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源自20世纪70年代。目前,国际上一些专家研究认为人类在经历了“煤烟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之后,正在经历着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污染时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对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环境污染 室内 危害 预防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百姓购房、居室装饰、装修已成为消费热点。在人们享受优美居室环境的同时,由于使用劣质装饰装修材料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为此防治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 标签: 民用建筑工程 室内 环境污染 危害 防治 污染源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甲级传染病,做好疫情防控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因此,针对疫情防控和病毒检测手段进行阐述,明确取材、检测方法选择以及质控至关重要,具体可参照国家发布的新冠诊疗方案和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进行操作。

  • 标签: 核酸检测 受控环境 保障
  • 简介:摘 要:医药行业发展水平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提升,对医药质量的管理控制也日益高标准严要求。对无菌药品制造环境中细菌的监测和管理是确保药物满足相关指标的关键手段。对照最近更新的GMP标准中对无菌药物要求的条款,对其生产环境要求、人员管理要求和药品质量要求的标准已经提升到更高级别,达到国际标准水平。本文在研究无菌药品相关概念,微生物种类及检测的基础上,从人员卫生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无菌室日常管理等几方面探讨对无菌药物生产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及控制具体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药品检测环境微生物,采用多种测序技术对其实施鉴定分析,评定其应用价值。方法 以药品微生物实验室为对象,采集、收集其环境当中的细菌(248株)、霉菌(6株),实施鉴定操作(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依据所得到的生化鉴定结果,基于种属分类学,选择20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28株)与霉菌(6株),分别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Hiseq2000与Ion torrent测序平台)、一代测序技术(基于ABI3500测序平台)实施鉴定分析,对菌株鉴定方法所具有的准确性进行相互验证。结果 在28株细菌当中,较之生化鉴定,16SrDNA一代测序鉴定有23株属水平分类一致,10株种水平分类一致。用Hiseq2000对细菌混合实施全基因测序鉴定,较之16SrDNA一代测序,15株种水平一致,2株属水平一致;针对霉菌全基因组测序而言,得到菌信息3株,相比于一代测序结果(霉菌LSU rDNA),3株菌信息缺失。用Ion torrent开展16S rDNA宏基因组测序鉴定,与16S rDNA一代测序结果相比较,有11种对应,且10种属对一代测序当中的28株菌进行了覆盖。结论 针对新一代的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及配套的分析方法而言,需持续健全与优化,方能快速、准确的对环境微生物混合菌株实施鉴定,更好的实施建库溯源工作。

  • 标签: 药品检测环境 测序技术 微生物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药品检测环境微生物,采用多种测序技术对其实施鉴定分析,评定其应用价值。方法 以药品微生物实验室为对象,采集、收集其环境当中的细菌(248株)、霉菌(6株),实施鉴定操作(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依据所得到的生化鉴定结果,基于种属分类学,选择20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28株)与霉菌(6株),分别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Hiseq2000与Ion torrent测序平台)、一代测序技术(基于ABI3500测序平台)实施鉴定分析,对菌株鉴定方法所具有的准确性进行相互验证。结果 在28株细菌当中,较之生化鉴定,16SrDNA一代测序鉴定有23株属水平分类一致,10株种水平分类一致。用Hiseq2000对细菌混合实施全基因测序鉴定,较之16SrDNA一代测序,15株种水平一致,2株属水平一致;针对霉菌全基因组测序而言,得到菌信息3株,相比于一代测序结果(霉菌LSU rDNA),3株菌信息缺失。用Ion torrent开展16S rDNA宏基因组测序鉴定,与16S rDNA一代测序结果相比较,有11种对应,且10种属对一代测序当中的28株菌进行了覆盖。结论 针对新一代的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及配套的分析方法而言,需持续健全与优化,方能快速、准确的对环境微生物混合菌株实施鉴定,更好的实施建库溯源工作。

