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颌面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种类脊椎动物的颌面发育过程差异较大,但是,相当一部分细胞过程以及信号转导通路在整个脊椎动物当中高度保守。斑马鱼是一种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体长约3~5cm的淡水鱼类,相对于传统的模式生物小鼠而言,斑马鱼具有产卵量大、发育迅速、体外基因操作便捷、易进行高通量实验等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斑马鱼颌面的基本解剖结构以及斑马鱼在颌面部发育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斑马鱼 颅颌面发育 分子遗传学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口干症日益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口干症虽非特定疾病,但与口腔局部或全身疾病有一定的相关联系。文章通过对口干症的定义、成因、临床评价、预防和治疗等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临床医生系统掌握口干症的临床评估方法及对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口干症 临床评估 对策
  • 简介:颌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需要能提供足够组织量的游离皮瓣。背阔肌皮瓣可达20cm×15cm,适用于这类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本文报告1例外伤导致的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病例,颅骨、颧骨、颧弓、硬脑膜暴露,既往有烟雾病病史,曾发生内出血,引起神经功能损害及左侧肢体功能障碍,行双侧内外血管搭桥手术。该患者面临再次及反复出血的威胁。应用游离背阔肌皮瓣成功修复了面部缺损,并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游离背阔肌皮瓣 烟雾病 修复重建
  • 简介:牙釉质脱矿是釉质龋发生的早期阶段,亦是固定正畸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正畸治疗中菌斑易附着于托槽周围,代谢产酸引起牙釉质脱矿,釉质显微结构破坏,Ca、P离子丢失,最终导致龋病,严重影响正畸治疗中牙齿的健康与美观.本文对检测正畸牙釉质脱矿常用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固定矫治 牙釉质脱矿 再矿化 釉质龋
  • 简介:本实验采用横断面研究.在健康牙周组织中评估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组织(SGT}高度的变异性。评估不同位点、牙齿类型和牙周生物型的SGT高度的差异。所有测量都用游标卡尺进行.精确至01mm。总共对366颗牙齿上的1932个位点进行统计分析。总SGT的中位数为350mm,范围1.80~620mm。厚-平坦型比薄-扇贝型的SGT中位数更大。在设计牙冠延长术时,牙周生物型可能对决定SGT高度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牙周组织 牙龈组织 牙槽嵴顶 生物型 评估 健康
  • 简介:目的通过评价锥体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影像改变,探讨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牙(牙合)面畸形患者的髁突骨改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2年初诊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咬合紊乱/牙(牙合)面畸形且有半年/1年追踪资料的患者共113例,其中103例为双侧病变,10例为单侧病变,共计216侧关节,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0.6±6.0)岁.获取CBCT影像资料评估随访半年和/或一年后髁突骨质改变情况.结果初诊时髁突表面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25.6%,一年后为23.5%,无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45.6%,一年后为2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髁突表面光整者,骨质较为稳定.相反,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内骨改变进展可能性较大,一年后骨质趋向稳定.

  • 标签: 锥体束CT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髁突骨质
  • 简介:脱落细胞学作为一种简单、便捷和无创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口腔鳞癌的早期筛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脱落细胞的液基薄层制片技术促进了肿瘤标志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脱落细胞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口腔鳞癌早期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脱落细胞学 肿瘤标志物 口腔鳞癌
  • 简介:目的:研究平台转移在外连接种植体和连接种植体上产生的生物力学效果,即负荷状态下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材料和方法:将特制的外连接(EX)种植体替代体和连接(IN)种植体替代体(50mm×12mm)植入模拟缺牙区牙槽嵴的树脂块中。分别用直径为50mm、4.2mm和37mm的基台连接替代体。将大小为100N、与种植体长轴成30°的侧向力负荷于种植体上.重复10次。将微应力测量仪固定于种植体平台以下1mm(颈部)和8mm(根尖区)的表面以检测种植体周围的应力。用单因素分析和Steel-Dwass检验分析数据.P〈0.05,可认为数据具有显著差异。结果:用直径5.0mm的常规基台连接EX和IN种植体替代体时.种植体颈部的应力最高(EX,-682.8με:IN.-5821με);其次是直径4.2mm的平台转移基台(Ex,-184.1με;IN,-2291με)和直径3.7mm的平台转移基台(EX,-150.5με:IN.-1297με).数据对于EX种植体有统计学差异。在根尖区,随着基台直径的减小.应力稍有增加,但是对于IN种植体.直径42mm和37mm的基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管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可以说明平台转移能减少连接和外连接种植体颈部区域的应力,并且EX种植体的应力降低幅度比IN种植体更大。

  • 标签: 外连接种植体 内连接种植体 平台转移 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