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为探索中国南方红壤侵蚀严重区水土流失快速治理的方法和途径,在江西省的修水、宁都、石城等县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侵蚀区,对16种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的植物生长状况、蓄水保土效益、改土增肥效益、经济效益4方面进行观测,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对不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水试验区马尾松+木荷+胡枝子+黄栀子、马尾松+木荷+泡桐+胡枝子,宁都试验区马尾松+木荷+胡枝子,石城试验区湿地松+枫香+胡枝子+硬骨草、湿地松+胡枝子+硬骨草和湿地松+胡枝子+百喜草配置模式各种效益表现优良,可以在同类地区大力推广。

  • 标签: 红壤侵蚀区 水土保持 植物配置模式 江西省
  • 简介:将影响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评价指标组成模糊物元,同时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的对象,以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运用层级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其欧化距离相似贴近度。通过雷州半岛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评价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在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评价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模糊物元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欧氏贴近度 层次分析法
  • 简介:以檀香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播种基质以及伴生树种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0mg/L赤霉素处理种子24h促进种子发芽,发芽率达85%以上;以砂壤土+竹炭粉为播种基质出苗率最高;利用抛荒龙眼地并以龙眼树作为檀香成林期伴生植物对檀香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栽培12个月时测定,檀香树高、地径分别达172.3cm和2.48cm,为抛荒龙眼地重新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檀香 种苗繁育 寄主 造林
  • 简介:土壤蚀性是土壤侵蚀预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参数,本文采用EPIC(ErosionProductivityIrnpactCalculator)模型中土壤蚀性因子K值为指标,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探讨广东省土壤蚀性K值及分布特征,并绘制了广东省土壤蚀性K值图。结果表明:广东土壤蚀性K值为0.116—0.415,加权平均K值为0.25,主要分布在较低一中高侵蚀性范围;以铁铝土为例,成土母质对土壤侵蚀影响是多因素的,由于母质的特性差异,母质所发育土壤蚀性K值并不能完全代表其侵蚀危害性,从总体上看,土壤经过多年耕种,抗侵蚀能力明显下降。

  • 标签: 土壤可蚀性 抗侵蚀 K值图 成土母质 耕地
  • 简介:在对安溪崩岗侵蚀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4种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分别从植被的种类、数量及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利用乔木层径级、灌草层物种数、重要值、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方面对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马尾松+相思模式的径阶水平分布均匀,且树木长势良好。崩岗区灌草层植被种类单一,芒萁作为一种先锋物种在崩岗植被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尾松+相思和马尾松+桉树模式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都较高,适合应用于崩岗侵蚀区的植被恢复。.

  • 标签: 安溪 崩岗侵蚀 植被配置 恢复效果
  • 简介: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具有景观生态学基础。将景观生态学中的干扰与稳定思想引入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中,以漳州各县(市、区)为参评区域,从干扰度、生产力、稳定度三个方面构建蔓延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20个指标,采用均方差权重赋值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弹性检验。说明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进行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是确实可行的。

  • 标签: 景观生态评价 可持续利用 弹性指数 漳州市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东江水源区(东江上中游)水土资源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在于原生植被的过度砍伐,果业开发和速生商品林的建设及工业项目开发建设水保措施不落实,工业污染和城乡"三废"未有效处理,水资源受益区与保护区行政区划分隔,上下游水土资源保护的得、失不平衡;同时,提出了从落实各地政府的水土资源保护责任、建立流域生态协商机制、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资源持续利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机制 东江
  • 简介: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基本单元,开展小流域划分并确定其防治方向对县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沂源县为对象,通过遥感调查、模型计算、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掌握区域现状和水土保持需求,以小流域为单元,提出县域水土保持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结果如下:1)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765.99km~2,占46.83%,以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西南部以及东北部等区域;2)全县划分小流域68条,平均面积为24.06km~2,沟道密度1.87~2.99km/km~2,45%的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比高于50%;3)根据小流域特征和水土保持需求,全县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三带三片"重点布局;4)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21条,以封禁治理为主,占55%;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47条,其中东北部以封禁治理为主(45%),东南部以经济林果为主(60%),西南部以封禁治理(35%)和梯田工程(30%)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县级水土保持布局和措施配置研究,可为县域尺度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 标签: 小流域 水土保持规划布局 预防保护 综合治理 措施配置
  • 简介:紫色砂页岩是湘中丘陵区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类之一。进行科学的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和植被建设,是控制其水土流失和恢复景观的主要手段。本文以衡阳市为例,分析了湘中丘陵紫色岩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紫色岩坡面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对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和植被建设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水土保持林 紫色岩坡面 湘中丘陵 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