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有无自身Aβ抗体的阿尔茨海默(AD)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对照者(aNC)血浆Aβ水平之间差异,研究自身Aβ抗体对血浆Aβ水平的影响。方法113例AD患者和155例aNC的血浆对Tg2576小鼠大脑组织连续切片进行免疫染色,并进行组织淀粉样蛋白免疫反应(TAPIR)测定。随后,TAPIR阳性和阴性血浆分别与人工合成的Aβ40、Aβ42进行免疫沉降,免疫沉降物经过westernblot检测分析其免疫特性。最后通过一种双抗体夹心的ELISA精确定量所有血浆的Aβ水平。结果(1)自身Aβ抗体无差异地频繁出现于AD患者(45.1%)和aNC中(41.3%)(P〉0.05),并在免疫沉降过程中表现出与Aβ40更强的亲和力。(2)两组TAPIR+和TAPIR-血浆的Aβ40和Aβ4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身Aβ抗体不足以影响血浆Aβ水平,人类Aβ抗体产生和作用机制可能有别于转基因AD动物模型。

  • 标签: 自身抗Aβ抗体 阿尔茨海默病 转基因小鼠
  • 简介:胆碱能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1]是指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在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下,传出冲动增加,促使其主要递质乙酰胆碱(Ach)大量释放,从而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的组织巨噬细胞活化,阻止某些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释放,最终抑制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这一新的内源性炎机制是近年新发现的,其在治疗某些过度炎症性疾病方面的潜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就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抗炎 炎通路 胆碱能抗
  •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37岁,一过性意识丧失、头痛、语言障碍1个月余入院.2003年2月5日无诱因出现言语混乱,去厕所时摔倒在地,言语丧失、咬牙,伴尿失禁,无抽搐,约20min后言语恢复.醒后全头痛,无头晕、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自觉言语欠流利,不能认字,说不出家里人名字,说不出物体名称,无视物障碍.……

  • 标签: 烟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所引起的疾病。易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相混淆。遗传系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发病,也可后天发病;而先天发病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如母亲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等。遗传常为1个家系中多人发病,呈家族性,但也可能1个家系中仅有1例患者,呈散发性;

  • 标签: 神经遗传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 家族性疾病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血小板治疗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吲哚布芬作为一种血小板药物,对于治疗及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现就吲哚布芬对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二级预防作用及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价值,对移植血管或介入术后冠状动脉通畅性的维持作用方面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 标签: 吲哚布芬 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血小板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核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AC)、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和环核苷酸[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影响,探讨EGB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的3例健康志愿者肘静脉血(柠檬酸钠凝),血小板分离洗涤后分别观察不同浓度EGB对血小板cAMP、cGMP水平及经超声匀浆后分离的PDE、AC、GC活性的影响,并以加同等体积药物溶剂为空白对照。结果随着EGB浓度的增加,血小板cAMP水平明显增高,PDE3活性明显抑制,变化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EGB(80mg/L)对PDE5有轻度抑制作用;不同浓度EGB对cGMP水平和PDE2、AC、G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EGB通过抑制血小板PDE3活性,提升cAMP水平从而起到血小板聚集作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血小板聚集 环核苷酸 磷酸二酯酶 核苷酸环化酶
  • 简介: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制定的,人群中血压的分布由低到高呈渐次递增偏态曲线.当某人测得的血压读数处于对心血管有明显危险水平之上(在此水平患者病死率即增加50%)便可定义为高血压[1,2]习.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诊断标准:未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药物应用 药物治疗 适应证 血压读数 病死率
  • 简介:普通人群中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的发生率超过l%,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在老年人群(〉75岁以上)中房颤的患病率达到10%左右,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房颤(atrialfibrillation,AF)患者卒中的发生率约为非房颤患者的5倍,是老年人发生卒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且伴发房颤的卒中患者的卧床率明显增加。

  • 标签: 房颤患者 卒中患者 抗血小板治疗 预防 非瓣膜性房颤 老年人群
  • 简介:1999年7月19~21日在世界卫生组织官员MauraRicketts的组织领导下,奥地利著名神经学家HerbertBudka、英国MartinZeidler、MRBradley教授等专程来到北京,由中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办,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具体承办的Creutzfeldt-Jakob(CJD)监测讲习班,旨在我国尽快成立国家CJD监测中心,同世界发达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取得紧密联系,共同努力尽快发现CJD的危险因素与致病因子,为减少和预防CJD的发生与扩延做出自己的贡献.会议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CJD课题组报告了国人CJD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基因检测、14-3-3蛋白和动物传递的研究.董小平研究员报告了人朊病毒的实验室研究,郭玉璞教授对CJD的病理改变做了补充发言.

