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喉部分切除术后术腔缺损,可采用颈部皮瓣、带状软骨膜瓣、会厌等修补,自1982年以来,对合适的患者在喉部分切除术后以会厌、胸骨舌骨筋膜联合修补腔缺损,扩大了新腔,较好地恢复了的功能,取得了预期的手术效果,现将近几年所做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喉部分切除术 会厌肌筋膜喉腔重建术 手术方法 术腔缺损修补
  • 简介:异物在呼吸道异物中发生率很低,郭运凯等统计其发生率为4.1%,但其危害极大,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患者死亡。我科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呼吸道异物346例,其中异物5例,发生率为1.4%,误诊3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喉异物 误诊 呼吸道异物 发生率
  • 简介:<正>患者,男,55岁。因咽异物感1年余,痛伴吞咽困难3月余,咯血、声嘶1月余而入院。1年多前患者因异物感多次求治,均诊断为"慢性咽炎、咽喉神经官能症"。经对症处理后,咽异物感无好转。3个多月前患者又出现吞咽困难、痛,以左侧为主。再次就医时曾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吞钡透视,未见异常。1个月前患者出现咯血、

  • 标签: 喉咽癌 慢性浅表性胃炎 咽异物感 吞咽困难 梨状窝 神经官能症
  • 简介:目的研究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4例鳞癌,10例乳头状瘤及6例正常粘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结果1.EGFR在上述三种不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64%,40%,0%,差异有显著性(P喉鳞癌病理分级及患者5年生存期相关(P<0.05);3.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及EGFR状态与患者5年生存期相关。结论EGFR在上皮中的分布与其恶性程度相关;EGFR表达可作为鳞癌分化和预后不良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喉肿瘤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EGFR
  • 简介:真菌病亦称真菌性喉炎,在临床上较少见,本科收治真菌病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喉真菌病 诊治 真菌性喉炎
  • 简介:<正>本文对我科近10年来切除后不同呼吸途径引起的相关影响作一统计。自1985年至1994年我们随访了健在的患者35例:全切除术16例(仅1例女性),病理结果:未分化癌1例、腺样癌1例、14例为鳞癌。随访期:

  • 标签: 呼吸途径 全喉切除术 相关影响 随访期 未分化癌 统计
  • 简介:<正>早期喉癌治疗方法较多,有放疗、激光及手术等,我院以手术为主,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3例均为男性,年龄35~81岁,其中40~60岁10例,占77%。13例均为声门癌,T1NoMo8例,T2NoMo4例,T3NoMo1例,1例于术后作放疗。病理切片检查:10例为鳞癌Ⅰ~Ⅱ级,3例为乳头状瘤癌变。13例患者皆进行了垂直部分切除手术,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首次在术后3个月,以后每

  • 标签: 部分切除术 喉癌 情况介绍 乳头状瘤 切除手术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自体筋膜加脂肪混合物,对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引起声门闭合不良患者,实施声带注射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应用特制Brunning高压注射器,对12例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取自体筋膜加脂肪混合物注入患侧声带外侧的声门旁间隙,使声带游离缘内移至越过中线1.0~1.5mm。结果11例首次注射有效,1例重复注射有效。随访7~33个月,平均13个月。发现3个月内注射侧声带体积略渐回缩,3个月后声带体积及声门形态基本维持稳定,嗓音质量明显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筋膜加脂肪混合物是种较理想的注射填充材料,声带注射填充术简单、疗效确切、微创、安全及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引起声门闭合不良的理想术式。

  • 标签: 自体筋膜 自体脂肪 声带注射填充术 声门闭合不良
  • 简介:目的:观察增强的下斜前转位联合上直后退对大度数上斜的矫正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中上斜〉25△度斜视患者24例行增强的下斜前转位联合上直后退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该24例患者术后随访6mo~1a,其中治愈21例(87.5%),好转3例(1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增强下斜前转位联合上直后退术是矫正大度数上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下斜肌前转位 上直肌后退 上斜
  • 简介:目的观察18例声门癌(T1~3NoMo)患者行部切除术后形态及发音情况。方法在喉癌完整切除后选用几种不同修补方法:1.皮瓣法;2.双蒂软骨膜瓣法;3.单蒂新声带成形法;4.甲状软骨双蒂软骨膜瓣法。结果后两种方法能较好地重建的形态及恢复良好的发音功能,甲状软骨双蒂软骨膜瓣法新成形的声带是一垂直平面,其僵硬度不妨碍健侧声带振动,能产生接近正常的声音。结论后两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喉癌 喉切除术 发音
  • 简介:下咽癌侵犯与食管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较难处理的一种.近年来由于采用外科切除,或外科切除后协同放射综合治疗,使3年、5年的生存率较过去有了提高,但在外科处理中最大的难题是在病变切除后组织缺损多,重建下咽以及食管有很大的困难.

  • 标签: 下咽癌 外科切除术 残存喉黏膜 气管黏膜 手术适应症 食道重建
  • 简介:目的提高对单侧声带麻痹病因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对61例以单侧声带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最终诊断为外恶性肿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肿瘤中依次为肺癌29例(47.54%)、食管癌17例(27.87%)、甲状腺癌8例(13.11%)最常见.结论部分外恶性肿瘤以单侧声带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对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应作全面而详细的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 标签: 单侧声带麻痹 主要临床表现 恶性肿瘤 回顾性分析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研究不典型眼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3年6月-2009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36例不典型眼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年龄10-68岁,上睑下垂9例,内直麻痹8例,外直麻痹6例,上斜麻痹2例,4例有复视,2例仅有眼睛不适和视物模糊感,2例辐辏麻痹,1例眼轮匝麻痹,1例患者先后出现内直麻痹,外直麻痹及上斜麻痹,1例全眼外麻痹。全组中症状有晨轻暮重及波动性表现且疲劳试验阳性的有24例,占66.7%;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者32例,占88.9%。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全组10例,阳性率27.8%。SFEMG额异常29例,阳性率80.6%。结论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疲劳试验阴性的眼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常规给予新斯的明试验。不典型OMG重复低频电刺激阳性率低,SFEMG仍可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提高眼型重症肌无力的检出率,减少漏诊误诊。

  • 标签: 不典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单纤维肌电图 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
  • 简介:<正>从1989年起以耳后带蒂皮瓣对5例耳甲腔和耳道皮肤缺损的患者进行整复,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手术患者见表。手术方法耳甲腔和耳道的肿瘤,在切除肿瘤后测量皮肤缺损的范围,如为耳道闭锁,则应切除耳道内闭锁组织后,磨除一部分耳道后、上、下壁骨质,充分

  • 标签: 耳后肌 皮肤缺损 耳甲腔 带蒂皮瓣 耳道 耳后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眼麻痹疾病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眼麻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30例,针对该组患者使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针对该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其疗效差异,经人院前检查,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眼科疾病史、遗传眼科疾病史均无明显差异,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最终治疗结果差异明显,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19/30),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眼麻痹疾病使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相比较使用传统治疗方法更好,不仅可以有效的治愈疾病,同时改善患者的眼部血液循环,补充眼部肌肉所需营养,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眼肌麻痹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内直肌细胞数与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18例共同性外斜视内直和14例正常内直,行HE染色观察,用斜视积分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组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高于恒定性外斜视(P〈0.01);光镜下斜视组内直横断面肌纤维排列疏松,间质成分多;斜视组内直肌细胞数极显著低于正常内直(P〈0.01),与病程和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相关(P〈0.05)。结论:内直肌细胞减少是导致共同性外斜视的直接原因,是斜视手术效果下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共同性外斜视 内直肌 病理 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