  • 标签: 药品检测环境 测序技术 微生物鉴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药品检测环境微生物鉴定中,应用多种测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段选择近1年,研究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研究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共计纳入实验室收集的细菌菌株216株以及3株霉菌进行鉴定,应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进行鉴定,对菌株鉴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鉴定,在编号15细菌菌株中,测得其16rDNA片段,无法区分苏云金芽孢杆菌与蜡样芽胞杆菌。在霉菌测序鉴定中,编号3、4号测得的LSU rDNA片段,无法区分青霉菌变种、岛青霉菌、绳状篮状菌、绳状青霉菌进行区分。结论 在药品检测环境微生物鉴定中,新一代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与分析方法有一定局限性存在,在鉴定中还应当进一步与环境微生物混合菌株融合、优化。

  • 标签: 药品检测环境 微生物鉴定 多种测序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这几天蚊子已开始活跃起来了。很多人吐槽,年年夏日来临为了防蚊驱蚊,家里会花费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效果总是不如人意,专家解释,这和我们平时听过的很多似是而非的“驱蚊谣言”有关。驱蚊手环要慎用说法:驱蚊手环看上去类似普通的橡胶手环,戴在手上或是脚踝上,成分说明中写着“特细皮革、薰衣草、香茅等植物萃取物”,味道挺大,声称可以驱蚊。

  • 标签: 防蚊 积水 室内 驱蚊 薰衣草 萃取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种测序技术在药品检测环境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取药品微生物实验室中的122株细菌和3株霉菌,为连续8月时间经收集所获取,应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对其进行鉴定。依照生化鉴定相应的结果,选取在种属分类学上存在一定代表性的细菌应用一代测序技术加以鉴定分析,相互验证菌株鉴定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菌株生化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不一致的菌株,根据镜检、生长特点及其菌落形态,将参考测序鉴定结果当作依据。编号24细菌测得16SrDNA片段种,不能针对蜡样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加以有效区分。编号2和编号3种霉菌测得LSU rDNA片段种,针对绳状青霉菌、绳状篮状菌、岛青霉菌、青霉菌变种不能进行有效的区分。结论  一代测序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更为深入地与环境微生物混合菌株进行融合,以实现快速、准确鉴定,并将此作为基础,进行建库溯源,以确保测序工作开展的高效与准确。

  • 标签: 药品检测 环境微生物 多种测序技术
  • 简介:室内空气污染不仅破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主要是因为:①人们每天在室内度过的时间大约在80%以上,所呼吸的空气主要来自于室内;②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趋增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加重。

  • 标签: 室内空气 人体健康 空气污染 甲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医院核酸检测采取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份-7月份3000份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3547份核酸检测样本,将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设定为观察组,将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检测样本设定为对照组。分析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和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量和检测用时情况。结果:观察组实验室检测样本平均检测时长明显更短,(P<0.05)。结论: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在综合医院核酸检测中效果较佳,检测用时较短,能够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 标签: 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 综合医院核酸检测 检测样本量 检测用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医院核酸检测采取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份-7月份3000份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3547份核酸检测样本,将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设定为观察组,将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检测样本设定为对照组。分析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和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量和检测用时情况。结果:观察组实验室检测样本平均检测时长明显更短,(P<0.05)。结论: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在综合医院核酸检测中效果较佳,检测用时较短,能够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 标签: 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 综合医院核酸检测 检测样本量 检测用时 影响
  • 作者: 苟丽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阆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苟丽华厌氧菌主要就是在无菌环境与条件之下,比有氧环境中生长还要良好的细菌,无法于空气18%氧气环境或者是11%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此类细菌尚未出现完整性的代谢酶体系,主要是通过无氧发酵的形式实现能量代谢目的。一般情况下,厌氧菌属于人体正常菌群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皮肤组织的深度粘膜表面广泛的存在,如果出现了组织缺血现象或是坏死的现象,将会使得局部区域的氧浓度减少,甚至会出现厌氧菌的感染问题。如果食品中含括厌氧菌,将会导致进食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那么,如何对食品中的厌氧菌进行检测呢?如何检测才能更好的了解厌氧菌情况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办法。方法对312例脑室内出血患者行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术,并加以尿激酶侧脑室内灌注。结果术后3个月生活完全自理者72例,有功能障碍但生活能自理者127例,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者85例,植物生存状态者18例,死亡10例。结论侧脑室引流是治疗脑室内出血安全、有效的办法。

  • 标签: 侧脑室引流 脑室内出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