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临床实践证明;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而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的,面对一群沟通障碍的病人,我们近年来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诚信服务”的实施、评价,全面提高了精神科护理工作内涵质量,激发了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住/出院病人满意度大为提高。具体做到四抓到位。

  • 标签: 护患沟通 精神科 有效性评价 病人满意度 护患关系 工作主动性
  • 简介:抑郁症是与睡眠障碍相关的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约8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抑郁症睡眠障碍的脑电图监测、神经生物学机制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共病
  • 简介:近年,由于发现多种神经变性疾病与α-核蛋白病理性改变有关,α-核蛋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α-核蛋白病理性改变有关疾病的临床表型是多样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痴呆.

  • 标签: Α-共核蛋白 LEWY小体 帕金森综合征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痴呆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与陪护间的沟通。方法采用自制满意度与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沟通制能提高住院陪护的满意度及明显改善陪护的健康教育的知识。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应有效地与陪护建立良好的沟通,并应掌握好沟通的技巧,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 标签: 陪护 健康教育 精神科护理 住院 病人 满意度
  • 简介:赫尔辛基青年卒中注册研究者对1008例15~49岁的首发卒中患者进行的分析提示,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在40岁时明显增加,男性和44岁以上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明显较多。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卒中患者 青年卒中 危险因素 发生率
  • 简介:目的总结颅鼻联合入路切除颅鼻沟通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5年4月采用颅鼻联合入路术式进行治疗的7例颅鼻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肿瘤均全切除。1例摘除眼球,无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病例。随访,7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颅鼻联合入路术式切除颅鼻沟通肿瘤,具有视野好,能彻底切除肿瘤,有效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的优点。

  • 标签: 颅鼻沟通肿瘤 联合入路 显微手术 颅底重建
  • 简介:脊柱脊髓外科历来是神经外科的重要领域.近20年来,由于影像学的进展、手术入路的创新和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微侵袭技术的介入、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的逐步深化,脊柱脊髓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遗憾的是,国内神经外科界尽管在该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对某些疾病(如脊髓内肿瘤等)的外科治疗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就总体而言,神经外科医师对脊柱脊髓外科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笔者就脊柱脊髓外科研究进展作一简要回顾,希望引起神经外科同道更多的关注.

  • 标签: 外科医师 脊髓损伤 脊髓内肿瘤 椎管内血管畸形 脊柱脊髓外科
  • 简介:目的结合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住院医师在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案。方法根据整形外科的执业特点,分析目前住院医师在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本科室多年的经验,探讨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案。结果针对医患沟通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注意事项,并从住院医师、上级医师及科室制度层面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培养方案。结论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在当代复杂的医疗环境下尤为重要,本文对培养方案的探讨是本科室多年经验的总结,为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通过科学方法逐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医患沟通培养方案,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 标签: 住院医师 医患沟通 医疗纠纷 整形外科
  • 简介: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较少,我院于2002年3月-2003年3月收治2例颅鼻沟通型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neuroblastomas,ONB),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嗅神经母细胞瘤 沟通型 文献报道
  • 简介:医患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医患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及院方的信任,增加医者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使医疗纠纷被消灭在萌芽状态。鉴于护理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

  • 标签: 人员沟通 服务艺术 高护理 竞赛 医患沟通 医疗纠纷
  • 简介: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病人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可提高前颅底沟通肿瘤的切除率。

  • 标签: 前颅底肿瘤 沟通瘤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顽固性高血压(resistanthypertension),又称难治性高血压,指足量且合理应用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血压仍未达到目标水平。高血压是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然而,中国高血压的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及达标率均相对较低,高血压的达标率仅为6%。顽固性高血压为何如此"顽固"?主要原因有哪些?

  • 标签: 顽固性高血压 危险因素 卒中 预防 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药物
  • 简介:手术部分切除一例罕见巨大颅鼻沟通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放疗,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术后3月复查MRI示肿瘤消失.随访16月无复发,病人可正常工作、生活.经复习文献进一步明确这种临床少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颅鼻沟通嗅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 诊断 治疗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总结颅眶沟通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MALT)淋巴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l例眼眶MALT淋巴瘤原位复发及颅内、颌面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沦其转移方式、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该患者行联合手术治疗颅眶占位病变,颌面部病变未处理,术后病理学结果为MALT淋巴瘤;术后复查MRI示右侧眼眶肿瘤全切,术后2周左眼视力较术前改善。结论眼眶MALT淋巴瘤转移至颅内罕见,需于术联合放疗或化疗,术后长期随访十分重要。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对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护士要为其每日2次洗脸、梳头及口腔清洁,每天2次留置尿管等,全程不再需要家属陪护。北京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积极探索护理"零陪护",截至目前,已有45三级医院、52二级医院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陪住率下降了30%~50%,患者自聘护工减少。

  • 标签: 全程护理 责任护士 三级医院 零陪护 北京市 护理服务
  • 简介:目的:探讨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共情护理。干预3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49.63±4.98)分、(10.68±1.57)分,对照组患者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53.54±5.23)分、(12.34±1.65)分,观察组SD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护理有助于缓解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抑郁程度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总结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均由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经颅-颈入路一期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新出现面瘫1例;脑脊液鼻漏3例,再次手术修补1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加重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60个月,神经功能障碍均明显好转,无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经颅-颈入路手术切除是治疗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尤其是伴有明显的颈部扩展者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区 手术后并发症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治疗性沟通是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治疗性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及院方的信任,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帮助患者尽快适应ICU的特殊环境及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密切配合,促进患者康复,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重症监护 自身疾病 心理反应 医疗纠纷 护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