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5-2020.5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实施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卒中患者利用康复护理的模式护理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8月建工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三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实施三级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缺失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105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抗抑郁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1.3±3.2)分低于对照组的(19.8±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增加抗抑郁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存在的抑郁情绪,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率及康复效率。

  • 标签: 抗抑郁治疗 脑卒中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3月-2021年03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都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舒适护理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本医院进行脑出血手术的70例患者,使用硬币投掷法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经比较无明显不同,P>0.05;干预后以上评分均有较大变化,并且研究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低,肢体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对其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脑出血手术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通过降低脑梗死病灶体积,从而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随机分配法对其实施组别划分,分别为甲组(38例)以及乙组(38例)。甲组行常规护理,乙组行康复护理,对比2组神经功能以及睡眠质量。结果:乙组NIHSS评分及PSQI评分比甲组低,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应用可获得较理想效果,不仅能够使其神经功能获得有效改善,并且可进一步提高其睡眠质量,可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0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21)和研究组(n=21),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在神经内镜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ICU时间、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神经功能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显著,相较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不仅可优化各项手术指标,还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脑梗死患者应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方案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脑梗死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n=44。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对照组配合阿司匹林,观察组采取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从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残疾程度及血清学指标评价联合方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价、残疾程度(MR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梗死患者应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有良好病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塞通软胶囊 阿司匹林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早期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治疗,比较各观察指标情况。结果: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
  • 简介:Neurometer是一种简单的无创性神经功能检测仪器。应用Neurometer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不同部位,不同频率下感觉神经功能测定。发现糖尿病组电流感觉阈值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其中高频和低频时差异更显著;有神经症状较无症状者更为明显。还发现一些无神经病变症状糖尿病患者有异常的电流感觉阈值。该仪器可用于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测定。糖尿病时大,小神经纤维均受累,应在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症状之前进行神经功能的检查。

  • 标签: 检测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测量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101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神经功能康复有效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脑脑梗死患者通过全程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升其神经功能康复有效率,影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疗法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时间护理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良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时间护理 脑出血 神经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控制血压、血糖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静脉滴注,0.13g/次,1次/d,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简式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较对照组73.91%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FMA、NIHSS、ADL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14d后,两组FMA、ADL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FMA、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脑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的氟西汀干预治疗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后抑郁症状持续2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6分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及功能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一周后加服盐酸氟西汀20mg/d,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抑郁剂,持续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3、4周分别进行HAMD和改良爱丁堡.斯堪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和MES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PSD患者行氟西汀干预治疗能缓解抑郁症状,同时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标签: 抑郁症 脑梗死 氟西汀 神经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对CVR(脑血管储备能力)和神经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抽样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实施治疗)和常规组(开展长队治疗),每组7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VR及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VR能力均获得提升,且研究组的CVR能力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在治疗1个月、3个月的评分情况出现明显的下降,且两组对比,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较低(x2=7.593,12.363,p

  • 标签: 丁苯酞 常规治疗 急性脑梗死 CVR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至12月收治的2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构成研究的64例样本均为我院开展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的患者,选取时间点介于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间,以红篮球作随机分组,组名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参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后组间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满意度值差异明显,均为试验组偏优(P<0.05)。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