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20例成人标本上进行腰椎小关节的解剖观测,发现每一关节突关节接受相邻的三个节段的腰神经的后内侧支配,形成三个节段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腰椎小关节损伤后的环形封闭模式,经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腰椎 小关节 封闭 治疗
  • 简介:跟骨(Calcaneus)是人体足部最大的一对骨骼.人站立时,每侧跟骨约负担体重的1/4.临床上跟骨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65%,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大部分骨折涉及距下关节面,预后较差,即使精心治疗也总有部分患者遗留持续性疼痛和严重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30%[1~3],其原因在于跟骨骨折后复位、固定难度大,骨折畸形愈合.因此,力求恢复骨折后跟骨的正常形态和位置成为治疗跟骨骨折的关键.作者通过阅读与总结大量有关跟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损伤机制等文献,综述跟骨形态结构上的易骨折性和发生骨折的复杂性,为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跟骨骨折 临床意义 解剖学特点 形态结构特点 跗骨骨折 骨折畸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外侧腰椎椎间评估连接(XLIF)可行、安全性,测量了外侧腰椎外部解剖平面与重要组织之间的距离。方法;选择新鲜尸体10具和2具福尔马林尸体固定标本。侧卧(XLIFF定位)用于入路模拟XLIF手术C臂机透视。L2-5椎间盘克氏针被插入,并沿着克氏针逐层解剖。腰椎前缘测量、腰神经感正中线、相邻腰节段血管的距离,以及每个腰椎前后缘之间的距离。因此,XLIFF入路相对安全,其周围没有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结构。在外侧腰椎,在血管腰节段、交感干和腰神经,有一个相对的无血管和神经安全区,大小29×30毫米;垂直距离交感干至腰神经没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XLIF入路中,腰椎外的“安全区”更大,XLIF手术在该区域更安全。

  • 标签: 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 尸体解剖 腰大肌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腰椎神经根的形态、结构、走行及与比邻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及病理改变后的变化特点,提高微创手术时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6具无脊柱疾患的成人腰骶椎段标本,依照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介入术及经椎弓根椎体介入术的习惯入路,分别对下腰部椎管和神经根后方冠状面、神经根管后壁、前壁及椎间盘横断面进行解剖及观察,并对有关数据进行测量。结合临床1200余例腰骶椎微创手术所见,相互印证。结果下腰部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后,随着序列的下降,与硬膜囊的夹角也随之减小,而出发点则随之升高,椎间孔的形态亦随之改变;在途径椎管内及椎间管内两个阶层中,前段一般不受退变及异常应力作用产生形变,增厚的黄韧带多为致病因,后段为纤维管道,不越过间盘组织,可能与骨退变及增生有更大的相关性。结论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因序列不同,出发点及角度均不同,与椎间盘及椎弓根关系亦不同,椎间隙、椎板间隙和椎间孔是微创手术的重要工作通道,因外伤或自身的增生退变或以合并存在的形式导致神经根与比邻组织关系亦会改变,微创操作亦应作及时的调整以解除症状,避免神经根的损伤。

  • 标签: 下腰椎 神经根 解剖 微创
  • 简介:目的利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实现心脏解剖的多媒体化教学。方法分析超声心动图、超高速螺旋64排CT、核磁共振成像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特点,在制作心脏解剖的多媒体课件中加以应用,同时配合解剖图谱进行多媒体化教学。结果建立一个临床影像诊断思维方式和多媒体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立体、动态地了解心脏解剖,可以明显提高心脏解剖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心脏解剖 多媒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髁状突解剖复位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口腔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68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解剖复位,对照组患者进行游离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x2=4.221,P<0.05);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60~5.314,P<0.05);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94~7.534,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93~7.678,P<0.05)。结论髁状突解剖复位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重建口腔结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解剖复位 口腔结构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锁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院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26例,术后随访8~14个月。结果:根据Herseocici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8例,良5例,中2例,差1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结论:锁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损伤小,是治疗锁骨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锁骨骨折 锁骨解剖钢板 内固定
  • 简介:运动、营养应引起全民重视。研究证实,绝大多数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的诱发因素与活动量不足及膳食营养的质和量不合理有关。适量运动和合理营养相结合对防治和减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呼吸道慢性阻塞性疾病、脑血管疾患、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及某些癌症等都是极为有效的,而且对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耐力、防治肥胖和改进心理状态等也有着显著的健康效益。

  • 标签: 膳食营养 适量运动 慢性阻塞性疾病 心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诱发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保留残端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行保留残端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值3个月,随访均在6个月以上,均实施同种异体腘绳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根据其有无保留残端分为两组,对照组(未保留,22例)和观察组(保留23例)。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存在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包括ACL胫骨止点断裂4例,14例股骨起点断裂,27例体部断裂,随访6-15个月,均值8.5个月。患者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而两组在IKDC综合评分、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等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ACL重建术实施保留残端的效果更为显著,即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其稳定性,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有效康复,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保留残端 解剖重建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2012年对本院收治的161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接骨板治疗并随访观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锁骨下血管神经损伤,无气胸发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按连全等骨折愈合标准评定:优145例,良:12例,差4例;优良率97.5%.结论解剖接骨板用于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操作方便,效果确切,疗效满意.

  • 标签: 锁骨 骨折 解剖型 接骨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多年前红极一时的名言,现在已经渐渐被人遗忘。身体似机器,运动乃机油,如果不想让身体这部机器慢慢生锈到不能动弹,就去运动吧。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每一种运动都适合所有人,也并非每一本书都适合所有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就像获得一本武林秘籍,坚持练下去,必能强身健体。下面介绍两本针对不同人群运动强身的书,希望能有一本适合您。

  • 标签: 运动 生命 强身健体 机器 身体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渗透。运动竞技已经不再仅仅是运动员本身体能和智力的较量。而渐渐发展成为全方位的科技实力的对抗。而使用药物来增强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耐力及恢复能力肯定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对运动员本身所造成的伤害也是直接的。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发生了首例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死亡事件。同年,出于维护奥运会公平与神圣的体育精神。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每一名运动员。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希腊雅典成立,并决定在日本东京第18届奥运会上开始实行兴奋剂检查。

  • 标签: 运动员 兴奋剂检查 禁药 肌肉爆发力 国际奥委会 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