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血清β-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强啡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ELISA测定法测定30例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β-内啡肽浓度并与3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治疗前的β-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强啡肽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4周β-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水平明显下降(P〈0.01)强啡肽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β-内啡肽,氨酸脑啡肽和强啡肽释放处于较高水平

  • 标签: 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亮氨酸脑啡肽 强啡肽 β-内啡肽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超声检测结果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探头频率为7.5MHz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62例受检者甲状腺进行常规检查,测量甲状腺的大小,记录甲状腺内异常情况,包括部位、大小、边界、包膜、内回声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脂水平。结果甲状腺超声检查正常组36例、甲状腺肿大组12例、甲状腺结节组72例、甲状腺囊肿组42例,甲状腺肿大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与血脂水平可能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检查 血脂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84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检测值、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84.9±10.2)mmHg(1mmHg=0.133kPa)、SaO2(98.1±1.0)%均高于对照组(77.8±9.2)mmHg、(93.7±2.6)%,PaCO2(44.3±4.6)mmHg低于对照组(48.9±4.2)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哮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哮喘评分(2.98±0.40)分低于对照组(3.61±0.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可明显改善的血气指标情况,减轻哮喘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重症哮喘 疗效
  • 简介: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1].血尿酸(SUA)水平升高会加重DN的早期损伤[2].通过增加尿酸排泄,降低SUA水平,能够减少肾脏的损伤,对预防和治疗DN有重要意义[3].脂联素(AD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4].提高ADPN水平,有助于改善代谢综合征的多项指标.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脂联素治疗,可能通过增加尿中的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产生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大鼠 血尿酸水平 脂联素 肾脏保护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 2型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两组的护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饮食干预、药物治疗、运动锻炼、血糖检测、病情控制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血糖水平的降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2型糖尿病 血糖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14d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d后,两组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7、14d后,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d后,两组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3个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血清炎症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研究观察同伴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方法21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教育,实验组患者接受同伴教育,比较两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控制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知识(25.99±2.42)分、自我效能(113.19±11.42)分、自我管理行为(52.48±8.3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2.56±3.73)、(101.02±18.01)、(43.06±12.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87.74%明显高于对照组1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同伴教育,能够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血压的控制达标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同伴教育 高血压 健康教育 应用价值
  • 简介:开发一款适合临床药师使用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并运用此系统对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32例住院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和评估随访。患者接受服务后体质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较初发时有显著改善,而血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变化。

  • 标签: 临床药师 慢性病管理系统 BMI 血糖 血脂 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使用剂量对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170例老年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的患者,根据瑞舒伐他汀钙的应用剂量不同分为20mg组(瑞舒伐他汀钙用量为20mg,57例)、10mg组(瑞舒伐他汀钙用量为10mg,60例)、5mg组(瑞舒伐他汀钙用量为5mg,53例),比较三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预后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0mg组用药后总胆固醇(TC)(4.03±0.96)mmol/L、甘油三酯(TG)(1.22±0.51)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2.11±0.48)mmol/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1.01±0.22)mmol/L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mg组血脂改善效果与5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其他组(83.33%、79.25%)(P<0.05);10mg组总有效率与5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用量不同其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差异,其中20mg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冠心病 瑞舒伐他汀钙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检测皮肌炎(DM)、多肌炎(PM)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其与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相关性,探索炎性肌病(IM)伴发ILD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收集DM患者35例,其中DM-ILD组17例,DM-非ILD组18例,DM-ILD患者中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SIP)患者11例,慢性间质性肺炎(CIP)患者6例;PM组15例,其中PM-ILD组6例,PM-非ILD组9例;健康对照组10例,详细记录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流式CBA法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水平。分析三种血清因子与ILD的相关性。结果(1)DM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5);(2)PM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5);(3)DM-ILD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DM-非ILD组(P〈0.001,〈0.001,0.011);PM-ILD组与PM-非IL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L-6在DM-ILD组表达显著高于PM-ILD组(P=0.013),IL-8和TNF-α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DM-ILD组中,IL-6、IL-8、TNF-α在A/SIP组较CIP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DM-ILD中IL-6、TNF-α、IL-8水平均显著高于DM-非ILD患者;IL-6在DM-ILD患者中显著高于PM-ILD患者;IL-6可能在DM-IL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间质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应用于极低体质量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极低体质量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和nBiPAP组,每组43例。观察患儿经治疗后的呼吸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气胸、鼻压伤,同时比较各组的气管插管率、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nBiPAP组呼吸暂停缓解率为53.49%,高于nCPAP组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8,P=0.029)。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气管插管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PAP组的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气胸发生率略低于nCPAP组,而鼻压伤发生率略高于nCP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PAP在治疗极低体质量AOP时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相当,治疗上可优先考虑。

  • 标签: 早产 极低体质量 呼吸暂停 正压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血浆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在治疗期间的变化。方法以152例MPP患儿为对象,分析患儿病例资料,并测定入院时和恢复期的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结果所有患儿胸部X线均可见片状阴影,临床以发热(92.11%),咳嗽(83.55%),肺部啰音(71.05%)为主要表现。患儿进入恢复期后,中性粒细胞数和hs-CRP分别为(3.7±1.6)×109/L、(6.8±2.4)mg/L,较入院时显著下降(t=3.973、7.482,P〈0.05)。恢复期WBC与入院时无显著差异(t=0.124,P〉0.05)。入院时SLPI为(9.2±4.6)ng/mL,恢复期SLPI为(12.7±6.3)ng/mL。恢复期SLPI较入院时显著升高(t=3.664,P〈0.05)。治疗7d后,治愈86例(56.58%),好转64例(42.10%),无效2例(1.32%),治疗有效率98.68%。住院时间4~18d,平均(10.2±3.6)d。所有患儿出院时,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临床体征消失。结论MPP患儿在发病期间,以咳嗽、高热、肺部啰音为主要症状,X线可见片状阴影,白细胞未见异常变化,但是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有异常表现。

