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了解HFMD流行特征,并探讨EV71、CoxA16手足口病发病的实验指标,为临床治疗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6月某院抽样送检91例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病毒检测结果,并分析EV71、CoxA16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血糖、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免疫球蛋白的差异。结果EV阳性率89.01%(81/91),其中EV71阳性率53.85%(49/91)、CoxA16阳性率16.48%(15/91)、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21.98%(20/91)。2组病例发病年龄、血糖、心肌酶谱(除肌酸激酶)、IgA、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WBC、hs-CRP及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2-2013年某院手足口病主要是EV71感染为主,EV71手足口病病情较严重,部分实验指标升高更显著。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 柯萨奇病毒A16 实验室检测
  • 简介:高校实验在创新人才培养和提升师资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以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为代表的美国医学类院校生物技术实验的管理措施,包括PI制度、安全管理措施、仪器及物品管理、公共技术平台及学术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以期为我国高校实验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医学院校 生物技术 实验室 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苦碟子注射液开展前瞻性、非干预性的医院集中监测,探索药品重点监测的实践。方法采取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对苦碟子注射液进行主动监测,监测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3月,监测范围为吉林省辖区内7家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患者,对观察样本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观察2986例有效病例,观察对像中,男女比例接近1:1;用药患者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占78.57%;药物主要应用于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用药适应证、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基本符合说明书指导要求;本次研究中不良反应有皮疹、呼吸困难、肿胀,均为一般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即可痊愈。结论苦碟子注射液重点监测采取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易于组织实施,该方法用于住院患者用药的重点监测可以节省成本,并提高效率。

  • 标签: 苦碟子注射液 临床应用 重点监测 不良反应
  • 简介:为适应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从课程设置、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管理等方面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分析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办法。

  • 标签: 制药工程 专业实验 改革 实践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胃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经过严格护理风险管理)85例和对照组(未经过严格护理风险管理)71例,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中胃出血1例,贲门撕裂1例,肿瘤出血2例,死亡0例,总不良反应率为4.7%;对照组中胃出血2例,贲门撕裂4例,肿瘤出血3例,死亡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4.3%,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4,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助于胃镜检查的安全实施,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风险管理 胃镜 检查
  • 简介: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建立一种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本论文通过与发达国家实验教学的比较以及对探究性实验教学内涵的探讨,探索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对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改革,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科学素养的创新性人才。

  • 标签: 探究性 实验教学 科学素养
  • 简介:目的研究连续静脉给予参丹芎注射液对SD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参丹芎注射液342、228、152mg生药·kg^-1(高、中、低剂量)连续尾静脉注射给药30天,整个实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测定体重和摄食量,分别于给药30天及停药后14天取部分大鼠进行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大鼠未发生因给药而引起的异常症状,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增长和摄食正常。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在给药30天时,高剂量组导致大鼠WBC、GR%、Urea、CR、TBIL和肝脏系数、肾脏系数、肾上腺系数明显增高,中剂量组GR%、CR、TBIL显著增高和LY%显著降低(P〈0.05),停药恢复14天后,除CR和肾系数之外,高剂量组其他指标均恢复正常,中剂量组所有指标恢复正常。高剂量组大鼠肾脏组织出现不可逆性病变,中剂量组大鼠肾脏组织出现可逆性病变。结论中剂量静脉注射参丹芎注射液30天,可导致SD大鼠出现肾脏功能及病理组织学可逆性改变。

  • 标签: 参丹芎注射液 长期毒性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柴胡皂苷d对小鼠灌胃给药最大给药量和腹腔给药半数致死量的急性毒性研究,均连续观察14天。结果按柴胡皂苷d重量计算,柴胡皂苷d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770.47mg·kg^-1·d^-1,腹腔给药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2.338mg·kg^-1·d^-1,95%可信限为53.703-70.966mg·kg^-1·d^-1。柴胡皂苷d对小鼠灌胃给药,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伏卧不动,即而出现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现象,但未见死亡。柴胡皂苷d对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间歇性抽搐、神经抑制而死亡。存活小鼠在14天观察期内体重增长缓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死亡小鼠解剖观察,有肝脏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腹腔注射柴胡皂苷d的小鼠急性毒性大,毒性反应强烈,证实了柴胡皂苷d是柴胡总皂苷和柴胡产生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体内蓄积毒性的"量-时-毒"关系以及在体内、外的生物转化过程,毒性作用部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柴胡皂苷D 小鼠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 简介:改革实验步骤固定、学生被动学习的生药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建立综合性实验教学新模式。设计综合性实验模拟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根据案例要求设计整体研究方案,并利用实验条件协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成效。

