向下延伸至第2颈髓背侧、桥小脑角。均经病理证实为室膜瘤。

  • 标签: 室管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脑室 脊髓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室膜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30例发生于成人的室膜瘤,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学特征。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症状有所不同。标本最常见的病理表现为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形成,瘤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周围无细胞核区。部分标本还可见室膜裂隙和室膜菊形团。17例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部分瘤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和肿瘤细胞对中型丝(vimentin);部分瘤细胞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室膜菊形团的腔面,呈线、点状分布。结论室膜瘤是一种有特殊组织结构的神经上皮肿瘤,其最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和室膜菊形团,掌握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上皮肿瘤 室管膜瘤 临床特征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颅咽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和最佳处理方式。方法对102例经胼胝体切开穹窿间入路切除巨大颅咽瘤的病人,记录术后尿量、血电解质、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皮质醇水平,比较术后激素水平变化与水、钠代谢紊乱的关系。结果本组均出现水、钠代谢紊乱,术后2周完全恢复52例,4周基本恢复33例,6周恢复12例,需长时间人工调整电解质水平5例。术后ADH、ALD和皮质醇的不足是导致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结论颅咽瘤切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与手术损伤下丘脑有关,紊乱类型与ADH、ALD和醛固酮的缺乏情况有关;及时给予相应激素及对症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 标签: 水电解质失调 颅咽管瘤 醛固酮 血管升压素类 尿崩症
  • 简介:膜瘤是儿童常见的肿瘤之一,第四脑室是最常见的肿瘤部位。儿童第四脑室室膜瘤,因手术易伤及颅内重要结构,手术死亡率高,特别是对源于第四脑室底的室膜瘤,手术全切十分困难。我们从1994年1月~1997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源于第四脑底的儿童室膜瘤26例,为探讨其显微手术的全切率及安全性,现回顾分析如下。

  • 标签: 显微外科 儿童 室管膜瘤
  • 简介:目的研究CT、MRI引导立体定向囊内放射治疗囊性和囊实性颅咽瘤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囊性和囊实性颅咽瘤的囊性部分行CT、MRI引导立体定向囊腔内置入Ommaya,吸除囊液、注入胶体磷酸铬,对囊实性颅咽瘤的实质部分行伽玛刀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排出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囊腔内放疗后6~84个月随访90例病人,CT及MRI扫描显示42例瘤腔持续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18例肿瘤显著缩小,症状持续改善;20例肿瘤无明显改变;复发10例,其中再手术6例;死亡7例.结论CT、MRI引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瘤安全、有效.

  • 标签: 颅咽管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疗效 CT MRI
  • 简介:目的检测颅咽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哑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 标签: 颅咽管瘤 DNA拓扑异构酶Ⅱα 预后
  • 简介:目的定量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基因(ICAM-1mRNA)在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瘤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瘤标本,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ICAM-1mRNA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并对表达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釉细胞型颅咽瘤ICAM-1mRNA表达量为(62.18±6.43)×10^3copies/μg,鳞状乳头型颅咽瘤ICAM-1mRNA表达量为(1.13±0.17)×10^3copies/μg,造釉细胞型颅咽瘤ICAM-1mRNA表达量显著性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瘤(P〈0.01)。结论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瘤ICAM-1mRNA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差异性可能与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瘤不同的肿瘤炎症有关。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颅咽管瘤 细胞间粘附分子
  • 简介:目的总结根治性切除成人颅咽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的69例原发成人颅咽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最大径1.5~6.0cm,平均3.6cm。术前根据肿瘤的性状、大小及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术中仔细辨别肿瘤与下丘脑-垂体、视路以及颈内动脉系统的关系,并进行细致的分离,同时注意对穿通动脉的保护。结果手术全切除59例(85.5%),近全切除10例(14.5%)。术后发生尿崩症44例(63.8%),视力、视野障碍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根治性切除成人颅咽瘤可获得满意的肿瘤控制。

  • 标签: 颅咽管瘤 神经外科手术 尿崩症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三维重建单(双)靶点定向置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33例壳核脑出血病人的CT定位扫描资料输入计算机工作站,对血肿进行三维重建,根据血肿量的大小和形状设计1~2个靶点和引流管路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引流管(外径5mm,内径3mm)送至颅内预定靶点,术中应用10ml注射器轻柔抽吸血肿液化部分,术后将尿激酶(1~2万IU)注入血肿腔内,夹闭引流管2h后自然引流,每12h重复1次.复查CT证实剩余血肿量为最初的10%~15%时拔除引流管.结果平均置1.5d(1~3d),平均血肿排空率92.8%.术后1个月病死率6.0%,远期随访(平均22个月)病死率11.3%,优良率74.4%.结论该方法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血肿排空较彻底,疗效可靠,尤其适用于血肿量较大(>25ml)且形态不规则的颅内血肿.

  • 标签: 三维重建 定向置管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壳核 CT定位扫描 颅内血肿
  • 简介:目的研究贾氏微创法侧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置脑脊液双向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贾氏微创法侧脑室穿刺及腰大池置脑脊液双向持续外引流术,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此方法能明显提高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 标签: 侧脑室穿刺 出血临床研究 引流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