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不论是野生还是离体条件下,珠芽均是植物进行繁殖再生重要器官,已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全面系统介绍。本综述从植物珠芽定义、起源与发生部位、发育过程、显微结构、生理生态及实际生产中作用等方面介绍了珠芽研究进展,认为植物珠芽可着生于叶腋、花序或叶片表面,是由薄壁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珠芽发育一般经历了启动、膨大和成熟三个阶段,与内源激素含量和变化有关;珠芽在数量、萌发率和生活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是良种繁育和种群繁衍高效方式;并探讨了珠芽形成分子机制,对未来珠芽研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珠芽 发育过程 形成机制 研究应用
  • 简介:以49份申请品种保护提供品种和47份收集草莓已知品种为材料,通过从208对草莓SSR引物中筛选出20对多态性好核心引物,采用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检测和毛细光电泳检测相结合方式对96份草莓品种进行标记分析,检测每个标记不同等位变异大小,并为每个等位变异选取了相应参照品种。结果显示:20对引物共检测出206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位点6~15个平均10.3个;共检测到600个带型,每对引物检测到带型数11~58个,平均30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PI

  • 标签: 品种指纹 图谱构建 指纹图谱
  • 简介:由植物病毒侵染而引起作物减产是农业生产中一个持久性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造成损害,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探寻快速而精准检测方法对控制这些植物病毒至关重要。随着贸易全球化发展,加剧了病毒及其宿主和载体转移,这使得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变得更加重要。近年来,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发展很快,多种多样。本研究主要综述了一些植物病毒检测方法原理和特点,以及在植物病毒检测和诊断中应用,包括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方法、电镜观察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中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双链RNA电泳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巢式PCR)、核酸序列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 标签: 植物病毒 检测技术 核酸 方法
  • 简介:本研究采用福林-酚法测定7种油茶饼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多酚类物质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同时应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和FRAP法测定油茶饼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7种油茶饼中海南(炒)(6.10mg/g)总多酚含量显著高于江西(蒸)(2.66mg/g),且在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出6个多酚组分,分别为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3,4-二羟基苯乙酸和山茶甙,其中海南(炒)油茶饼山茶甙含量为18.444mg/g,是广西(蒸)中山茶甙含量18倍,是广西(炒)15倍;此外,海南(炒)中槲皮素含量是江西(蒸)中槲皮素含量50倍,差异十分显著。7种油茶饼提取物均具有明显抗氧化活性,且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因此,油茶饼有望作为一种潜在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药品及化妆品中,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

  • 标签: 油茶饼 福林-酚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多酚 抗氧化活性
  • 简介:研究不同类型马铃薯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变化动态,探讨各种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关系。以"陇薯3号"、"宁薯15号"、"农家1号"(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和"陇薯6号"、"青薯168号"、"宁薯14号"(低淀粉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取不同发育时期块茎,分别测定淀粉含量、ADP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DBE)活性。6个马铃薯品种AGPase、SSS、DBE酶活性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6个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变化曲线表现为"升高-降低",薯块重量为120-200g时,马铃薯淀粉总量达到最大值。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是各种酶综合作用结果。

  • 标签: 马铃薯 淀粉合成 淀粉合成关键酶
  • 简介:了解菜心光能利用效率规律性,可为具优良光合性状菜心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据此,本研究选用在二份耐热性强和二份耐热性弱菜心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些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光强和温度上升和下降日变化,四份菜心材料初始荧光(Fo)、相对可变荧光(VJ)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能量(DIo/RC)出现先升后降趋势,而最大荧光(Fm)、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则出现先降后升情况;除Fo最大峰值在四份材料中均在13:00时外,耐热性强材料其余参数最大或最小峰值出现在光照强度最大13:00时且变化幅度较小,而在耐热性弱材料中这些值变化幅度大且出现在日最高温度14:00。另外,随着光强和温度降低,各荧光参数又逐渐向初始水平恢复,但耐热性强菜心品种恢复速率高于耐热性弱菜心品种。这一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参数可考虑作为评价菜心材料耐热性强弱一个参考指标。

  • 标签: 菜心 叶绿素荧光参数 日变化
  • 简介:转基因菊花在生产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而未知环境安全性严重制约其发展。对转Vgb基因菊花开展连续两年中间试验,在栽培管理条件一致、安全防护措施严格前提下,转基因菊花T0代,T1代外源标记基因PMI和目的Vgb经PCR技术检测均稳定存在,周边杂草及非转基因菊花尚无基因漂移现象发生,越冬越夏能力相对对照不显著。本实验说明试验地内转基因菊花外源基因在两年内仍稳定存在于基因组中,而且尚未发生基因漂移可能,其微弱生长竞争力转变为杂草可能性极低。

