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60例口服糖尿病药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12月东莞常安医院上报60例相关ADR,对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给药时间、涉及药物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ADR患者中,年龄〉56岁者的发生率为63.33%(38/60),45~≤56岁者为36.67%(22/60);18例(30.00%)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ADR,然后依次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16例(26.67%)、慢性肾功能不全15例(25.00%)、糖尿病性血管性疾病11例(18.33%);ADR主要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为常见(25例,占41.67%);ADR发生时间以用药1~7d最多(39例,占65.00%);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双胍类(29例,48.33%)。结论:糖尿病药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及早发现ADR,及早处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糖尿病 抗糖尿病药 不良反应
  • 简介:1例68岁女性患者因肺癌并全身多发骨转移口服盐酸埃克替尼0.125mg,3次/d。第2天患者出现少量鲜血便,约20ml,遂自行停药。第3天便血停止。第4天,遵医嘱再次按原剂量口服盐酸埃克替尼。第5天,患者排鲜血便3次,出血量约100~150ml,实验室检查示PLT43×10^9/L(服药前37×10^9/L),Hb119g/L(服药前132g/L)。再次停用盐酸埃克替尼,观察4d,患者未再便血。

  • 标签: 埃克替尼 便血
  • 简介:1例65岁女性患者因缺铁性贫血给予琥珀酸亚铁0.1g口服、37欠/d,第2天出现恶心、反酸及腹泻;第3天ALT155U/L,AST438U/L;第4天ALTT470U/L,AST867U/L。考虑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停用琥珀酸亚铁,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465mg静脉滴注、1次/d。1周后患者胃肠道症状缓解,ALT37U/L,AST25U/L。给予蔗糖铁注射液100mg静脉滴注,隔天1次,用药10d,患者未出现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10d后Hb上升至97g/L。6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缺铁性贫血,给予硫酸亚铁维生素复合物口服、1片/d,第4天ALT98U/L,AST209U/L,停用硫酸亚铁维生素复合物并给予护肝治疗,3d后ALT36U/L,AST34U/L。随访3年,患者缺铁性贫血反复发作,每次给予蔗糖铁注射液静脉补铁,未再出现肝损伤。

  • 标签: 亚铁化合物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1例79岁男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长期服用卡马西平(100mg,3次/d),因疼痛控制不佳自行增加剂量(200mg,3次/d)。1个月后,患者出现气促、心悸、头晕伴四肢麻木,实验室检查示WBC3.0×10^9/L、RBC3.1×10^12/L、Hb100g/L、血钠127mmol/L、氯化物95mmol/L、T4总量(TT4)58nmol/L、游离T4(FT4)10.6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4.5mU/L,动态心电图检查示平均心率59次/min,>2.0s的停搏326个,考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约3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气促、头晕、心悸,并出现晕厥2次(每次持续约1min后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示WBC3.1×10^9/L、RBC3.0×10^12/L、Hb99g/L、血钠127mmol/L、氯化物95mmol/L、TT463nmol/L、FT411.8pmol/L,TSH7.9mU/L,动态心电图示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延长。停用卡马西平。10d后,患者气促、心悸、头晕等症状消失,WBC5.6×10^9/L,RBC4.4×10^12/L,Hb120g/L,血钠139mmol/L、氯化物102mmol/L,TT467nmol/L,FT415.0pmol/L,TSH3.8mU/L,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为治疗三叉神经痛,再次服用卡马西平100mg、3次/d。随访半年,患者未再发生上述症状。