  • 标签: 医源性Creutzfeldt-Jakob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感染来源 CJD 蛋白病毒病
  • 简介:  因为病因不明,最初诊断烟雾(Moyamoya)主要是依据1969年Suzuki(铃木)等的诊断标准,即根据Moyamoya脑动脉造影上的6期改变而诊断,确切地说并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1997年日本国立卫生署和福利社Moyamoya研究委员修订了Moyamoya诊断标准.下面将该诊断标准介绍给读者.……

  • 标签: 烟雾病 诊断 参考标准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陕西籍,汉族,已婚。因“进行性反应迟钝,言行异常5月余”于2008年3月收住院。2007年9月患者发热,体温38.5℃,经炎、对症治疗1周,体温恢复正常。继而出现耳鸣、呃逆、口齿不清、行走不稳、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言行异常、睡眠增多等症状。2007年10月就诊于西安某三甲医院行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腔梗塞。2007年11月行头颅MRI示:右侧侧脑室腔梗;脑脊液结果:红细胞计数:2/mm3,白细胞计数:40/mm3,淋巴细胞计数:91%,单核细胞计数:8%,浆细胞计数:1%,病毒系列(-)。血清叶酸:2.73ng/ml,血清维生素B12:836.00pg/ml。

  • 标签: 克一雅病 精神症状起病
  • 简介:目的探究重组骨桥蛋白(r—OPN)的炎机制对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安慰剂组(n=12)、SAH+安慰剂组(n=12)、SAH+r-OPN0.03(0.03μg)组(n=12)和SAH+r-OPN0.1(0.1μg)组(n=12)。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首次注血后72h取脑脊液,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测量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和管壁厚度,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Westernblot测定基底动脉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SAH+安慰剂组相比,SAH+r-OPN0.1组大鼠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管壁厚度明显减轻,基底动脉p-JNK表达明显降低,脑脊液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结论r-OPN能有效缓解SAH后CVS,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JNK的表达,从而抑制TNF—α及IL-1β的产生,抑制SAH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重组骨桥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炎症
  • 简介:目的了解钙调素拮抗剂有无痫作用,为临床上开发新型的痫药以进一步控制癫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记录小鼠脑电图同时观察其行为的方法,观察钙调素拮抗剂W-7对L型钙离子通道激动剂±Bayk-8644致痫小鼠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结果钙调素拮抗剂明显延长了痫性发作和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减轻了痫性发作程度,减少了痫波发放频率;同时还发现钙调素拮抗剂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结论钙调素拮抗剂对±Bayk-8644致痫小鼠有痫作用.

  • 标签: 抗痫作用 癫痫 脑电图 钙调素拮抗剂
  • 简介: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各种创伤中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在25岁到44岁之间的人群中死亡率和致残人数是第一位的,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颅脑损伤引起的死亡率位列第五。而如此高的死亡率被认为与外伤后的静脉血管栓塞(venousthrombus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塞和肺栓塞有关,尤其在老年颅脑损伤人群中可高达20%。

  • 标签: 颅脑损伤 静脉血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 抗凝治疗
  • 简介:目的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心磷脂抗体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的关系.方法本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76例脑梗死患者(<50岁39例,≥50岁37例),25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血清心磷脂抗体(ACL抗体)进行测定.结果<50岁的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为359%,≥50岁的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16.2%,<50岁的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并且<50岁脑梗死患者的ACL抗体阳性率高于≥50岁脑梗死患者(P<0.05).≥50岁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临床上无任何自身免疫疾病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ACL抗体更密切相关.结论本实验提示:ACL抗体是中青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应积极检测ACL抗体,提示除常规脑梗死治疗外,加入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ACL抗体的检测为中青年脑血管的一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中青年 脑梗死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了解纳曲酮复吸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方法,分析145例阿片类药物依赖后自愿戒断者使用纳曲酮脱瘾及复吸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纳曲酮对于有固定职业、戒毒愿望强烈、家庭关注较多和个人支持系统相对较好者复吸疗效好,能明显延长探亲时间,减少吸毒冲动,觅药行为,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纳曲酮在复吸中有很好的运用前景.

  • 标签: 纳曲酮 海洛因依赖 抗复吸
  • 简介:心磷脂抗体是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标志性抗体,与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与磷脂抗体阴性的脑梗死患者相比,磷脂抗体阳性相关的脑梗死患者以青年女性居多,梗死部位多为多灶性,更容易复发,而且血管内膜内的斑块多为低回声斑块.心磷脂抗体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心磷脂抗体滴度升高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因素相关.在治疗上应以凝为主.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卒中 缺血性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大鼠外周血促炎/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建立成年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分为MCAO后6h,12h,24h,48h,72h,1周,2周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INF-γ和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NF-γ,的水平在MCAO后6h和12h均升高,但自24h起逐渐下降,72h降至最低(P〈0.01),其中血清INF-γ水平至2周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相反,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则在脑卒中后6—12h时有短暂降低,12h起开始回升,在72h升至最高(P〈0.01),至1周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MCAO后大鼠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降低和炎细胞因子升高,表明脑卒中后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 标签: 大鼠 MCAO模型 细胞因子 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