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药品的质量观由“质量源于生产”开始向“质量源于设计”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药品质量的全程控制,培养具有现代药品质量观念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药物分析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药物分析》教材,介绍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为今后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药物分析课程 探究式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一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各种途径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别从资料的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339例ADR中男性195例,女性144例;40岁以上300例;细胞毒类药物的发生率居首,占60.1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其次为骨髓抑制。结论通过进行相关的分析,可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有效的应用。同时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全面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对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儿科2362份住院病历进行分析。结果:2362份住院病历中,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2176份,其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963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有213份。不合理应用的病例有:越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83份(39%),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的有45份(21%),无指征更换抗菌药物的有57份(27%),无指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有28份(13%)。结论:我院儿科总体用药较为合理,但尚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合理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在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变化。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分别为61.90DDD/100人/天、47.54DDD/100人/天;药学干预前,我院二代头孢菌素、硝咪唑类、三代头孢菌素的AUD列前3位,干预后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的AUD列前3位;我院AUD排列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为奥硝唑注射液、头孢呋辛钠、头孢唑肟钠、头孢美唑钠、头孢西丁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学干预后大部分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下降。结论:药学干预前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用药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选药不当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药学干预 不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统计分析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的药物咨询情况,以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856例门诊用药咨询,从患者药物咨询比例、患者和医护人员药物咨询内容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药物咨询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为用法用量(55.49%)、药品外观(15.3%)、药物适应证(7.59%);医护人员药物咨询内容主要集中在用法用量(47.22%)、不良反应(30.09%)和适应证(22.69%).结论:开展门诊用药咨询有利于提高药师的专业水平,可保障精神专科医院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 标签: 精神专科医院 药物咨询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成本效果。方法所选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均为本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患儿,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头孢曲松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均连续治疗7d。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为455/0.94=484.0;对照组成本效果为770/0.96=802.0。观察组成本效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每取得一个治疗单位,其成本低于对照组。结论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均获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但头孢曲松的治疗成本低于头孢他啶,值得借鉴。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儿童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 简介:目的为明确浙贝母药物吸收入血的有效物质,对浙贝母进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建立浙贝母相关生物碱成分的液相-离子肼质谱联用(LC-TRAP-MS)检测方法,通过比较浙贝母药材、含药血清的LC-MS指纹图,确定浙贝母给药后吸收入血的药物成分。结果检测到9个已知成分,其中6种药物成分被吸收入血,分别为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异贝母素甲、去氢鄂贝啶碱、puqiedinone。结论6个入血药物成分是浙贝母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为阐明中药浙贝母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浙贝母 血清药物化学 质谱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近3年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共1692例抗癫痫药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和苯妥英钠(phenytoin,PHT)的监测频率(例/人)分别为2.46、1.74、1.30和1.41。VPA、CBZ、PB和PHT谷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57.23%、69.02%、22.50%和11.46%,(P〈0.05),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毒率分别是8.04%、7.09%、17.50%和16.67%,VPA和CBZ(P=0.584),PB和PHT(P=0.872)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VPA和PB(P=0.001),VPA和PHT(P=0.004)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BZ和PB(P=0.001),VPA和PHT(P=0.003)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VPA和CBZ监测频率高于PB和PHT,中毒率低于PB和PHT。

  • 标签: 血药浓度监测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
  • 简介:目的: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福华街卫生服务中心和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家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规范抗茵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家医院2013年门诊处方各1200张,调查其用药情况。结果: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福华街卫生服务中心和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分别为2.66和1.96种;抗茵药物使用率分别为28.25%(339/1200)和9.67%(116/1200);处方平均药品金额分别为135.86和277.41元;抗菌药物处方平均金额为55.88和189.78元;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处方各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98.5%和93.1%,联用抗菌药物处方各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1.5%和6.9%。结论:不同规模医院的抗菌药物指标差异较大,大医院处方平均金额、抗菌药物处方平均金额偏大,更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 标签: 门诊处方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女,77岁,身高157cm,体重53kg,因“头晕3个月,伴恶心、呕吐、右下肢乏力”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晕,伴右下肢乏力、恶心、呕吐,

  • 标签: 尿毒症 心血管药物 造影剂肾病 临床药师
  • 简介:目的:分析药学论著中有关抗感染药物配伍矛盾论述,并对矛盾论述的处置方法作一简介。方法:选择常用20种抗感染药物,通过电子《药品处方集》查找药学论著中有关配伍矛盾论述,并作了分析。结果:药学论著中有关常用20种抗感染药物的矛盾论述计151条(种),其结论大多相左。结论:判断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是否可以配伍,不宜简单查阅一本药学论著,应严格对照其药物说明书是处置配伍矛盾的首选方法,必要时可以建立小型课题,验证配伍的可靠性。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配伍 矛盾论述
  • 简介:目的: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状况,探讨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进行皮试。方法:将2013年7月—2013年8月间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以及对皮试阳性发生率的影响因素作一分析。结果:一线抗菌药物(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用量达56.14%,二线抗菌药物(头孢地嗪、头孢匹胺、头孢唑肟、头孢美唑、头孢西丁)用量达43.86%;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的阳性率达4.87%,假阴性的比例为0.19%;皮试液的浓度由0.5mg/mL调整为0.3mg/mL,其阳性率由6.37%下降至3.92%,应值得关注;特殊人群(年老、妇女、儿童)皮试阳性率占其阳性率的80%以上;皮试阳性与皮试者的年龄、生理、病理有关,尤其是年龄。结论: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阳性率较高,用药前应做皮试,并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优化药物过敏反应的应急机制。

  • 标签: 头孢类药物 皮试 特殊人群 问卷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使用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种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记录结果。结果:阿西替尼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和腹泻;埃克替尼主要是皮疹和腹泻;利妥昔单抗使用时应注意其相关输液反应和感染;西妥昔单抗主要是痤疮样皮疹。结论:不同靶向药物其不良反应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医生应重点关注不同靶向药物常见或主要不良反应及其特点,及时处理重度甚至致死性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 标签: 靶向抗肿瘤药物 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儿科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该院儿科2009—2013年间中药注射液的销售数量及金额,对年度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及药物利用指数,以及抽取41张儿科住院处方,对其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作一分析。结果:2009—2013年间儿科中药注射液的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结论:儿科中药注射液的使用较为合理,但尚需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的监测。

  • 标签: 儿科 中药注射液 DDDS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空军总医院眼科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该院白内障手术患者102例(186只患眼),以构成比或百分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参照有关指南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用药中,术前24~48h、24h和3~4h和术后24h内以妥布霉素注射液8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浓度4%)冲洗泪道和结膜囊患眼数,占总眼数百分比分别为50.54%、100%和49.46%,局部滴眼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为主,构成比为91.6%;术后以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和软膏眼内局部使用为主,构成比均为49.73%.调查的186例眼中均未出现眼内炎.结论: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 简介:近年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尤其是手性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对CD及其衍生物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薄层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高速逆流色谱以及膜分离等方法中的应用作了系统介绍,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环糊精 手性药物 对映体 药物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制定下一步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随机调取2013年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1920份进行分析.结果:1920份病历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1380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540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例334例,占抽查病例17.40%.结论:经过3年整治工作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有了明显提升,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依然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病历分析
  • 简介: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首选药物。使用70年来.对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从未停止,其在甲亢治疗中的地位也在不断转换。现研究显示抗甲状腺药物在甲亢治疗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同时,对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认识更为全面。本文将就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利与弊的最近进展进行综述,意在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 硫脲类药物 优点 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