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my,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资料,对其用药情况、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分型、相关生物化学指标和病理学特点加以分析。两组比较非参数统计采用秩和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对15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7例,女102例;年龄18~82岁,平均50.8岁;用药种类以中草药为主(66.0%),其次为抗生素(8.8%)、化疗药物(4.4%)。临床分型:肝细胞型104例(65.4%),胆汁淤积型21例(13.2%),混合型34例(21.4%)。【结论】药物性肝损伤以女性、中老年人多见。引起成人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依次为中草药、抗菌药、化疗药。肝细胞型为主要临床类型。大多数成人患者预后良好,肝衰竭者预后较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临床 病理学
  • 简介:摘要分析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结论精神病专科医师抗生素使用需加强规范化培训,提高药敏检测,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指导临床医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标签: 专科医院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对肿瘤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上肢浅静脉化疗发生渗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在距离肿胀1cm处局部环形封闭,然后用50%硫酸镁湿敷。实验组封闭方法同对照组,然后用如意金黄散湿敷药物渗漏部位,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1,3,5d后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如意金黄散湿敷化疗药物渗漏疗效优于硫酸镁湿敷。

  • 标签: 肿瘤 化疗 中药 湿敷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7-02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各类抗生素及人工合成药物。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药学研究的热点,保证临床合理用药不但可以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还有利于预防医患纠纷。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进行了分析,包括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类及喹诺酮类;同时简单探讨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问题。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给药时间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0-01
  • 简介:摘要归纳和总结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制定预防对策。旨在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知识和临床应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树立早发现,早防治,早救治的原则,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以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防治中图分类号R5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39-02
  • 简介:目的:探讨与传统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相比利多卡因加用罗哌卡因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接受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试验组,88例)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照组,84例),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预成型网塞加补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止痛持续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等采用t检验;术后应用止痛药物情况和患者对麻醉满意情况,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试验组平均(41±8)min,对照组(43±7)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止痛持续时间平均(7.4±1.6)h,对照组(4.8±1.8)h(t=10.023,P<0.001);术后24h试验组18例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对照组有31例因疼痛使用止痛药物镇痛(χ2=5.709,P=0.017);离床活动时间:试验组患者平均(4.6±0.8)h,对照组(6.7±1.4)h(t=12.147,P<0.001);平均出院时间试验组(2.7±0.4)d,对照组(3.6±0.5)d(t=13.065,P<0.001);对疼痛满意情况:试验组74例,对照组57例(χ2=6.238,P=0.013),以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较单纯利多卡因麻醉效果更佳,术后疼痛减轻,且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患者满意度高,适合广泛应用。

  • 标签: 腹股沟 麻醉 局部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用药过程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儿科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诊治的300例儿科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结果对所选的300例患儿进行分析,其中17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有7例曾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史,12例存在皮肤不良反应,例如皮疹、荨麻疹等,1例有肝功能损害,2例出现腹泻呕吐症状,1例肾脏受到损伤。结论儿科患儿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抗菌药物的应用,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的降低儿科出现不良药物反应的几率。

  • 标签: 儿科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1-01
  • 简介:他汀类药传统上是作为调脂药应用的,4S研究确立了他汀类药在心脑血管病中治疗及预防的地位,并形成调脂外多功能效应的理论。冠心病患者在心血管病事件后,β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各降低心血管病病死率25%,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42%,作用强度最大,被誉为"心脏药物"〔1〕。经20余年临床实践,治疗适应症不断拓宽,有多种疾病能在治疗中获益且安全可靠。为更好地应用他汀类药物,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 标签: 他汀类药 临床应用 安全性
  • 简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atallyimplantablecentralvenousaccesspores,TIVAP)是一种完全植入于皮下供长期滞留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它主要由硅胶或聚氨脂材料的导管系统和供反复穿刺的钛合金穿刺座组成,现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和胃肠外营养等领域[1]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难度,防止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永久性通路。

  • 标签: 瘢痕体质 输液港 导管 断裂 化疗 药物外渗
  • 简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减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但若使用不当则不仅可能造成院内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对此,国家予以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选择范围及给药方法等作了明确规定,并不断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整治。

