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医院将被推向市场。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内容,党组织如何驾驭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职工头脑,如何发挥政治优势,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职工的潜能,提高职工的素质,推动、促进医院改革和事业向前发展,摆在了政治工作者的面前。

  • 标签: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办院方向 医院改革 注入 医疗体制改革 职工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F-FLT和18F-FDGPET/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诊断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拟接受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25例,在接受手术治疗前,首先展开双显像剂PET/CT检查,淋巴分期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18F-FLT和18F-FDGPET/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中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病理结果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共计18例,对比发现,18F-FDGPET/CT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与18F-F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可知,18F-FLT与18F-FDGPET/CT对食管癌区域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无差异,但特异性较高,值得关注。

  • 标签: 胸段食管癌 淋巴结分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治疗房颤合并房早患者胃管内注入胺碘酮引发全身性过敏性疾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早期识别患者病情变化,提高预判能力,保持皮肤干燥,加强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严防并发症。

  • 标签: 房颤,胺碘酮,过敏反应
  • 简介:自1993年2月我们采用古碘浓度500PPm的碘状(PVP-1)(南京军区空军静山制药厂生产.原液有效碘浓度为5000ppm)尿道内注入治疗慢性淋病性尿道炎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碘伏 尿道内注入 治疗 慢性淋病性尿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入住的胸腔积液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按照数字奇偶排序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运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合并采用尿激酶注入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81.6%,研究组患者胸腔积液内蛋白量与白细胞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胸腔积液患者在治疗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尿激酶 胸腔积液 临床效果
  • 简介:从重齿毛当归中进一步分得9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它们是columbianedian(1),osthol(2),bergapten(3),isoimperaterin(4),meranzinhydrate(5),nodakenetin(6),marmesinin(7),columbianin(8)和angelidiol(9).其中,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9为一新的天然产物。

  • 标签: 重齿毛当归 香豆素
  • 简介:近年来,我院应用硬膜外腔长期保留导管,重复注入0.25%布比卡因10ml、吗啡2mg、胃复安10mg、新斯的明0.1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5ml,配成混合液治疗晚期癌性疼痛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镇痛效果分级评定标准Ⅰ级为疼痛无改善;Ⅱ级为部分镇痛(镇痛<50%);Ⅲ级为大部分镇痛(镇痛>50%);Ⅳ级为完全镇痛。

  • 标签: 布比卡因 临床观察 硬膜外 混合液 镇痛效果 晚期癌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PET/CT在肺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腺癌但CT、磁共振等检查不能提供明确诊断依据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表现为血清CEA指标不同程度升高,行全身双时相18F-FDG-PET/CT检查,并与患者手术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以及随访6个月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双时相18F-FDG-PET/CT检查在肺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0例疑似肺腺癌患者中发现核素异常浓聚35例,手术病理证实33例为肺腺癌,5例疑似患者无核素浓聚,随访调查结果显示1例患者为高分化肺腺癌,因而双时相18F-FDG-PET/CT检查对肺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7.16%(33/34),特异性为71.43%(5/7),准确性为92.50%(37/40),阳性预测值为94.29%(33/35),阴性预测值为80.00%(4/5)。结论双时相18F-FDG-PET/CT在肺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在早期肺腺癌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4F药学服务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我院门诊药房于2022年6月实施4F药学服务模式,以2022年1-5月为实施前,2022年6-10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均选取2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投诉率及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 标签: 门诊药房 4F药学服务 投诉率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加注入尿激酶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的堵管发生率及患者耐受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8月住院部确诊的胸腔积液73例,分为3组,实验一组21例采用胸腔留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实验二组18例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加每日尿激酶10万单位注入胸腔,对照组34例采用留置常规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比较3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堵管率、耐受性.结果实验一组、二组堵管率分别为42.9%(9/21)和27.8%(5/18),对照组为14.7%(5/34).实验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22,P=0.020).实验一、二组总体耐受性满意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55.9%(χ2=12.973,P=0.000),实验组耐受性好.结论尿激酶在减少胸腔闭式引流管堵管率上有一定作用.患者对中心静脉导管的耐受性要好于常规置管.

  • 标签: 渗出性胸膜炎 中心静脉导管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F-FDGPET/CT与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拟诊乳腺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均接受了18F-FDGPET/CT与MRI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本组34例患者中,确诊为恶性肿瘤者28例,良性肿瘤者6例,对比发现,18F-FDGPET/CT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MRI检查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PET/CT检查可对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结论临床诊断乳腺癌的过程中,18F-FDGPET/CT检查与MRI检查在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18F-FDGPET/CT检查可预测淋巴结转移,分期准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这一点MRI有所不知,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乳腺癌 核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显像 诊断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收治的48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和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CEA、NSE、CYFRA21-1)。所有检查都在病理活检前一周内完成,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别统计18F-FDG PET/CT(经典指标SUVmax)、单项肿瘤标志物、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结节诊断的诊断效力。结果:恶性结节组CEA、NSE、CYFRA21-1均高于良性结节组,但只有CE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在恶性结节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将SUVmax与CEA联合,获得最大诊断效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中,CEA和18F-FDG PET/CT联合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效力。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肺癌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收治的48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和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CEA、NSE、CYFRA21-1)。所有检查都在病理活检前一周内完成,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别统计18F-FDG PET/CT(经典指标SUVmax)、单项肿瘤标志物、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结节诊断的诊断效力。结果:恶性结节组CEA、NSE、CYFRA21-1均高于良性结节组,但只有CE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在恶性结节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将SUVmax与CEA联合,获得最大诊断效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中,CEA和18F-FDG PET/CT联合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效力。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肺癌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血清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CT)肿瘤显像与误诊原因。方法分析3例^18F-FDGPET/CT误诊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全身^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明确的临床价值,但炎症、结核是最常见的非肿瘤性浓聚原因,常导致临床误诊。结论^18F-FDGPET/C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易出现假阳性,特别是炎症、结核较为常见。因此,临床工作中,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应谨慎结论。

  • 标签: 恶性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18FDG PET/CT显像SUVmax与肿瘤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由两名核医学科医生分别测量病灶SUVmax值。所有患者均取得肿瘤标本,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SUVmax与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中、低分化肿瘤SUVmax较高,晚期高于早期(P<0.05)。SUVmax在Ki-67高、低表达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14.7±4.9 vs 9.4±3.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SUVmax=9.6作为阈值时,其鉴别高、低Ki-67表达组的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为0.85,敏感性96.15%,特异性75.0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PET/CT SUVmax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的增殖能力。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病理 细胞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