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监测中与微生检验实验室的相互配合问题。方法在院内各临床科室中都配备1名专业感染控制人员,每月定期进行采样监测,同时在微生检验实验室中展开细菌监测工作,找到菌落超标原因,为院内感染监控提供可靠数据。根据各科室实际情况对医护人员手、空气、物品、消毒液、医疗器械等细菌量进行监测,并及时与院感科沟通反馈,同时做好检验科自身感控工作。结果微生检验室将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的鉴定、培养、药敏实验等检测结果定期向科室和院感科报告,当院内感染爆发时,承担相应检测工作。结论微生检验实验室在院内感染检测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应配合院感建立良好组织机构和宣传机制,探索更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 标签: 基层医院 院内感染 微生物检验 监测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对肿瘤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6MWT、运动后心率及RPF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运动后心率及RP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可导致肿瘤患者运动耐力下降,综合护理干预能延长行走距离,减轻疲劳感,改善化疗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化疗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对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肿瘤行化学药物治疗的116例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后测评6min步行距离(6MWT)与疲乏量表(RPFS)评分,并分析影响化疗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因素。结果化疗后116例肿瘤患者的6MWT明显降低,RPFS评分明显升高,和化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93、14.447,P<0.05)。年龄≥60岁、女性肿瘤患者、离异或丧偶、肿瘤分期3-4期者6MWT降低、RPFS评分升高更为显著。结论化疗可引起肿瘤患者运动耐力下降,加重患者疲乏感。

  • 标签: 肿瘤化疗 运动耐力 影响因素
  • 简介:组胺(histamine)是机体内组氨酸在L-组胺酸脱羧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通过4种受体亚型在复杂的免疫调节系统和变应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H1受体,组胺可增强抗原提呈细胞的能力,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更多包括组胺在内的炎性介质,促进嗜酸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

  • 标签: 组胺H1拮抗剂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 简介:从1937年第1个组胺药开发至今,H1组胺药(H1antihistamines,以下简称组胺药)逐渐成为变应性鼻炎(AR)治疗一线用药,在AR药物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第2代组胺药具有起效迅速、维持时间长、1次,d用量、胆碱作用与组胺作用相分离的特点。AR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onAsthma,ARIA)指南2010修订版强烈推荐使用口服第2代或新型组胺药治疗AR,可有效缓解流涕、喷嚏、鼻痒和眼部症状,对鼻塞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组胺H1拮抗剂 糖皮质激素类 受体 白三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维护。方法待患者术后病理结果确定、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知情同意告知书。结果15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均留置成功直到化疗结束,应用PICC既减少了反复穿刺、穿刺失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避免了化疗药外渗对外周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刺激,减少了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结论患者在第一次化疗时应选择PICC穿刺,应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管路的维护工作。

  • 标签: PICC 乳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式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护理水平,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铂类药物在实体瘤儿童化疗过程中对听力的影响,考察铂类化疗药导致听力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进行化疗的实体瘤儿童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化疗过程中均使用铂类化疗药,分别在第1、3、6次化疗前进行规范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共纳入0.2-12.5岁实体瘤患儿47名,共计94耳,进行化疗的平均次数为5.4次(3-10次)。ABR检查中以任意一耳听阈大于30dBnHL为听力损伤,第6疗程听力异常发生率为6.4%(6/94),与基线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6疗程ABR阈值与基线水平相比,ABR阈值明显升高,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PTA检查中第6疗程6kHz、8kHz测听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应阈值明显提高;DOPAE提示第6疗程6kHz、8kHz,通过率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年龄是铂类药物耳毒性的危险因素,(p〈0.05,OR值=0.912),提示年龄越小铂类药物的耳毒性越易显现。结论铂类药物用于儿童实体肿瘤化疗可引起听力损伤,在高频部分(6-8kHz)尤为显著。DOPAE、纯音测听及ABR可作为监测、评价铂类药物耳毒性的重要指标。儿童年龄越低则铂类药物引起听力损伤的危险越大,低龄儿童使用铂类药物时更需加强听力监测。

