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髁突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新路.方法:对6例(8侧)髁突下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此手术路视野好,骨断端暴露充分,便于复位固定.所有病例术后咬合关系良好,无面神经损伤.结论:此手术路是髁突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髁突下骨折 坚强内固定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包括囊内骨折在内的髁突骨折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中最佳手术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髁突骨折采用穿腮腺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查阅病例资料,进行定期随访,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解剖复位,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活动正常,瘢痕隐蔽。结论:穿腮腺路治疗髁突骨折是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穿腮腺入路 髁突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下颌后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45例,经行下颌后路功能性肿瘤切除术,并与45例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做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经下颌后路的功能性切除组术后出现唾液腺瘘(χ2=5.29,P〈0.05)、面瘫(χ2=11.28,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χ2=11.25.P〈0.05)等并发症明显低于浅叶切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时,下颌后路功能性切除术较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腮腺良性肿瘤 下颌后入路 功能性切除 浅叶切除术
  • 简介:目的比较前牙唇侧路一次性根管治疗与传统的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冠折率。方法将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因牙齿根面龋和楔状缺损引起前牙慢性牙髓病变、根尖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1例采用传统的根管治疗方法,51例采用前牙唇侧路碧兰糊剂一次性根管治疗,对其术后的冠折率和愈合率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前牙唇侧路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90.20%,传统的根管治疗成功率为86.27%,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的根管治疗冠折率为9.80%,前牙唇侧路一次性根管治疗冠折率1.96%,两组冠折率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唇侧路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与传统的根管治疗无差异,但术后冠折率低,且减少了患者的复诊次数,满意效果。

  • 标签: 一次性根管治疗 唇侧入路 碧兰糊剂
  • 简介:目的:比较内镜辅助下2种手术路在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3例行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内镜辅助下切除术患者(男15例,女8例),11例经口路(endoscopy-assistedtransoral,ETO),12例经颈小切口联合下颌支垂直骨离断术(endoscopy-assistedtranscervicalminimalincisionplusosteotomyoftheverticalramusoutsidethemandibularforamen,ETC+MO),比较2种手术路的临床效果。结果:ETO组患者均为良性肿瘤,ETC+MO组有2例腺样囊性癌和1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无破裂。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ETC+MO组有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轻瘫,术后8周自发性缓解。ETO组所有患者和ETC+MO组10例患者均获得理想的面部美学保存效果。经7~2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ETO和ETC+MO路均为安全可靠的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且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和美观效果。2组比较,ETO组住院时间较短,可避免下颌神经损伤危险,ETC+MO组则更适用于晚期、复发性咽旁间隙肿瘤。

  • 标签: 内镜 咽旁间隙 肿瘤 经口入路 经颈入路 下颌骨离断术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微创进路方法一在上颌窦下区内窥镜监视下于侧方基底路行上颌窦提升(SALSA)种植术。材料方法SALSA技术由以下步骤组成:(1)在与视频支持系统连接的内窥镜控制下剥离上颌窦粘膜(SM),微创入口进入窦下区(SAS);(2)经侧方基底人路形成隧道扩大SAS;(3)上颌窦下区内窥镜检查SAS区;(4)视情况行SM修补和强化;(5)种植区预备在上颌窦下区内窥镜监视、确认下进行;(6)在内窥镜下逐步精确填充移植材料。结果自1996年应用颗粒人工移植材料(磷酸三钙)与不同比例的自体骨和血液相混合在83例患者中行上颌窦提升术共118次。平均增加骨高度为8.6mm(范围1~15mm)。28例上颌窦粘膜穿孔,但没有进一步发生并发症。共植入211颗螺纹种植体,11颗失败。结论SALSA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保存骨量和血供,手术视野暴露更加理想,病人更加易于接受,是一种可行的外科技术。应用这种微创外科方法,可以获得足够的骨高度。

  • 标签: 内窥镜 侧方基底入路 上颌窦底提升术 SALSA 微创外科
  • 简介:经国家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由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现代修复技术”学习班(编号:2007-08-04-0023),将于2007年9月底在广州市举行。该学习班重点介绍新兴热点的修复技术

  • 标签: 修复技术 医学教育项目 技术学习班
  • 简介: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办单位项目负责人举办日期地点学分数99-08-05-007全国口腔医院感染管理讲习班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管理专业委员会沈春、刘胜文6217340299.9.8-114天北京1099-08-05-008口腔病理学新进展学习班中华口腔医学...

  • 标签: 继续医学教育 口腔医学 口腔病理学 国家级 1999年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 简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江苏省口腔医院)将在2010年5月28日到6月3日举办为期6天半的国家口腔正畸继续教育学习班。本次学习班特邀了美国CASE大学牙学院副院长Hans教授、美国TWEED基金会资深教官滕起民教授、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 口腔正畸 学习班 招生 南京医科大学 HANS
  • 简介: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口腔内科学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0年4月24日-26日在江苏省口腔医院举办。本学习班特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著名黏膜病学专家周曾同教授、著名牙周病学专家束蓉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著名牙体牙髓病学专家赵奇教授等专家共同授课。授课内容面向口腔科临床医生,突出实用性,紧跟学科发展热点,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口腔内科学 学习班 上海交通大学 牙体牙髓病学 牙周病学
  • 简介: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儿童牙列的保存修复技术”将于2010年6月3~7日在江苏省口腔医院举行。本次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儿童牙外伤的治疗及预防,乳恒牙替换异常的防治,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年轻恒磨牙树脂嵌体修复技术,笑气/氧气的清醒镇静作用,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在牙本质过敏及早期龋再矿化治疗中的应用,特殊儿童的口腔治疗,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儿童口腔医学 学习班 根尖诱导成形术 口腔治疗 修复技术
  • 简介:目的:评价经下颌切迹路的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FNAC)在面侧深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针穿吸方法,对40例面侧深部肿物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男24例,女16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43.28岁。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或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计算FNAC诊断准确率及在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FNAC诊断准确率为80.00%;诊断肿瘤与非肿瘤的敏感度为80.77%,特异度为100.00%,5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9.23%,假阳性率为0;诊断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8.00%。3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20.00%,3例患者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2.00%。结论:FNAC是一种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诊断方法,在不易做切除及切取活检的面侧深部肿物的定性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准确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细针穿吸 下颌切迹入路 翼腭窝 颞下窝 诊断
  • 简介:根管治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更多患者受益,但与此同时,随着治疗病例数量增加,根管治疗操作缺陷(endodonticmishaps)也成为牙髓治疗专家们面临的更具挑战的问题。为了使读者便于理解和掌握,我们按照根管治疗的操作顺序对髓腔路和根管机械预备这两部分操作产生的失误和缺陷分别加以讲解。本讲主要讨论髓腔路建立过程中产生的失误和缺陷。

  • 标签: 根管预备 缺陷 入路 髓腔 机械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深圳市一综合医院口腔科院感防控管理的改善情况。方法2010年和2011年分别对深圳市45家一综合医院口腔科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调查。结果受查科室院感控制问题数量由2010年的471例下降至2011年的331例,设置与配备不足、诊疗全程防交叉感染操作不规范、器械清洗消毒不合格以及管理监控方面缺陷等现象有减少,但个别院感隐患问题在个别科室仍比较突出。结论2011年深圳市的一综合医院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有改善,但医护人员仍需加强防控力度。

  • 标签: 口腔科 医院感染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