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神经逆行岛状修复踝及足部组织缺损。方法:对24例足踝部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神经逆行岛状进行修复。结果:24例完全成活,缺损的软组织完全修复。结论:神经逆行岛状可以有效治疗小腿踝及足部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设计方便,无需损伤下肢的主要血管,不用进行血管吻合,成活率高。

  • 标签: 腓肠浅动静脉 逆行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 腓肠动静脉穿支
  • 简介:目的探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修复儿童足踝背侧外伤性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组19例儿童足踝背侧外伤性缺损一期清创,其中9例清创后间断换药,10例清创后VSD覆盖创面。二期手术行逆行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转移修复创面,术后石膏托固定。结果19例中4例远端出现张力性水泡,2例远端部分缺血坏死结痂,均经换药后愈合,血运良好。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4月,平均13.6月。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质地良好,外形略臃肿,修复儿童足踝背侧外伤性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足踝外伤 外科皮瓣 移植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以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神经筋膜皮修复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清创后,根据动脉穿支情况,设计以动脉穿支供血的逆行神经筋膜皮进行修复,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2~18个月随访,12例中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结论以动脉穿支为蒂的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可有效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 标签: 外科皮瓣 腓动脉穿支 腓肠神经 前足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逆行穿支蒂修复足背侧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足背侧软组织损伤13例实施动脉逆行穿支蒂修复手术。结果13例动脉逆行穿支蒂均成活,随访4~8个月,血运与质地优11例,良2例,未行神经移位的9例感觉恢复达S2,行外侧神经移位的4例中3例感觉恢复达S3,1例达S3+。结论应用动脉逆行穿支蒂修复足背侧软组织效果优良,可在一定程度恢复浅感觉。

  • 标签: 腓动脉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足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 2015年 1月— 2017年 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且行营养支持的 79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39例 (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 40例 (实施个体化护理 ),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护理后,观察组的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 (P< 0. 05)。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 05)。组间舒适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 (P< 0. 05),而组间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均低于对照组 (P< 0. 05)。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 0. 05)。结论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行营养支持期间,开展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减少其并发症发生,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其睡眠质量和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内科 危重症 肠内营养 护理
  • 作者: 宋俊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2期
  • 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宋俊强【摘要】目的:分析了重症神经病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对策。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治疗。43名患者接受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并比较了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ALB,TP,Hb,PA和BUN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88.37%,显着高于对照组(74.42%)(P<0.05)。结论:对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 简介:手是人类生活劳动的重要器官,致伤机会较多,各种原因造成的手部皮肤较大面积缺损,直接影响着术后效果及手功能的保存。腹部移植术是为了覆盖创面并代替组织缺损,用于恢复外观与功能的一种方法。因其手术简便,皮肤供给充分,疗效较满意,已成为手外科最常见的术式,而术后的护理工作对腹部的成活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腹部皮瓣移植术 术后护理 较大面积缺损 手部皮肤 术后效果 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PIVAS) 建立营养支持小组对营养医嘱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PIVAS 营养支持小组对干预前(2021年)营养医嘱1421组、干预后(2022年)营养医嘱1691组进行合理性分析。干预措施包括应用营养处方的前置审方系统及《静配营养处方沟通表》,每月处方总结点评。结果:干预后营养不合理医嘱显著下降,由2021年的0.49%降到2022年的0.06%,干预后营养天数3.8±3.0天比干预前4.1±3.5天少。结论:在PIVAS建立营养支持小组可以促进营养的合理使用,降低营养不合理医嘱率,缩短营养疗程,保证静脉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肠外营养支持小组 肠外营养干预
  • 简介:穿支的概念起源于20纪80年代后期,是指由穿支血管供血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穿支可保留供区的主要血管,无需携带肌肉组织,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是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成为组织缺损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动脉 穿支皮辫 修复
  • 简介:目的:比较外早期营养支持对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营养支持干预治疗患者8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住院期间肺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肺内感染、肺内二重感染、肺内感染病死率以及呼吸机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内感染治愈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患者肺内感染的发生率,改善了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神经内科疾病 肺内感染 二重感染
  • 简介:我院从1992~1996年用V-Y型修复指端缺损5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17~52岁,平均36.5岁。拇指12例,食指17例,中指13例,环指10例。2手术方法指根神经阻滞麻醉,橡皮带止血,指端清创、拔甲,尽量不咬除末节指骨,以保证伤指末节足够长

  • 标签: 指端缺损 皮瓣修复 手术方法 神经阻滞麻醉 橡皮带 末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分成对照组(24例,予以营养支持护理)和研究组(24例,在营养的基础上予以营养支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予以不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指标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神经外科 重症护理 继发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营养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从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抽取200例,按营养干预方式分对照组(100例常规营养干预)和研究组(100例营养干预),比较干预效果,如营养指标、免疫功能状、并发症、疾病恢复状况等。结果:研究组并发症2%低于对照组16%(P0.05),干预后,研究组营养指标(BMI、HB、ALB、TP)、免疫指标(IgG、IgM、HLA-DR、TLC)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早期营养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根据其术后不同的营养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术后给予早期营养支持,对照组30例术后按传统治疗方案给予全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7天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和免疫状况等。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总蛋白、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上述各指标两组均出现下降,其中术后第3天观察组体质量、总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各项营养指标在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3、C4、IgG水平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上述各指标与术前相比两组均出现下降,IgG水平在对照组术后第7天仍低于术前;组间比较发现补体C4和IgG水平在术后第3天观察组恢复较好,且术后第7天各免疫指标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死亡率、腹胀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观察组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早期营养能加速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 标签: 老年 上消化道穿孔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内增强免疫营养在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 方法 :时段: 201 8 .0 1 -2020.0 1 ,选择我院接收的 100 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内免疫微生态营养)与对照组(内增强免疫营养),各 50 例,对比疗效指标、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 率 。 结果 :观察组疗效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实施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治疗方案,对重症肺炎患者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 肠内增强免疫营养 重症肺炎 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