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性病患者既是性病的传播者,又是性病的受害者。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作为性病诊疗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心理反应有充分的了解。笔者观察研究了收治的116例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了心理疏导治疗,体会如下。

  • 标签: 心理状态 心理治疗 病患 心理疏导治疗 精神压力 心理反应
  • 简介:探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

  • 标签: 更年期 心理状态 健康指导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质酸敷料提升皮肤基础状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招募女性健康志愿者200名。对所有受试者使用透明质酸敷料每晚1次,连续使用28d。于透明质酸敷料使用前、使用第14天、第28天,检测皮肤水分、油分、弹性、黑色素、血红素等基础状态,评价使用满意度和安全性。结果透明质酸敷料使用前、后不同时间,其皮肤水分、弹性改善有统计学意义(F=76.26、7.07,P〈0.05),油分、黑色素、血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1.47、2.22,P〉0.05)。透明质酸敷料使用28d后,其使用贴合度、气味及使用舒适度的满意度均为100%,即刻滋润度及皮肤改善度的满意度均为99.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透明质酸敷料可提升皮肤的水分和弹性,受试者满意度高,安全性好。

  • 标签: 透明质酸敷料 基础状态 皮肤
  •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0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定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56.25%银屑病患者有抑郁症状,28.75%有焦虑症状;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患者的比例降至15.63%,焦虑患者降至4.5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银屑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恢复。

  • 标签: 银屑病 心理护理
  • 简介:通过对《理瀹骈文》的补深沉思考后得出“寓攻于补、泻即是补、宣即是补、升降即是补等”结论,进而阐明“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的实质内容。次而挖掘出“外补仍需药补”的隐藏之意。最后指明其应用。

  • 标签: 外治 气血流通 补法
  • 简介:天疱疮是一组由表皮细胞松解引起的大疱性皮肤病,特点是在皮肤及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一般天疱疮的水疱护理主要采用小水疱(直径〈1cm)不处理使其自行吸收、大水疱(直径〉1cm)无菌低位抽吸疱液的方法,且均保留疱壁。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对轻症天疱疮患者的皮损采取清除水疱及疱壁,然后暴露创面的方法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天疱疮 水疱 清除 暴露 护理
  • 简介:患者男,62岁,手足干燥、疼痛伴多发溃疡2月余。患者于5月前在外院肺部病理确诊“非小细胞肺癌”,予以“阿替尼5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皮肤科检查:左无名指、左拇指、右食指,双足跟,双足掌内缘可见9个大小不等溃疡面,溃疡深约1~2mm不等,溃疡边缘较整齐,最大面积约2cmX3cm,最小面积约0.8cmX0.8em,部分溃疡上见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左无名指处溃疡上覆黑痂,双手双足皮肤干燥,手足活动无明显限制。病理示:炎症性溃疡。诊断:手足皮肤反应。

  • 标签: 阿法替尼 手足皮肤反应 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36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230例应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法治疗,对照组206例应用小切口剪刮法治疗。结果:小切口超声乳化疗效较好,有效率为89.4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6.47%,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法治疗腋臭,疗效好,遗留瘢痕小,并发症少。

  • 标签: 腋臭 手术方法 超声乳化 疗效
  • 简介: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2(HBD-2)、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在健康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阴道局部免疫状态与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对照组20例,VVC组患者22例及RVVC组患者26例,分别测定三组人群阴道pH值,并用ELISA法测定阴道灌洗液中HBD-2、IL-4、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①VVC组及RVVC组阴道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阴道pH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②VVC组和RVVC组HBD-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VVC组较VVC组的HBD-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③VVC组和RVVC组IL-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VVC组较VVC组的IL-4表达水平升高(P〈0.05);④IFN-γ表达水平在三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局部免疫状态紊乱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 标签: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人Β防御素-2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 简介:1例76岁患者因呼吸困难入院。既往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17年,以及动脉高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房纤颤和慢性支气管炎。曾用羟基脲、地高辛、别嘌呤醇、依那普利治疗。尽管未确诊有肺部栓塞,但由于入院时出现了血小板增多和心律不齐,因此建议预防性使用60mg依诺肝素皮下注射,2次/d。首次注射5d后,腹壁出现两个对称性红斑,直径5cm,与皮下注射依诺肝素的部位一致。随后24h内,皮损逐渐增大,发展形成紫蓝色坏死斑,直径15cm×5cm。因发生上述局部副作用,依诺肝素停用。从皮损边缘取活检叮见真皮微血管周围有多发性纤维蛋白血栓,其上的表皮出现缺血性坏死。