  • 标签: 生药学 综合性实验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探讨在野战条件下于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利用C型臂X线机实施金属异物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取6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A、B组,每组3只.麻醉后将大小为9mm×19mm的金属弹头分别置入家犬腹腔内及腹壁肌肉中,两组家犬均拍摄异物所在位置正、侧位X线片,A组以大头针标记其位置,B组用记号笔标记其位置,之后给予搬运25m.A组利用综合手术救治方舱中C型臂X线机进行术中探查,取出金属异物;B组参照术前腹部正、侧位平片施行金属异物取出术.每只家犬重复操作3次.记录A组搬运25m后体内金属弹头位移距离、两组实施金属异物取出术时间,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金属异物取出情况.结果A组腹腔内金属弹头位移距离大于腹壁肌肉内的金属弹头位移距离,金属弹头取出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1);两组腹壁肌肉内金属弹头取出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家犬体内金属弹头均完整取出.结论野战条件下,于综合手术方舱内在C型臂X线下实施腹腔内金属异物取出术定位准确,用时少,效果满意.

  • 标签: 微创介入方舱 金属 异物 C型臂
  • 简介:目的研究拖入式内支架吻合技术对小口径胆肠吻合的影响。方法18只小型猪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常规行间断缝合胆管空肠吻合术(n=9,对照组),另一组行拖入式内支架胆管空肠吻合术(n=9,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1±1.8minvs25.8±2.0min,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胆肠吻合口内径明显小于实验组(2.9±0.2mmvs3.8±0.3mm,P<0.05);所有内支架管都在56d内自行脱落排出;对照组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其余16例(对照组7例,实验组9例)肝功能、肝组织形态均正常。结论新的拖入式内支架吻合技术在小口径胆肠吻合中安全易行。

  • 标签: 胆道支架 胆管 胆管空肠吻合
  • 简介:根据参加全国药学/中药学专业实验技能竞赛的组织和实施,在组织方法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推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证明,参加此类竞赛的组织方法和过程,不仅保证了参赛水平,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提高,为我院探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路、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 标签: 药学 实验技能竞赛 实验教学 组织模式
  • 简介:“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强化基础护理及规范护理行为,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实惠的服务[1]。优质护理服务是随着2010年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对护理工作提出新要求,是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护理改革。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士工作压力 护理服务质量 手术室 临床护理工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目的:调查徐州市村卫生用药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为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徐州市某镇16个村卫生2013年2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的处方。将处方所有内容录入Excel表,对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每张处方平均药品品种数6.0;抗菌药物使用率87%;静脉给药率99%;抗菌药物与激素联用的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57.8%;抗菌药物联合激素和抗病毒药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29.5%。结论:存在单张处方药品数量过多、给药途径不当、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无指征使用抗生素、激素、抗病毒药等问题。对不适当联合用药、不适当配伍等问题,应加强培训指导,以提高村卫生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村卫生室 用药状况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性期前收缩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心律平每次25~5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性期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性期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为77.5%,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2.5%;对照组性期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为65.0%,临床症状改善率67.5%。治疗组性期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与心律平治疗性期前收缩的作用相似,且用药安全性高于心律平。

  • 标签: 室性期前收缩 参松养心胶囊 心律平 治疗结果
  • 简介: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发热静脉滴注莫西沙星0.4g,1次/d,静脉滴注74min时患者突然双眼向右侧凝视,全身抽搐,颜面苍白,牙关紧闭,意识丧失,小便失禁。症状呈阵发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3-4s,1min内共发作3次。心电图显示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短阵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立即停用莫西沙星,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氯化钾0.7g+硫酸镁1.25g静脉滴注。46min后患者神志转清,心电监护示窦性心率,未见早搏。患者既往有精神分裂症史36年,长期服氯丙嗪(400mg/d)。停用莫西沙星、氯丙嗪,先后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奥氮平,患者发热消退。此后住院治疗20d内未再出现尖端扭转型性心动过速。

  • 标签: 莫西沙星 心动过速 室性
  • 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上海市首批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高校之一,实验教学技术人员在参与这个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实验教学技术人员参与该类活动的特点与优势,提出创新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创新 实验技术人员 综合性实验
  • 简介: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导作用、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整理总结实验结果和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的一种实验模式,是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力和创新能力的富有个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因此,构建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药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药学 创新性 开放性 实验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