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砒砂岩地区沙棘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沙棘人工林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并能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对照地相比,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增幅分别为8.7%~23.9%,6.2%~22.3%,22.4%~43.8%;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的增幅分别为14.8%~31.1%,14.8%~18.2%,5.1%~18.3%。说明沙棘人工林能够显著改善砒砂岩地区土壤水分物理状况。

  • 标签: 水分物理性质 沙棘人工林 砒砂岩
  • 简介:根据成熟度不同品种不同,沙棘果实百粒重在270~480g(平均重量为350g).这些果实可以得到60%~85%的果汁.有报道表明,通过离心方法可以得到67%的果汁(HeilscherandLorber,1996a).果实或果汁的成分见表11.1(Beveridgeetal.,1999).

  • 标签: 沙棘 化学组分 物理特性 成熟度 品种 油脂来源
  • 简介:沙棘产品的开发关系到沙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已开发的一些主要沙棘产品,指出沙棘产品的开发有赖于沙棘基础原料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品质,好的沙棘原料是沙棘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保证,并预测了沙棘产品未来的开发方向。

  • 标签: 沙棘 产品 研究 开发
  • 简介:1《国际沙棘研究开发》是综合性的农林技术刊物,主要刊登国外有关沙棘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报道国际沙棘协会工作进展,同时刊登沙棘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中科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技术介绍、经验总结、动态、译文及文献综述等。

  • 标签: 研究与开发 沙棘 征稿简则 国际 科学研究 开发利用
  • 简介:1《国际沙棘研究开发》是综合性的农林技术刊物,主要刊登国外有关沙棘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报道国际沙棘协会工作进展,同时刊登沙棘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中科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技术介绍、经验总结、动态、译文及文献综述等。

  • 标签: 研究与开发 沙棘 征稿简则 国际 科学研究 开发利用
  • 简介:1《国际沙棘研究开发》是综合性的农林技术刊物,主要刊登国外有关沙棘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报道国际沙棘协会工作进展,同时刊登沙棘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中科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技术介绍、经验总结、动态、译文及文献综述等。

  • 标签: 研究与开发 沙棘 征稿简则 国际 科学研究 开发利用
  • 简介:将不同沙棘品种顶端分生组织接种于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沙棘顶端分生组织的生长不仅需要低无机盐的培养基,而且需要较低水平的激素物质,无激素或激素浓度偏高都将导致外植体的死亡.

  • 标签: 沙棘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培养基
  • 简介:本文综合阐述了沙棘育苗的各种技术,包括实生繁殖和以扦插、组培为主的无性繁殖,介绍了各种繁育方式在俄罗斯、蒙古和我国的研究现状,并在综合比较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建议以组织培养方式作为日后发展沙棘产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 标签: 沙棘 实生繁殖 扦插 组织培养
  • 简介:以荒地为对照地,对砒砂岩地区8年生人工沙棘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砒砂岩地区种植沙棘之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不同层次的砂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增大,林地土壤持水性和透水性得到了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林地的团聚体特性较对照地都有很好的改善。沙棘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综合地反映了沙棘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 标签: 土壤物理性质 沙棘人工林 砒砂岩
  • 简介:在半干旱地区九成宫研究了"太阳"、"楚依"和"优胜""蛮汗山"杂种F1代无性株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杂种性状优势表现为:提高了单株果枝数、新梢数、叶面积指数和百果重,并增强了对干旱的适应能力,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杂种生理优势表现为:光合强度偏向母本,水分利用效率偏向于父本,没有"光合午休"现象。

  • 标签: 沙棘 杂种优势 表型指标 光合生理特性
  • 简介:本文概述了俄罗斯(前苏联)沙棘油研究开发的历史进程,援引了该国研制的沙棘油提取工艺,列举了沙棘油的药用价值,并对沙棘油系列药物和化妆品作了简要的介绍.

  • 标签: 沙棘油 提取工艺 开发 药物 化妆品
  • 简介: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可以为推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研究理论、方法和进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为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深人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水资源承载力 研究方法 发展方向 综述
  • 简介:在九成宫基地,定位观察了三株杂交沙棘的新梢生长、叶数、叶重、结果数、落果率、果重等多个参数,研究了在严重水分亏缺胁迫下,沙棘随季节变化这些参数的相关胁变性。结果看到,干旱加重,出现了茎、叶、果的部分脱落,又以新梢脱落最重。新梢脱落的规律是由枝条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具有生理脱落的位移应答反应。杂交沙棘对干旱胁迫较敏感,在种植管理中注重在于早年份和干旱季节适时灌溉,减轻干旱胁迫引起的枯梢落叶和落果,是增产的必要和重要措施。

  • 标签: 沙棘 新梢 干旱胁迫 相关性
  • 简介:目前,世界沙棘育种研究,仍是常规育种法,方法理论都比较滞后,需要改进提高。作者介绍的"生态经济育种"体系,虽也是常规育种,但有其众多的新概念。它是以远缘杂交为途径,以表型和生理结合,以产量形成诸因子为指标,以生长势判断为标准,以遗传-生化-生理-生态为理论,指导选育出适应不同生境和地区的高产、优质、生活力旺、抗逆力较强的生态经济型新品种,同时这一育种体系可"基因工程育种"法相接轨,在沙棘资源最丰富的中国,沙棘育种有条件做的更好。

  • 标签: 沙棘 远缘杂交 产量因子 生长势
  • 简介:通过对沙棘新梢生长节律果实发育关系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新梢生长和果实生长发育各自的客观规律,以及树木生长和果实发育间的关系,为沙棘集约化栽培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沙棘 生长节律 果实发育 栽培
  • 简介:将沙棘叶粉碎,在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的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水和60%乙醇连续3次提取沙棘叶,每次提取2h。研究了沙棘叶中茶多酚、儿茶素、芦丁、槲皮素和维生素C的提取量和提取率。结果表明,除茶多酚外,醇提优于水提。连续3次提取优于一次提取。沙棘叶细胞中这5种成分,按极性大小,溶出量和溶出速率是:儿茶素>茶多酚>芦丁≈维生素c>槲皮素。它们在沙棘叶中的含量,茶多酚(包括儿茶素)含量最多,其次是黄酮类(芦丁和槲皮素)和维生素C。茶多酚的含量高于黄酮和维生素C10倍以上。而芦丁的含量又高于槲皮素约4.3~4.5倍。

  • 标签: 沙棘叶 提取物 提取方法 提取率 茶多酚 儿茶素
  • 简介:通过对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中国沙棘亚种优良类型F1代雄株的变异特性分析,建立了选择优良单株的标准,为叶用型沙棘选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沙棘 叶用型 F1代 雄株变异特性 选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