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颅底指前、中、后颅窝及其所对应的颅底外面的结构。以枕外隆凸、顶切迹及眉弓的连线为界,将头颅分为此连线以上的颅盖此线以下的颅底。颅底上托脑底,下连肌肉、筋膜、韧带骨骼等,

  • 标签: 颅底外科 后颅窝 临床分析 患者
  • 简介:目的使用RNA-Seq技术分析Miif-m敲除鼠与野生鼠的血管纹转录组,研究Mitf-m基因敲除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取Miif-m敲除鼠(Mitfmi-△M/mi-△M;MM组)与野生鼠(Miif-m+/+;ww组)的血管纹进行总RNA提取;制备cDNA文库,用IlluminaHiSeq2000测序系统行高通量测序。利用软件Tophat2.2.0将cleanreads比对到参考基因组;分别用软件RSeQS-2.3.2cufflinks来检测测序结果的均一性基因表达水平。使用edgeRDESeq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expressedgenes,DEGs);选择下调DEGs,用KOBAS2.O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代谢途径的富集分析。结果MM组与WW组在参考基因组上mapping的cleanreads数分别为4246388839718542,分别有88.7%87.4%的reads是唯一映射,说明RNA-Seq结果可靠。DEGs筛查结果表明,相对于WW组,Mftf-m敲除鼠血管纹有45个DEGs,上调表达基因有7个,下调表达基因有38个。GO富集分析发现下调表达基因与黑色素的合成代谢过程、色素沉着有关,值得关注的是与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cnj10Kcnj13相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下调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黑色素生成通路。结论RNA-Seq分析拓展了Mftf-m基因调控网,为探究Mitf-m突变所致听力-色素综合征的分子机制及特异性研究Mitf不同转录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Mitf-m基因 血管纹 RNA-Seq技术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经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30例。平均在3天之内行栓塞治疗。结果29例栓塞成功,1例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1例栓塞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7例栓塞术后梗阻性脑积水,术后动脉瘤再破裂出血1例,余病例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21例,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2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及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效果 GDC
  • 简介:目的观察嗓音训练治疗功能性嗓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诊断为功能性嗓音障碍的患者进行嗓音治疗(嗓音卫生教育、改善呼吸及增强共鸣),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30例功能性嗓音障碍患者接受训练后嗓音障碍指数值(VoiceHandicapIndex,VHI)由67.8±10.1分降至30.7±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在功能、生理情感上均有明显改善;同时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PhonationTime,MPT)由9.2±2.6秒延长至13.5±3.1秒,基频微扰由0.59%±0.07%降至0.42%±0.05%,振幅微扰由2.23±0.45降至1.78±0.27,噪谐比由0.185±0.088降至0.142±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嗓音训练能够降低嗓音障碍程度,改善嗓音质量,同时恢复患者的交流情感功能,增强与他人交流的信心。

  • 标签: 功能性嗓音障碍 嗓音治疗 嗓音障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低分子肝素钠常规华法维持治疗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74例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华法维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在法率为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栓复发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华法林 消化系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术中应用气体置换的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颅内压变化、所用气体的安全性检测,术后并发症及气体与残余血肿吸收时长的因素的比较分析,评价微创引流术中气体置换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安全性。结果30例采用微创术中气体置换方法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无张力性气颅、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发生,残余血肿吸收时长明显缩短,无复发病例。结论微创引流术中应用气体置换的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安全、简便,经济等诸多优点。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气体置换 安全性 评价
  • 简介:1前言2011年,美国听力学学会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一次关于听力学服务教育的调查[1],13个参与国家代表了全球不同经济发达水平和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主要区域,如听力学发达的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听力学尚在起步阶段的尼日利亚、博茨瓦纳印度等国家。中国没有参加此次调查。虽然这些国家在听力学发展方面相当不平衡,具体实践也各有不同,但该调查得出的5项共识却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譬如加强对于听力损失的认识宣传,提高听力学作为一门特殊专业的地位等,其中尤其强调提高听力学教育标准和服务质量,并倡导在全球范围内尽快改善听力学教育水平,从而提供高质量的听力学服务。

  • 标签: 教育标准 听力学 健康服务模式 服务质量 教育水平 澳大利亚
  • 简介:前几期听力学小词典陆续介绍了听力学发展的一些新趋势最新研究成果,比如互动助听器技术.专业听力检测设备.NOAH音响设备调试指导等.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大家关心的是为什么听力学越来越关注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甚至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当代听力学的发展似乎离单纯的实验室更远,而离现实世界更近:听力学家使用的测试手段更像是在模拟现实环境中所遇到的困难,

