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各项工程建设的大规模高速发展,弃场岩土侵蚀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回顾以往弃场岩土侵蚀研究的资料,针对弃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作了分析,总结了弃场岩土侵蚀研究的意义,探讨了岩土侵蚀的内涵,同时对国内外弃场岩土侵蚀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了综述。

  • 标签: 开发建设项目 弃渣场 岩土侵蚀.
  • 简介:场植被恢复是根治水土流失的最终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工程的前提条件。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我国弃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弃的特性及植被恢复生态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植被恢复限制性因子、土壤改良、植物选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演替、植被恢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技术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弃场植被恢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弃渣场 植被恢复 生态学 群落演替 生物多样性
  • 简介:通过对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设置的库区型弃场进行施工期洪水影响分析,进而优化堆置方案,合理调运弃,有针对性地布设防护措施,有效地防治工程施工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该水土保持设计过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标签: 库区型弃渣场 洪水影响 水土流失
  • 简介: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废弃土石料需要专用的场地进行堆放,本文选取了广东省大型水利项目的弃场从场的类型到具体的设计进行剖析与论证,提出不同类型的弃场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

  • 标签: 广东省 水利工程 弃渣场 水土保持
  • 简介: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中工程措施部分普遍应用的浆砌石拦坝进行系统的受力分析、静力平衡原理探讨;依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典型设计的拦坝进行抗滑、抗倾以及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以确保拦坝的安全稳定,发挥拦功效,减少水土流失。

  • 标签: 拦渣坝 典型设计 安全稳定性
  • 简介:工程边坡植物防护的主体是植物,灌草种选择需以气候条件、边坡坡度、弃特性等为基础。以金沙江干流河道金安桥水电站同时具有明挖和洞挖弃的2#场为例,通过场边坡可绿化条件分析,对植物措施灌草种进行选择确定。弃颗粒径级分析结果显示,洞挖边坡弃颗粒〉4mm的粒径组成百分含量为91.63%,〉2mm颗粒的累计百分含量高达96.75%,比农地表土层同径级颗粒含量分别高48.87和27.45个百分点,保水保肥能力差,植物防治绿化前需覆土改良。10种灌草种发芽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明挖边坡弃的发芽率和苗木保存率最好,木豆的发芽率和保存率最高;明挖弃播种后发芽率在60%以上,56d苗木保存率〉80%的6种灌草种的适应性依次为:木豆、大翼豆、狗牙根、麻风树、银合欢和车桑子,均可用于场边坡植物防治灌草种,满足场边坡的防护要求。

  • 标签: 水电站 弃渣场 植物防治 灌草
  • 简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弃场土壤侵蚀物理性质特征,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弃场水土流失防治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重庆市典型弃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恢复年限弃场的边坡不同部位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弃的细小颗粒(〈0.25mm)含量差异较大,其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弃容重呈减小的趋势,2月弃容重在1.48~1.64g/cm3,4年弃容重可达1.20~1.40g/cm3,而弃场不同坡位的总孔隙度均与土壤容重呈反比;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大,4年弃边坡的自然含水率为2月和2年弃的2倍左右,田间持水量也以4年弃最大,其平台及边坡的平均持水量为22.26%;在植物根系及其枯落物作用下,弃边坡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其增强了边坡稳定性。

  • 标签: 植被恢复 边坡 稳定性 弃渣场
  • 简介:通过研究金安桥水电站废弃场种子库和周边群落种子库以及场地面和周边群落地面植被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周边群落土壤种子库和地面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大于场,从地面与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分析得出,场植被恢复正处于由一年生草本植物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渡的阶段;②周边群落地面植物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30,33)及数量(186,1962),场地面植物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10,12)及数量(35,1784);③由于植物种子寿命短,加之土壤环境差,导致周边群落地面植物与种子库相似度(0.09)和场地面植物与种子库的相似度(0)差异性大。

  • 标签: 水电站 土壤种子库 地面植被 组成
  • 简介:针对于弃场的排洪设计,本文对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下库4#弃场分别采取箱涵、管涵及明渠等排洪设施,通过对3种排洪设施的设计及选型分析,可以看出:对山谷型高边坡弃场排洪设施设计时,明渠排洪具有投资抵、施工难度小、后期维护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宜采用以明渠排导为主,辅以箱涵、管涵等临时排水设施的排洪体系进行弃场排洪设计。

  • 标签: 弃渣场 排洪设施 箱涵 管涵 明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