  • 标签: 卡马西平 药物毒性
  • 简介:1例24岁男性患者因病毒性脑膜脑炎给予阿昔洛韦(0.5g静脉滴注、3次/d)、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甘露醇注射液(250ml快速静脉滴注、3次/d)、磷酸肌酸钠(1g静脉滴注、1次/d)、胰岛素注射液(6U+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氯化钾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次/d)、血栓通注射液(500mg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注射液(2ml静脉滴注、1次/d)、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0.2g口服、2次/d)和丁苯酞软胶囊(0.2g口服、3次/d)等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视朦,视远物不清,瞳孔扩大,直径约5.0mm,结膜充血。停用阿昔洛韦,其他药物继续使用。5d后,患者结膜充血有所改善,瞳孔稍有缩小,视力有所好转。随访2个月,患者未再出现视物模糊。

  • 标签: 阿昔洛韦 视觉障碍
  • 简介:1例85岁女性患者因肺癌口服埃克替尼125mg、3次/d,用药前PLT为216×109/L。用药第7天PLT为107×10^9/L,第11天为81×10^9/L,第15天为73×10^9/L。考虑为埃克替尼血小板减少,停用该药,口服升血小板胶囊1.8g、2次/d,同时密切监测PLT。停药后24d,PLT为40×10^9/L;停药后42d,PLT恢复至153×10^9/L。次日恢复口服原剂量埃克替尼,升血小板胶囊剂量增至1.8g、3次/d。再次用药第3天PLT为132×10^9/L。此后多次复查,PLT均正常。

  • 标签: 埃克替尼 血小板减少
  • 简介:目的:探讨含果糖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7月中山市收集的75例与含果糖制剂相关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75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较多(49例,占65.33%),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首次用药后30min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数最多,共52例(占69.33%);联合用药36例,占48.00%;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以及寒战、发热等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须充分考虑药品本身因素、患者年龄及性别等机体因素、联合用药及用药时间等用药因素对含果糖制剂不良反应的影响,严格把握适应证,尽量避免配伍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含果糖制剂 合理用药
  • 简介:病例:患者,男,47岁,身高163cm,体重61kg,体表面积1.69m^2。因"胸痛伴活动后胸闷3月,确诊胃癌1月余"于2015年12月2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痛位于右侧胸壁第2~4肋处,为持续性钝痛,伴活动后胸闷。10月26日患者因"胸痛再发"在我院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胃镜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SOX 印戒细胞癌 胸痛 体表面积 持续性钝痛
  • 简介:1例36岁女性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行大剂量甲氨蝶呤(MTX)/长春地辛化疗,方案为MTX8g静脉滴注,持续24h(第1、15天);长春地辛4mg静脉滴注(第1天);培门冬酶3750U肌内注射(第5天)。首次滴注MTX后20h其血药浓度为0.94μmol/L。第2次MTX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上腹疼痛,给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1次/d。次日,患者出现间断腹痛,伴黏液便5~6次/d。MTX血药浓度为17.64μmol/L,考虑MTX中毒。立即给予亚叶酸钙1g静脉滴注,1次/6h;亚叶酸钙30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含漱。第3天,患者出现口腔溃疡,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利多卡因涂患处。第4天,MTX血药浓度为1.53μmol/L,腹痛及口腔溃疡好转。改为亚叶酸钙36mg肌内注射,1次/6h。第6天,MTX血药浓度降至0.67μmol/L。

  • 标签: 甲氨蝶呤 奥美拉唑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96岁,体重40.5kg,因反复咳血丝痰1月,气喘1周,于2015年4月21日入院。入院诊断:咯血原因待查-支气管扩张症?肿瘤?肺部真菌感染?入院后给予头孢地嗪抗感染治疗。入院第12日,患者仍诉咳少量血丝痰,胸部CT示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及左肺下叶背段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其内可见不规则空洞,高度怀疑肺部真菌感染可能,给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感染治疗。

  • 标签: 伏立康唑 不良反应 视觉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螺旋CT应用于肺结节诊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50例肺结节患者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采取16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将相关数据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对比。结果检查资料显示所有患者中恶性结节患者有33例,其中患有鳞癌的6例,小细胞肺癌有3例,腺癌患者24例;17例患者资料显示为良性病变者,其中有8例患有结合瘤,9例患有错构瘤。对于肺结节程度的诊断,CT平扫对于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并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增强扫描可明显获得结节良恶性信息,良恶性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结节CT加强图像显示结节密度增强后分布混杂且强化不均匀,具有异常点条状强化,而良性结节增强后具有多样模式,不存在明显规律。

  • 标签: 肺结节 16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药师参与骨科创伤病人静脉血栓风险筛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合理的用药治疗方案,其工作得到医护患的认可.

