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误诊原因,以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为PCV患者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B超改变情况。结果误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5例,误诊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例,误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提高对PCV的全面认识,掌握其眼底、FFA、OCT、B超特征性改变,可降低临床误诊率。
简介:目的对改良翼状胬肉手术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估的研究。方法188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改良方法进行翼状胬肉手术。对照组按照《眼科手术图谱》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方法进行手术。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每周随访,记录术后1周、2周、3周、4周时结膜充血情况及结膜充血完全消退时间。随访3个月,记录发生角巩膜溃疡、结膜肉芽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的病例数。结果实验组有96人完成随访,对照组有92人完成随访。实验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2.42±0.68天,对照组为4.27±1.05天,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结膜充血评分术后1周、2周、3周、4周时分别为3.31±0.47、2.76±0.74、1.89±0.860.94±0.70,对照组分别为3.84±0.37、3.58±0.67、2.93±0.71、1.85±0.78,两两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膜充血消退时间实验组为5.15±0.92周,对照组为7.20±1.0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未发生结膜肉芽,对照组为14例,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发生角巩膜溃疡4例、复发4例,对照组为7例、5例,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在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结膜充血程度、结膜充血消退时间、结膜肉芽发生率上忧于传统手术方法,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角膜溃疡发生率、翼状胬肉复发率上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主要由Ang-1和Ang-2组成;Tie2(tyrosinekinasethatcontainsimmunoglubin-likeloopsandepidernalgrowthfactor-similardomains2)是其共同受体.Ang-1促使血管成熟,维持血管稳定.Ang-2则拮抗Ang-1的作用,始动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Ang/Tie2受体途径起重要作用,抑制Ang/Tie2受体途径可以抑制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简介: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术后巩膜溶解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本院住院翼状胬肉手术后巩膜溶解7例(8眼)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并通过局部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病变位于原翼状胬肉切除部位,且局部表现为巩膜组织缺血、变薄,部分患者病变区域可透见棕色色素膜组织。通过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且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任何翼状胬肉手术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巩膜溶解严重的并发症,过分烧灼巩膜面及术后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为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巩膜溶解,要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加强营养类药物,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治愈。(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163—164,167)
简介: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HA),Ⅰ期植入花瓣状巩膜壳内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有眼球内容物剜除术适应证的病例,实施眼球内容物剜除术,依据眼B超和钢球模检测所需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型号,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花瓣状巩膜壳内,其表面双层巩膜覆盖。随访6~15mo,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患者48例48眼均成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并获得较满意的外观美容效果。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花瓣状巩膜壳内术式,保留了眼球六条附属肌肉及其功能,义眼台前方自体巩膜双层覆盖防止眼台暴露,改善眼内容物剜出术后眼窝塌陷等畸形,达到较为理想的一种眼部整形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5年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发生的11例(13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结果男性8例,女性3例,单眼9例(9眼),双眼2例(4眼),年龄65-78岁,平均70岁,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3例(3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2例(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6例(8眼),经滴用2%阿托品眼用凝胶、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服用醋甲唑胺片降低眼压等,非手术治疗6例(8眼),晶状体摘除联合联合玻璃体前界膜切开4例(4眼),眼前段玻璃体切割术1例(1眼)。结果:11例13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中经过及时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均形成前房,眼压正常。视力:0.053例(3眼),0.1-0.25例(5眼),0.3-0.53例(5眼),取得较好效果。结论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正确处理,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观察复发性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的术后再复发率及并发症。方法:我院2006—11/2009-02对31例33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伴有睑球粘连,眼球运动不同程度受限者12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丝裂霉素创面贴敷、自体结膜(带蒂或游离)移植或羊膜移植手术,手术方式:彻底切除净胬肉组织,裸露巩膜创面以0.2g/L丝裂霉素C溶液浸湿的棉片贴敷3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巩膜创面覆盖方法:上或(和)下方结膜转位移植26眼,颞上方结膜游离移植2眼,羊膜移植5眼。结果:随访9mo~3a,胬肉未复发28眼;轻度复发(鼻侧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充血增厚,但未长入角膜缘或长入角膜缘内≤2mm)5眼,复发率15%,其中结膜转位移植4眼,羊膜移植1眼;睑球粘连轻度复发3眼;术后并发结膜肉芽肿1眼,眼部干痛、有时红卡等不适症状5眼,无1例发生角膜、巩膜溶解。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或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创面贴敷的手术方式能明显降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术后再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