  • 标签: 铂类药物 听力化疗 儿童实体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处方在提高化疗病人运动耐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80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化疗疗程结束后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指导病人执行个性化的有氧运动处方。分别于出院前、随访3个月后测定6MWT、运动后HR及动脉血乳酸(LA)含量,比较两组心理症状。结果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运动后HR及L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处方能提高化疗病人的运动耐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

  • 标签: 化疗 运动处方 运动耐力 心理状态
  • 简介:组胺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AR)最常用药物,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近年来,除新2代口服组胺药外,还研发了鼻用组胺药(鼻用剂)。变态反应学家、药理学家、国际组织、药物研发企业都在努力探索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组胺药的最佳效果,又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中枢镇静、心脏毒性等)。众多研究结果为患者和医师带来了最新知识和切实利益。

  • 标签: 组胺H1拮抗剂 投药 口服 鼻用制剂 药物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对于胃癌手术后化疗间歇期并发肠梗阻患者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胃癌术后化疗间歇并发肠梗阻患者。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症护理胃癌术后化疗间歇期并发肠梗阻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癌术 化疗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赛肤润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化疗前后应用赛肤润外敷局部皮肤。对照组化疗前后不应用赛肤润。结果观察组应用赛肤润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赛肤润应用于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有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化疗 赛肤润 预防
  • 简介:中耳炎手术的治疗目的,除了清除病变、求得干耳、预防并发症之外,恢复和提高听力也是其重要的目的之一。去除被破坏的中耳结构后,如何使声音完美传导到内耳是中耳手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目前即使是国际著名耳科专家的手术,术后患者听力骨气导差在20dB以内的概率也就是在70%左右,

  • 标签: 中耳炎 生物力学 中耳手术 中耳结构 术后患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临床影响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接受的5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产生的相关并发症方面也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化疗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D大鼠采用青光眼滤过术处理后热休克蛋白47(Heatshockprotein47,HSP47)在滤过泡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均随机编号1~12号,采用随机数值表法分为2d、4d、6d、10d、14d、正常组6个组(4只每组),2d、4d、6d、10d、14d组大鼠均进行右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处理,术后采用裂隙灯观察各组大鼠滤过泡及眼前节情况,分别与实验第2d、4d、6d、10d、14d处死相应组大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滤过泡中的HSP47、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D大鼠在术后第2d的HSP47、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在滤过泡中的表达就略微的上升,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4d、6d、10d、14d大鼠滤过泡中的HSP47、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地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在大鼠青光眼术后第6d、10d、14d较正常组显著的升高(P<0.05)。结论SD大鼠青光眼术后HSP47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基本与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变化一致,表明HSP47在大鼠眼滤过泡瘢痕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抗青光眼滤过术 SD大鼠 热休克蛋白47 滤过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经静脉化疗的9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士操作技能、PICC置管过程中并发症、负面情绪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脉冲正压封管、堵管处理、出血处理、静脉炎处理、局部感染处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363~5.414,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34.09%(x2=10.633,P<0.05);护理干预后4周和8周时,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192~7.308,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 标签: 恶性肿瘤 个性化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肛周感染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治愈率为90%,对照组为73.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化疗肛周感染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肛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班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线性免疫分析法对60例系统性红班狼疮患者,38例其他患有风湿性病患以及15例健康体检合格者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主要是系统性红班狼疮(SLE)诊断中的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班狼疮(SLE)的使用疗效,掌握其和其他本身存在抗体之间的联系。结果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患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阳性率在系统性红班狼疮(SLE)病患中为72.4%,在疾病对比组中是2.3%,健康对比组是0%,红班狼疮病患的阳性率明显比疾病对比组以及正常对比组要高出许多性(p<0.01),核小体抗体在红班狼疮中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分别是98.7%以及72.4%。结论核小体抗体对于红斑狼疮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以及特异效果,核小体抗体对红斑狼疮的诊断具备十分关键的临床价值1。

  • 标签: 抗核小体抗体 红班狼疮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