  • 标签: 临床药师 骨科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木香及其炮制品对实验动物腹泻的影响,探讨其腹泻作用机制。方法以蓖麻油和番泻叶造成小鼠腹泻,ig木香生品和炮制品水煎液,测定小鼠腹泻指数,比较木香及其炮制品的腹泻作用;测定正常大鼠血清内D-木糖含量和胃液胃蛋白酶活力,探讨腹泻作用机制。结果对番泻叶泻的小鼠止泻作用强弱顺序为麸煨品>纸煨品>生品,对蓖麻油泻的小鼠止泻作用强弱顺序为麸煨品>生品>纸煨品。对番泻叶泻的小鼠,木香生品组的止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弱,麸煨品的止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麸煨木香低剂量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内D-木糖含量,保持胃蛋白酶活力。结论麸煨木香长于治疗小鼠大肠性腹泻,在临床应用上可替代纸煨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有效地促进小肠吸收,保持胃蛋白酶活力,从而达到实肠止泻的目的有关。

  • 标签: 木香 麸煨品 腹泻指数 D-木糖 胃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通过联合凝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独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个月后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1.1±4.6)d、(37.1±7.5)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8%,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实施联合凝治疗,临床疗效较佳且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联合抗凝治疗 心源性脑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1例71岁女性患者出现夜尿增多(2~3次/晚)2~3个月,门诊查血钙3.11mmol/L。追问病史,患者因骨质疏松症及骨性关节炎近2~3年规律服用碳酸钙D3(含元素钙300mg/片,1片/d)、阿法骨化醇(0.5g/d,1.5年前增加为0.75g/d)及两种保健品(多种维生素,每片含维生素D31000U、元素钙500mg,1片/d;关节王,每个剂量含维生素D32000U,2个剂量/d)。另外,患者因高血压长期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每片含氯沙坦钾50mg和氢氯噻嗪12.5mg)、1次/d。入院后查25-(OH)D〉280μg/L,故考虑患者为维生素D中毒及高钙血症。停用钙片、保健品及氯沙坦钾氯噻嗪,多饮水并增加食盐摄入,给予硝苯地平,并予以水化。4d后查血钙水平稳定在2.33~2.41mmol/L。

  • 标签: 维生素D 高钙血症
  • 简介:1例68岁女性患者在右眼小梁切除+羊膜覆盖术后第2天因出现咳嗽、流涕而自行服用复方氨酚烷胺1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mg,盐酸金刚烷胺100mg,人工牛黄10mg,咖啡因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服药后约30min,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尿失禁,上肢及小腿瘙痒,面色苍白,血压80/44mmHg(1mmHg=0.133kPa),脉搏90次/min。立即给予抗过敏、扩充血容量及吸氧等处理。约30min后患者血压90/62mmHg,2h后头晕、恶心等症状逐渐减轻,6h后血压106/69mmHg。

  • 标签: 复方氨酚烷胺 过敏反应
  • 简介:过敏性鼻炎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组织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加剧了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综述了参与过敏反应的关键介质和地氯雷他定炎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组胺药物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地氯雷他定 病理生理学 抗炎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的合成工艺以及其在住院手术患者术后的炎镇痛活性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1日到2016年3月1日期间接收入院的54例住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平均纳入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氯诺昔康进行炎镇痛,对照组的患者常规给予芬太尼消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炎镇痛效果及药物应用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1小时以及3小时疼痛程度评分、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氯诺昔康 合成 抗炎镇痛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