  • 标签: I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无菌留取清洁中段尿行普通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定量接种10μL进行培养,≥104cfu/mL判断为真菌性尿路感染;阳性标本纯菌落接种至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同时ATB‐FUNGUS3试剂进行药敏测定。结果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507株均为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菌,占52.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9.6%)、热带念珠菌(10.8%)、其他念珠菌(6.9%)。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最高,均在90%以上,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百分比较高。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加强病原学监测,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抗真菌治疗以提高疗效。

  • 标签: 念珠菌 尿路感染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应急护理体会,使护理人员的救护意识得到提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损伤。方法从大连机场急救中心2013年门诊部输液病人中,选取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9例患者,密切关注病人的临床变化。结果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有多种,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提高警惕,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做好应急护理工作。结论做好药物过敏反应的应急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 标签: 药物过敏 应急护理 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57-011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较易受到忽视的精神疾病。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本病治疗时间较长,多应用药物与精神疗法等方式共同治疗已达到控制病情,治愈疾病的目的。早期多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之后逐渐应用选择性5-HT冲摄取抑制剂等,该药物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逐渐取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成为治疗本病的主导药物。随着医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以及对抑郁症的基础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研制出多重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用于临床研究与治疗。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38-02
  • 简介:一、骨关节外科相关感染概况骨和关节感染是指病原菌侵入骨组织或关节造成的感染,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主要有急、慢性的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以及与植入物相关的感染,即人工关节的感染和内固定植入物的感染;特异性感染主要是指结核或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其他还包括有糖尿病足感染,术后或创伤后感染,脊椎骨髓炎等特殊类型。各种感染的入侵途径包括病原菌经血行播散、临近部位蔓延感染以及直接种植等。

  • 标签: 骨关节外科 相关感染 抗菌药物 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非特异性感染 内固定植入物
  • 简介:目的:放射性损伤对人类造成近期及远期的严重损害,有关对放射性损伤的防治有了一些进展。方法:对国外放射性损伤的防治近些年的进展作一综述。结果: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关于放射性损伤的文章,以“放射性损伤”或“radiationinjury”为检索词检索。选择文章与放射性损伤防治有关,初检得到80余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放射性损伤防治的文献35篇进行综述。结论:放射造成的肺脏、心脏、胃肠道、肾脏、肝脏、皮肤、血液、DNA等损伤,针对这些损伤的防治有多种药物

  • 标签: 放射性损伤 药物 防治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对于那些已经不适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单纯的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显然并不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面世使得HCC的治疗有了新的治疗方案。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HCC的临床试验当中,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剂、多靶点抑制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分子靶向药与TACE的联合等已经显示出了潜在的疗效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使用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剂、多靶点抑制剂等联合TACE治疗HCC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肝细胞癌 动脉化疗栓塞
  • 简介:目的观察鼓室成形术中切断鼓索神经导致的味觉障碍患者应用药物干预的疗效,并分析常规中耳炎手术中有无保留鼓索神经的必要性。方法选取鼓室成形术中切断鼓索神经引起味觉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神经营养药(甲钴胺)及改善微循环药(复方丹参)治疗组和常用方法即随访观察味觉恢复组(对照组),各3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严格术后随访,随访均终止于术后12个月。参照味觉辨认三分法,治疗组味觉恢复26例,对照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鼓室成形术中切断鼓索神经导致的味觉障碍后,药物治疗有助于患者味觉的恢复;中耳手术中勿损伤鼓索神经,尤其是对于双侧中耳疾患的患者,保留鼓索神经有其必要性。

  • 标签: 味觉 鼓索神经 甲钴胺 复方丹参滴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究四川西南地区(成都、德阳、绵阳、雅安)1000名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以调查分析人们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情况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使用频次,使用时间,常见降高血压药物了解情况。结果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在群众对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认识情况不同。均数之间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70岁年龄段人群对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的认识和了解情况优于30-50岁,70-90岁年龄段人群对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了解情况。结论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可能与年龄、患高血压情况,知识文化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 标签: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 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