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铁离子螯合剂去铁胺对老年颅脑损伤病人颅内血肿和水肿吸收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经CT证实的老年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病人除常规治疗外,还接受连续5d去铁胺静脉注射,剂量20mg/kg,不超过2000mg/d。治疗当天及治疗后第3、7、14天分别评估去铁胺对脑水肿和血肿吸收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血肿体积为(5.50±3.60)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9.10±6.3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当天及之后第3、14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实验组的水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两组病人治疗后6个月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铁胺能加速老年颅脑损伤病人颅内血肿吸收并抑制脑水肿,安全有效。

  • 标签: 颅脑损伤 去铁胺 血肿 颅内 脑水肿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临床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对54例采用钻孔引流进行治疗的硬膜外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未超过4d即基本清除血肿,2例于切口处形成头皮血肿经穿刺抽吸痊愈,无感染发生。结论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尿激酶 钻孔引流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颅内血肿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我们自1989年9月~2001年8月收集共9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9例第一次手术回病房后,昏迷4例,手术对侧瞳孔逐渐增大24h内再次CT复查,发现对侧颅内血肿.另5例在第一次手术后48h复查CT,均提示手术对侧颅内血肿,血肿量在30-80ml,其中5例为脑挫裂伤伴硬脑膜下血肿,中线结构移位明显,2例为颞枕部硬膜外血肿,2例为颞叶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2例和颞叶脑内血肿2例手术治疗,预后良好.5例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立即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4例血肿清除后脑搏动较弱,5例均行硬膜减张缝合并去骨瓣.手术后死亡3例,2例手术后有偏瘫.结论一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手术后继发血肿的发生率为0.8%~2.2%,多发生在48~72h之内[1].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急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血管自主调节丧失,血管床扩张淤血,脑血管内外压力差增大可能也是重要因素[2].并且常在脑挫裂伤的基础上继发出血,亦可因过度换气,使用脱水降压剂及去骨瓣减压不当使颅内压骤降有关.

  • 标签: 急性颅内血肿 清除术 继发对侧颅内血肿
  • 简介:目的本文对颅内血肿开颅术中手术区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原因和治疗进行了探讨.方法对我院1995年以来治疗5例术中合并的对侧血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病人均在开颅同时进行对侧血肿清除,血肿全部为硬膜外血肿,同时合并颅骨线状骨折,术后生活自理1例,轻工作2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结论开颅血肿清除中颅压一度下降后出现急性脑膨出,务必要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其它部位是否形成迟发性血肿是必须要排除的原因.

  • 标签: 颅内血肿 开颅手术 手术区对侧 迟发性血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1病例患者女,2岁。3d前从50cm高处坠落,着地部位不详,短暂啼哭,当时未发现外伤痕;第2d白天患儿玩耍正常,无恶心、呕吐,晚患儿入睡时突然大声啼哭,且夜间多次啼哭,第3d清晨发现患儿精神差而入院。病程中无二次外伤史。查体:嗜睡,强迫后仰头位,双瞳等大等圆约4mm,光反射灵敏,余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凝血四项正常。环枢关节CT平扫未见明显骨折及脱位。头颅CT示:斜坡偏左硬膜外血肿血肿量约3ml,延髓轻度受压表现。入院后经颈部制动,积极止血、脱水、预防感染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13d,复查CT血肿吸收后出院。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斜坡区 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CT平扫 高处坠落 定位体征
  • 简介: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5年2月对经头颅CT证实、血肿定位后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在24~48h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血肿腔置管引流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我科共对561例颅脑损伤病人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31例发生迟发性血肿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1例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包括:①原血肿手术部位再出血;②多发性血肿的非手术部位血肿形成。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并强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及时发现并再次手术清除继发性血肿、缓解颅内压。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 再手术
  • 简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指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我院1990年10月~99年6月对13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进行手术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CT
  • 简介:我院自1995年2月~2001年7月选择性采用CT引导下锥颅或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共治疗硬膜外血肿118例,侵袭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微创 治疗 尿激酶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病人,男13例,女7例.年龄34~65岁,其中50岁以上16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6例,破人脑室2例,脑皮质下2例,出血量在40~100mi左右.意识障碍程度:深昏迷16例,浅昏迷4例,病人大部分有程度不等的失语、偏瘫、四肢抽搐和尿失禁等.2手术方式20例病人均采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方法,手术在单纯局麻下进行,先安装立体定向仪框架进行CT扫描确定血肿大小方位及层面,一般取额顶入路手术,定位后获得xyz数值后,相应移至定向仪XYZ轴上.

  • 标签: 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穿刺引流 手术方式
  • 简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增大可独立预测其不良预后。本文从早期血肿增大的发生率、对预后的影响、血肿增大相关临床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分子信号及rFVIIa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 标签: 血肿增大 预后 分子信号 RFVIIA
  • 简介:颅脑损伤一般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重,预后差.其中单纯颅内血肿疗效较好,但颅内多发性血肿病情急重,如果诊断治疗不当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本组从1995年以来收治124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多发性血肿 治疗 诊断 CT表现 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我科1999年至2005年共收治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患者168例,并根据CT检查结果及病史、症状、体征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46例,手术治疗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应用大剂量激素、速尿、甘露醇、20%人体白蛋白治疗,并气管切开。结果本组168例,伤后6个月按GOS分级评估预后,良好44例,占26.2%;轻残37例,占22.0%;中残30例,占17.9%;重残17例,占10.1%;植物生存8例,占4.8%;死亡32例,占19.0%。32例中直接死于颅脑损伤25例,占死亡总数的78.1%;死于并发症7例,占死亡总数的21.9%。结论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的治疗应根据CT表现,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选择。手术治疗颅内操作在放大镜下进行有助于彻底地清除挫裂伤灶,可靠止血和保护未破裂的脑血管。在某种程度上,有比显微镜下操作方便、快捷、实用的优点。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穿刺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87例,不用生理盐水冲洗,穿刺成功后取头低足高位,适当补充液体,持续引流,适当延长引流时间。结果术后1~4个月随访并复查CT,85例完全消失,2例复发二次穿刺引流治愈。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手术操作简便,治愈率高,不易发生并发症,治疗费用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流治疗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进行治疗。结果20例病人在72h内引流完全,随访1个月,无积液或血肿残留,无感染,头皮贴附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头皮下积液或血肿安全、简便、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头皮下积液 血肿 穿刺术 静脉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