  • 标签: 转基因菊花 中间试验 稳定性 安全性
  • 简介: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对番茄硬度、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贮藏期影响。结果表明:55℃处理番茄硬度最大,其次是38℃和52℃。说明热处理会减少番茄果实水分,增加果皮韧性;热处理32℃和52℃对贮藏期番茄可溶性固形物保存效果较好;高温短时间热处理对贮藏期番茄Vc保存效果较好;55℃热处理可滴定酸含量较高。52℃番茄热处理对延长番茄贮藏时间效果明显。

  • 标签: 热处理 番茄 品质 耐贮性
  • 简介:NBS类抗病基因是植物中最大一类抗病基因。亚麻荠是一种新型能源及特用油料作物,抗病、虫、杂草及逆境能力极强。然而,有关其抗性分子机理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NB-ARC标准结构域HMM模型,对亚麻荠本地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NBS类抗病基因。结果表明亚麻荠基因组共有472个NBS类抗病基因,分布于17条染色体上,56%基因成簇分布。所有串联重复基因也都以基因簇形式出现,这表明串联重复有利于基因簇形成。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TIR-NBS-LRR(TNL)和CC-NBS-LRR(CNL)两类亚家族抗病基因可能在进化过程中遵循不同进化路径,导致其在应对病原菌侵染时发挥不同功能。本研究发现将为鉴定新植物抗病基因和解析亚麻荠高抗病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亚麻荠 抗病基因 NBS家族 基因簇 生物信息学
  • 简介:辣椒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潜力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种间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差异,为辣椒种质资源收集、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并首次利用基于辣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152对SSR辣椒基因组引物,用不同地理来源且性状差异显著11个种(亚种)24份辣椒种质资源对152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41对SSR多态性引物,并利用NTSYS-pc2.10e和POPGENE32软件分析24份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数据。结果表明:41对SSR引物扩增出211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15个位点,说明SSR引物在辣椒遗传分析中有较高实用性。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香农指数(Shannon-Weaver)(I)、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结果分别为4.0861、0.4198、0.7247、1.4232、0.6654,表明辣椒遗传信息非常丰富。UPGMA方法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将24份辣椒聚为7类,结果基本与辣椒种类来源相符。

  • 标签: 辣椒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本研究以吸附率、解吸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方法筛选出纯化效果最佳LSA-21型树脂。考察各种因素对树脂吸附、解吸效果影响,优化得到动态吸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3.12mg/mL,上样量203mL,吸附速率3BV/h,上柱液pH为6,解吸剂乙醇浓度70%,解吸剂用量180mL。在此工艺条件下,吸附率及解吸率平均值分别为91.83%和91.41%,瓦松干浸膏中总三萜成分纯度从9.36%提高到40.56%,因此该工艺可以有效地纯化瓦松总三萜成分。

  • 标签: 瓦松 总三萜成分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 简介: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对21份番茄种苗进行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TY)抗病基因及病毒病感染检测。结果表明:9份材料携带ty-1/ty-1、ty-2/ty-2和Ty-3a/ty-3a抗性基因,1份材料携带ty-2/ty-2和Ty-3a/ty-3a抗性基因;自根苗欧迪斯、嫁接苗金棚/11-8、金棚/荣威和金棚/双飞8号已经感染TY。种苗进行田间种植,其中携带抗性基因番茄品种没有发生TY,抗性较强;在已感染TY4份材料中,欧迪斯田间表现感染TY,其余3份未发生TY。试验表明,TY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可靠,可以在番茄育苗生产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番茄 TYLCV 分子标记 抗性基因 检测
  • 简介:本研究以新颖极端粗茎水稻材料R404及细茎品种日本晴为亲本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152个单株)为作图群体,对控制水稻茎秆粗、茎壁厚以及穗颈粗3个茎粗度相关性状QTL进行定位分析。通过QTLIciMapping分子标记作图软件分析,在水稻3、8、11以及12号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7个QTLs,其中茎粗和穗颈粗2个QTLqSDM8.1和qRDM8.1可能为同一基因位点调控,茎粗和茎壁厚2个QTLqSDM3.1及qSWT3.1也定位在相近位置,这2个染色体位置可能存在控制茎粗一因多效基因。qSWT3.1(15.39%)、qRDM3.1(44.66%)和qSDM8.1(19.16%)在其所控制相应性状(茎粗,茎壁厚和穗颈部粗)中贡献率是最大,是主效QTL。除了定位于3号染色体QTLs外,其他与粗茎性状相关QTLs均为新发现QTLs。本研究结果为粗茎QTL进一步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也为粗茎QTL应用于水稻抗倒伏品种培育及种质创新提供重要基因来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稻 茎粗 穗颈粗 茎壁厚 QTL定位
  • 简介: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甘薯病毒检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该技术可检测出甘薯组织中含量极低病毒RN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优点。在本研究中根据NCBIGenBank中收录SPCSV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核苷酸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使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QuantOneStepRT-PCRkit试剂盒,针对影响扩增产物影响因素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甘薯退绿矮化病毒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使RT-PCR在一管内完成,大大降低了外源物质污染及RNA降解几率,可作为甘薯SPCSV病毒快速检测方法。

