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近3年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519例体外诊断试剂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体外诊断试剂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存在使用单位上报意识薄弱、Ⅱ类产品报告数量较多、风险信号较为隐蔽等问题.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加强风险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监测相关的工作制度,保障公众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

  • 标签: 体外诊断试剂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风险因素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办公自动化(OA)管理应用于医院试剂供应服务的实效性及当前医疗机构试剂管理与服务展望。方法分析医院2013年试剂管理与服务运用HIS系统化管理及借助OA办公自动化平台编辑试剂申购程序,实施网上申购、传输试剂购进计划的实效性。结果试剂的库存量和有效期、注册批文等应用HIS管理程序实施动态化监督管理,有效防止了试剂过期、积压、断货,试剂品损耗及无注册批文试剂难监管现象的发生;借助OA办公自动化服务平台实行网上申请、审批、传输试剂购进计划,有效促进了全院试剂供应网络化服务的覆盖,医院临床检验、科研试剂使用部门达96%以上,与试剂供应商建立QQ信息联络服务达100%。节约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时间,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试剂申购计划信息零乱现象得到有效整合,极大地提高了检验部门和试剂采购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结论HIS及OA等管理软件应用于试剂供应服务,有效促进了医院试剂供应服务信息网络化和规范化管理,是当前和今后医疗机构试剂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发展方向。

  • 标签: 医院 试剂供应 试剂管理 信息网络化 医院信息系统 办公自动化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相关因素,总结提高凝血检验项目准确性的操作对策,为临床手术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医院行凝血检验患者187例。每位患者各取3份标准检验用血量所需血液,通过控制血液样本放置时间、控制样本离心时间、分析样本溶血情况的方式观察可能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结果的因素,包括凝血酶时间(TT)检验、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纤维蛋白原(FIB)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进而分析解决对策。结果不同血液样本存放时间下,PT基本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h后TT和FIB数值呈明显下降趋势,APTT数值则呈明显上升趋势,3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时间对TT、FIB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T、APTT影响则较为明显,即PT时间及APTT测定时间会随离心时间的增加而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溶血后,TT、PT、FIB、APTT数值对比标准血液数值均出现明显变化,溶血使PT、APTT和FIB数值上升,使TT数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样本放置过久、离心时间过长或溶血均会对凝血检验项目结果造成影响,故为确保凝血检验结果准确性,检验工作需依照标准要求操作,以充分实现其在临床手术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凝血检验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通过对19家药品生产企业间的实验比对,考察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检验记录的原始性,初步探讨药品生产企业检验能力评估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稳健统计法处理样本检验数据,并参照相关标准评价检验原始记录,综合评估分析药品生产企业检验能力。结果与结论药品生产企业检验能力评估分析方法全面、准确、可靠;方便、易行。

  • 标签: 药品生产企业 实验室比对 能力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解决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从对于标本、设备和试剂及人为因素三方面造成的问题阐述解决方法。不合格的标本加以注明,了解被检者用药史,对标本病理部分的甄别;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保养和故障排除方法,加强对试剂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结果临床检验中的误差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得以消除,保证临床检验的准确性。结论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对疾病预防、诊断、疗效和预后的判断,对健康状况的评价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标本 试剂 常见问题 解决方法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问题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以及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已经上升为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的社会焦点问题。重新构建适应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无疑已经成为保障食品安全领域全新的研究课题,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食品安全检验 风险监测 评估 食品安全战略 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