  • 标签: 听力学 生态 检测设备 助听器 环境 实验室
  • 简介:目的研究10号染色体缺失张力蛋白磷酸酶(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uedeletedonchromosometen,PTFEN)、磷酸化Akt(P—Akt)及核转录因子-KB(NF—K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探讨P13K(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连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conjugatedmethod)检测3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与15例正常外耳道皮肤标本中PTEN、P—Akt及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核,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36.7%,明显低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9313%(P〈0.01);P—Akt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胞质,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70.0%.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6.7%(P〈0.01);NF—KB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上皮细胞核.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63-3%,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0.0%(P〈0.01)。在30例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PTEN分别与P—Akt、NF—KB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P—AktNF—KB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TEN、P-AktNF—K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胆脂瘤上皮中P1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胆脂瘤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机制。

  • 标签: 胆脂瘤 中耳 PTEN P-AKT 核转录因子-κB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安全性有效性是临床输血的2项基本原则,在较为紧急情况下及时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尝试在手术麻醉科等一线科室设置“前移血库”,取得较好效果,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前移血库的管理优势进行讨论。

  • 标签: 前移血库 管理 优势
  • 简介:1声电联合刺激出现背景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手术的研究方向应该与植入者更高的要求一致。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语言显著依赖音调,精细听力的缺乏降低了语言的感知能力,植入者无法获得精细听力,如对音调的细微感知能力,便无法同常人一样去欣赏音乐。

  • 标签: 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 声刺激(Acoustic Stimulation) 电刺激(Electric Stimulation)
  • 简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关于医师如何得到解放、医师价值如何得到体现成为最近的焦点问题。医师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政策被提上议事日程,相应呼声也日渐强烈。多点执业自由执业需要解决几个前提问题,如医师是医院员工、行业人还是社会自由人;医师技术劳务价值是否能为价格体系所体现;医师教育标签,职称评审等行业职业市场是否形成等。但是,目前对于医师这个医疗服务体系中最活跃的核心因素,改革尚未形成系统思路。有以下几个问题点值得思考分析。

  • 标签: 医疗服务限制 卫生人力 立法 卫生设施 私立
  • 简介:1声音解析人类的听觉系统能主动运用潜意识去捕捉周围的各种声音,并转变成自身需要的有意义的信息。虽然人们的听觉、视觉、嗅觉本体感觉系统时刻接收到各种信号,但是人们只会关注那些被认为有意义的事物。按照格式塔组织原则.人类这种极其重要的组织分析功能可避免自己陷入太多无意义信息的漩涡中。

  • 标签: 声源定位 助听器 听觉系统 感觉系统 潜意识 声音
  • 简介:人工耳蜗是听觉植入装置(auditoryimplant,auditoryprosthesiS)的代表.截至2009年4月,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88万人在使用这种装置(US.FoodandDrugAdminstration),人工耳蜗成为最成功的神经植入假体(neuroprosthetics)。

  • 标签: 植入装置 临床应用 听觉 人工耳蜗 2009年 神经植入
  • 简介:言语听觉反馈的重要性体现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内部表征以及对言语活动的在线控制。本文对国际上听觉反馈的3种实验范式(延时听觉反馈、变频听觉反馈、噪声听觉反馈)进行概述阐释,以期为听觉反馈理论研究、语言信息处理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未来的研究可在实验刺激参数的选择、语料语言的对比以及实验建模的互动上取得突破。

  • 标签: 听觉反馈 言语感知 言语产生
  • 简介:听力测试是听力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能为听力康复聋哑教育提供必不可少的临床数据.因此,科学的测试不仅仅依靠对听力设备的准确校准,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听力测试涉及的相关心理声学知识.比如,为什么在做纯音测试时,当受试者无反应,每次要提高5dB,而当受试者有反应时,则应降低10dB?怎样才能避免不准确的测试结果?听觉行为的测量还涉及许多重要的心理物理学概念.因此,在这期的听力学小词典里,笔者将着重介绍心理声学测试方法基本原则,并对其中涉及的英文单词给读者作个简单的说明.

  • 标签: 测试方法 听力学 心理 声学 诊断和鉴别诊断 听力测试
  • 简介:耳鸣听力学治疗是基于多年临床实践应用研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功能、残疾健康的国际分类标准”,提出来的一种耳鸣治疗干预措施及其应用方法,其目的是让临床医师患者意识到药物手术并非根除耳鸣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至少当今的医疗技术难以彻底根除耳鸣。从听力学角度来考评耳鸣治疗的现状进展,可能远比从药物手术层面,更具有实际意义应用价值;将改善耳鸣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干预治疗目标,可能比彻底消除导致耳鸣的病因更容易实现。

  • 标签: 有效治疗 临床应用 听力学 耳鸣 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