  • 标签: 甘薯 退绿矮化病毒 RT-PCR检测技术
  • 简介:茶树是重要叶用经济作物,但是茶树每年都要开花结实,消耗大量养分,导致茶树鲜叶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雌蕊缺失茶树资源是天然不结实茶树品种。采用Illumina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雌蕊缺失茶树花花芽、花蕾、花进行转录组分析。经组装获得237484条Transcripts,取最长Transcripts作为Unigene,有182123条,将获得Unigene与Nr、Nt、Pfam、KOG/COG、Swiss-prot、KEGG、GO七种数据库进行注释,有22049条Unigene被注释上26种KOG分类,注释到KEGGUnigene条数为21315,涉及pathway有130条。此外,发掘出与花器官形态建成ABCDE模型功能基因31个,这些注释信息完成为茶树花器官发育基因及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发掘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茶树 雌蕊缺失 转录组 RNA-SEQ 基因注释
  • 简介:阳现蕾起观测"紫红龙"火龙果花蕾发育动态变化,采集从现蕾期起1至13天花蕾,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火龙果小孢子在不同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及细胞学特征变化,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提供细胞学依据和最佳取材时间,以期建立高效、稳定火龙果花药或小孢子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火龙果小孢子发育经历了四分体时期、单核早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最后发育为成熟花粉粒,每个时期具有明显不同形态特征;火龙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和花药长度紧密相关。火龙果花蕾纵径在5.5~6.0cm,横径在2.5~3.2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四分体时期,此时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为4d;花蕾纵径在6.8~7.6cm,横径在3.0~3.4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单核早期,此时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为5d;花蕾纵径在8.1~8.6cm,横径在3.3~3.9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此时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为6d;双核期时,花蕾纵径在8.9~10.5cm,横径在3.8~4.4cm,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7~8d。因此,可以根据火龙果花蕾形态、大小和花药发育时期,从而确定小孢子最佳培养时期对应选蕾标准。

  • 标签: 火龙果 小孢子发育时期 细胞学特征 花器形态
  • 简介:本研究对219份茄子种植资源进行耐涝性鉴定,获得了219份材料耐涝表型数据。用196个SSR标记对219份茄子种质资源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219份茄子材料群体结构及亲缘关系,并采用TASSEL软件一般线性模型(GLM)方法对标记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最终得到了219份茄子材料群体结构、亲缘关系以及与茄子耐涝性紧密关联27个分子标记,为茄子耐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茄子 耐涝性状 SSR分子标记 关联分析
  • 简介: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引起一种细菌性枯萎病害,严重危害水稻产量。水稻受白叶枯侵染后,通过对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是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子互作机理一种重要手段。为了筛选出稳定表达内参基因,以确保后续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可靠性,本研究以接种了白叶枯病菌PXO61、PXO99水稻叶片为研究材料,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取样,对6个常用水稻内参基因(TUB,EF1α,UBQ5,ACT,18SrRNA和GAPDH)表达进行qRT-PCR检测并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三种软件对6对常用内参基因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6个内参基因在两种白叶枯病菌侵染后表达量变化均有差异;综合三种软件算法,受白叶枯PXO61和PXO99侵染后水稻叶片中表达最稳定基因为EF1α、ACT和TUB,为水稻响应白叶枯病菌基因表达及其进一步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水稻白叶枯 水稻内参基因 QRT-PCR
  • 简介:针对果实成熟时表现不同颜色甜樱桃品种(黄色品种‘佐藤锦’,红色品种‘拉宾斯’),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分析其果实生长中花色苷主要成分及含量,采用RT-PCR克隆‘佐藤锦’一个MYB基因,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PacMYBA基因在两个品种甜樱桃果实生长过程中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拉宾斯’果实转色后花色苷积累上升趋势明显,成熟后花色苷含量高且组分由单一一种逐渐丰富为3种;‘佐藤锦’果实转色后花色苷含量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且花色苷组分单一;二者在转色后PacMYBA相对表达上升趋势明显,成熟时‘拉宾斯’PacMYBA相对表达远高于‘佐藤锦’。本研究对解释甜樱桃果实生长过程中色泽变化及推测PacMYBA对甜樱桃果实花色苷起正调控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甜樱桃 MYB 花色苷积累 基因表达
  • 简介:生物芯片技术自上个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在生物科研方面该技术起到了越来越重要作用并且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本研究先对生物芯片各个主要分类进行详细介绍,说明相关原理,结合国内外近年来最新科研报道进行总结,根据该技术在测序,基因表达,抗病机理研究中巨大作用,对生物芯片技术在植物分子生物研究中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实验技术方法以及研究策略上进行阐述。

  • 标签: 生物芯片 实验技术方法 植物分子生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