  • 标签: 血液高凝状态 皮肤坏死 肝素诱导 低分子量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简介:目的:探讨PCR+膜杂交CT/UU/NG三联检测在临床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PCR+膜杂交和实时荧光PCR检测CT、UU、NG,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以及相关性。结果:PCR反向膜杂交和实时荧光PCR的CT、UU、NG的筛查结果接近(P〉0.05),而男女筛查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操作简便,筛查快速、准确,有与实时荧光PCR法相当的检测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膜杂交法 人乳头状病毒 PCR法
  • 简介: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中代谢性疾病所占比例,并评估银屑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方法:收集银屑病患者180例和正常人200例,比较两组伴发代谢性疾病的比例。同时在上述人群中随机选取银屑病患者70例和正常对照40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及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并应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伴发高血压(OR=2.39)、2型糖尿病(OR=4.27)、高血脂(OR=2.21)、肥胖(OR=3.04)及代谢综合征(OR=5.21)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心脏疾病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异(OR=1.11,P〉0.05)。银屑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54(0.62~28.71)、2.01(0.56—6.39),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性疾病比例高于正常人。银屑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正常人。

  • 标签: 银屑病 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分析超薄皮瓣手术治疗腋臭常见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54例腋臭患者行超薄皮瓣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54例中出现血肿12侧(3.9%)、积液7侧(2.3%),创缘坏死33侧10.7%).表皮坏死43侧(14.0%),切口感染3侧(0.97%),延迟愈合者37侧(12.0%),残留异味13侧(4.2%)。结论腋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各相关因素完善治疗方法,精细操作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腋臭 手术 超薄皮瓣法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龙珠软膏倒模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安全陆。方法寻常性痤疮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t00例。综合组为龙珠软膏倒模后+红蓝光照射;联合组为龙珠软膏外用+红蓝光;单纯组为龙珠软膏外用;常规组为多西环素+0.0.25%维A酸乳膏外用。每周复诊1次,观察不良反应,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综合组有效率为90.0%,优于其余各组(77.0%,62.0%,60.0%),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优于单纯组和常规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与常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四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龙珠软膏倒模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龙珠软膏 倒模疗法 红蓝光 痤疮
  • 简介:目的:对比乳胶凝集免疫比浊(3TP)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抗体的效果。方法:对TPPA检测的血清标本共291例(阳性191例,阴性100例),均采用乳胶凝集免疫比浊进行平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1例标本的检测结果提示,乳胶凝集免疫比浊与TPPA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77,P〈0.01)。结论:乳胶凝集免疫比浊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便又快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梅毒抗体 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 自动化检测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以卡波姆(carbomer)胶为基质的载体用于黑素细胞涂布移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的黑素细胞,配制卡波姆胶半固体培养基;分别采用台盼蓝染色、噻唑蓝比色法[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检测1%卡波姆胶对黑素细胞毒性和增殖的影响;用Transwell培养板检测1%卡波姆胶对黑素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1%卡波姆胶作用0~36h对黑素细胞活性和增殖无影响;1%卡波姆胶作用12h后对黑素细胞迁移无影响(P〉0.05)。结论采用卡波姆胶混合黑素细胞,不影响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功能,可以作为新型黑素细胞涂布移植载体。

  • 标签: 黑素细胞 卡波姆胶 移植 载体
  • 简介:目的评价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对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72例梅毒患者进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并与RPR、TPP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在一期梅毒的阳性率为73.3%(11/15),在二期梅毒的阳性率为88.9%(16/18),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6363,P>0.10)。在潜伏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26.1%(6/23),显著低于早期显性梅毒(x~2=17.6189,P<0.005)。在一期、二期和潜伏梅毒,RPR和TPPA的阳性率均为100%。入组前2-24个月己经给予正规抗梅治疗的梅毒16例,其中IgM抗体阳性2例。结论在本研究中,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诊断一期梅毒并下优于RPR和TPPA。IgM抗体在潜伏梅毒敏感性低,其诊断应依靠RPR和TPPA。目前不推荐单独检测抗梅毒IgM抗体来监测病情和判断疗效。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的临床意义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梅毒 IGM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目的:用免疫荧光检测cathepsins家族的几个重要亚型在人慢性光损伤皮肤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日光模拟紫外线照射以1倍最小红斑量(MED)照射10名受试者上臀部皮肤,5天/周,共6周,人工诱导皮肤慢性光损伤。免疫荧光检测cathepsinB、D、K、G在人慢性光损伤皮肤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慢性光损伤人皮肤组织中,cathepsinB和cathepsinD表达下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表皮层;cathepsinK表达下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真皮层;cathepsinG表达上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真皮层。结论:cathepsins家族在人皮肤慢性光损伤皮肤表达发生改变,其可能参与皮肤表皮及真皮的慢性光损伤发生机制。

  • 标签: 皮肤 组织蛋白酶 慢性光损伤 光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