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1991—2006全国共报道梅毒病例75万余例,年平均发病率约3.72/10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神经梅毒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Ⅲ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本文回顾分析2009—2010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神经梅毒 磁共振成像 脑电描记术
  • 简介: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届中国神经调控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2012会拟定于20129月21—23日在北京世纪金源香山商旅酒店隆重召开。会议以“神经调控在中国的发展”为主题,以世界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为背景,届时将邀请神经调控界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全新展示神经调控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的发展。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专业委员会 神经调控 征文通知 年会 专题讲座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1岁。主诉发作性肢无力5、加重2个月,于20089月23日入我院治疗。患者5前出现发作性肢无力,以饱食或剧烈运动后明显,多于午后发作,呈对称性,可于1~2h内由轻微无力发展至无法活动或下肢仅能略抬离床面,同时伴肌肉酸痛,严重时伴呼吸困难,无复视、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无肢麻木,无心悸、恶心、呕吐、腹泻,大小便正常。外院检查血清钾2.70~3.00mmol/L(3.50~5.50mmol/L),诊断“低钾血症”,经静脉补充钾离子(具体不详)后症状改善。平时口服10%枸橼酸钾10ml(3次/d)。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病例报告 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4岁。主诉反复肢抽搐50d、精神行为异常1个月,于200610月23日入我院神经科治疗。患者于20069月5日出现左手无力、持物不稳,随即摔倒,意识丧失,肢抽搐,双侧上肢屈曲,双侧下肢伸直,肢僵硬,双眼向一侧凝视,口角向一侧歪斜,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持续4—5min后自行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平均2~3d发作1次。于9月11日到当地医院就诊,

  • 标签: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小细胞 肺肿瘤 脑炎
  • 简介:当试验中涉及两个因素时,若两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特定试验条件(通常为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一种组合)下试验数据的测定误差在专业上允许的范围之内,此时,可以选用“随机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无重复试验双因素设计和两因素嵌套设计”五种设计之一。在上一期讲座中,我们向读者重点介绍了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这两种设计类型,重点阐述了两设计类型的定义、形式、特点、应用场合以及具体实施,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 标签: 设计类型 试验数据 随机区组设计 单因素设计 交互作用 重复测量
  • 简介: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质量挑战的时代,质量保证管理已是21世纪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主题.我院以满足服务对象需要为目标,为抓好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把握了个基本要素:一是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二是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三是护理质量监控与考评;是护理质量的评价与结果的正确利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 标签: 护理质量 管理标准 质量考评 质量管理 动态监控
  • 简介:孤立性第脑室(trappedfourthventricle,TFV)又称第脑室积水,本病临床少见,少数为先天性,多数为后天性,后天性孤立性第脑室多继发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炎、脑室出血等。2016我科收治了1例继发性孤立性第脑室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0岁,以"延髓肿瘤切除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个月,行走不稳、头晕1周"为主诉于20169月入院。

  • 标签: 孤立性第四脑室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干肿瘤
  • 简介: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人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酿成意外伤亡事故.调查显示,约43.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20.0%的人选择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

  • 标签: 失眠 大脑神经结构 镇静催眠药 机制
  • 简介:北京老年医院接到收治川地震伤员的任务后,在陈峥院长等院领导的关怀和指示下,护理部立即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召开了护士长动员会,就护理人员的人力、总务物品及器械作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迅速制定了抗震救灾爱心病房服务手册;制定了接诊流程,进行反复演练。同时,全院护士加班加点,

  • 标签: 老年医院 护理工作 伤员 地震 四川 护理服务
  • 简介:目的探讨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确诊的脑裂头蚴病例特点。结果脑裂头蚴病临床表现以癫痫、轻偏瘫和头痛多见。CT表现特点为低密度灶伴点状钙化,不规则或点状强化。MRI可见病灶区有串珠样增强或扭曲的条索样增强影。本组4例中3例在CT定位行立体定向活检,1例手术开颅取出,预后均良好。结论CT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在诊断和处理脑裂头蚴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裂头蚴病 CT 立体定向活检 诊断
  • 简介: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dyskinesia,PD)为一类少见的以发作性异常运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手足徐动症(paroxysmalkinesigemicchoreoathetosis,PKC)最为常见。

  • 标签: 手足徐动症 病例报告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对血管阻塞法(4-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方法以微型磨钻,扩大第一颈椎上之翼孔,充分暴露其中穿行的椎动脉,显微镜直视下电凝阻断;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以出现静息脑电波为判定大鼠已达全脑缺血的标准对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全脑缺血15min后行再灌注,7d后以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大部分死亡作为判定模型成功的标准,对两种建模方法进行评定.结果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7d的存活率为90%(27/30),改良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率为86.7%(26/30),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成功率仅为70%(21/30),改良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为86.7%(26/30),明显高于4-VO法.结论改良4-VO法可明显提高模型制作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 标签: 四血管阻塞 全脑缺血模型 大鼠
  • 简介:<正>总结1991至199974例脊髓积水/脊髓空洞病历(均经MR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并就诊断及手术治疗问题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47例,女性27例。年龄11~57岁。病程6个月~20

  • 标签: 脊髓积水 颅脊四联症 脊髓压迫症 CHIARI畸形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囊虫感染并不少见,主要侵及大脑皮层和脑白质内,而位于脑室内囊虫非常少见。我院从1992~2002共收治脑囊虫病62例.其中单发于脑室内囊虫10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四脑室 囊虫病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