  • 标签: MPP SLPI 血清学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其病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辽宁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血清HbA1c水平分为HbA1c正常组50例和HbA1c升高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析HbA1c水平与病情的关系。结果HbA1c升高组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HbA1c正常组(P〈0.01)。脑梗死体积越大HbA1c水平越高(P〈0.05)。HbA1c升高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高于HbA1c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于HbA1c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bA1c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预后较差。HbA1c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判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神经功能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COPD200例,分为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每组10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白介素-1p(IL-1p)、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均高于对照组,IL-2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IL-2低于稳定期组,其余指标均高于稳定期组(P〈0.05)。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肺功能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低于稳定期组(P〈0.05)。结论IL-1β、IL-8、IL-2、TNF-α、IL-6、CTGF和IFN-γ是评估COPD病情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炎性因子 肺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大鼠CYP450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阿托伐他汀(AV-T)组、银杏叶提取物(GBE)组、GBE联合AV-T组,每组6只。NS组用生理盐水1mL/(kg·d)灌胃,AV-T组1mg/(kg·d)AV-T灌胃,GBE组50mg/(kg·d)GBE灌胃,GBE联合AV-T组GBE50mg/(kg·d)联合AV-T1mg/(kg·d)灌胃。6周后,取大鼠肝脏,制备肝微粒体,CO-还原差示光谱法检测肝微粒体CYP450酶含量;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CYP3A4和CYP2C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S组及AV-T组相比,GBE组、GBE+AV-T组CYP450酶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NS组及AV-T组相比,GBE组、GBE+AV-T组CYP3A4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GBE组、GBE+AV-T组CYP2C9的表达显著上升(P均〈0.01)。结论GBE与AV-T联合应用后,使大鼠肝微粒体CYP450含量增高,且影响CYP3A4和CYP2C9的蛋白表达,由此可能会影响AV-T的疗效。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阿托伐他汀 细胞色素P450酶 联合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手术切除的40例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COX-2、VEGF、MMP-9和Bcl-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舌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4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OX-2、VEGF、MMP-9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1)。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VEGF、MMP-9与Bcl-2在有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I+Ⅱ期的组织(P〈0.05)。COX-2、VEGF、MMP-9、Bcl-2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COX-2、VEGF、MMP-9和Bcl-2蛋白参与舌鳞状细胞癌的生长、转移与侵袭,且四者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的作用。

  • 标签: 肿瘤 鳞状细胞 舌肿瘤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mNGF18μg,肌肉注射,1支/次,1次/d,共治疗14d。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IGF-1和IL-33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4%)明显优于对照组(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4d后血清BDNF、IGF-1水平升高,IL-33水平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变化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GF可显著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可有效上调BDNF、IGF-1和下调IL-33表达水平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脑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33
  • 简介:目的:评价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与“三联疗法”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问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雷贝拉唑三联组(n=40)和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n=40);雷贝拉唑三联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埃索关拉唑镁三联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镁、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对白介素-2(IL-2)和IL-6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雷贝拉唑三联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月后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水平高于雷贝拉唑三联组,而IL-6水平低于雷贝拉唑三联组(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其疗效优于雷贝拉唑三联疗法。

  • 标签: 胃溃疡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 效果
  • 简介:目的测试喘可治与香菇多糖注射液对紫杉醇的肿瘤化疗作用是否具有增效影响。方法肿瘤细胞经紫杉醇单独,或联合无细胞毒浓度的喘可治、低细胞毒浓度的香菇多糖作用48h或72h后,MTT法测定细胞的相对活力;荷瘤裸鼠分别采用紫杉醇、喘可治、香菇多糖、紫杉醇联合喘可治、紫杉醇联合香菇多糖治疗10d,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喘可治注射液8倍以内的稀释液,或者60~1000μg·mL~(-1)浓度的香菇多糖对人口腔上皮癌细胞株KB-3-1、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喘可治注射液稀释16~30倍对KB-3-1和HeLa细胞不产生细胞毒作用,但与紫杉醇联用能增强后者的细胞毒作用;无毒浓度香菇多糖(30μg·mL~(-1))与紫杉醇联用不增强紫杉醇的细胞毒活性,低毒浓度的香菇多糖(60、90μg·mL~(-1))与紫杉醇联合的效果则表现为加和性。喘可治或香菇多糖与紫杉醇联用,均能够显著增强化疗药物对裸鼠负荷的KB-3-1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改善紫杉醇造成的小鼠体重减轻。结论喘可治和香菇多糖注射液与紫杉醇联用获得更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喘可治或香菇多糖注射液与紫杉醇联合用药有益于癌症的治疗。

  • 标签: 喘可治注射液 注射用香菇多糖 紫杉醇 化疗增敏剂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以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为诊断指标,探究高血压前期是否存在早期肾损伤。方法收集体检中心患者97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前期组(52例),健康对照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Omentin-1及hs-CRP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高血压前期组的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41±53)与(214±34)ng/mL](P〈0.01),hs-CRP水平和UAC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0.5)与(1.5±0.6)mg/L和(10±4)与(7±5)mg/g](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mentin-1是影响UACR的主要因素且二者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存在着Omentin-1及hs-CRP水平的异常变化,Omentin-1水平下降与早期肾损伤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前期 网膜素-1 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