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我国乡土草种资源与利用实际和对目前牧草种子生产现状以及育繁体系分析,结合在旱生牧草乡土草种中育繁实际经验,提出内蒙古乡土草种研究与利用“源库圃繁”建设体系。“源”是种质资源采集、整理,“库”包括种子库和基因数据库建设,“圃”是建立种质资源囿,“繁”是对优异材料进行及时扩繁。通过对乡土草种种源收集、栽培驯化选育,逐步实现由“源”到“库”、从“圃”到“繁”这一过程工作,实现优良乡土草种资源生产推广利用工作,达到为生产推广提供种源目的,进而实现“繁”和“库”到生产示范推广和利用。

  • 标签: 乡土草种 育繁 “源库圃繁”体系 生产实践
  • 简介:基于实测光谱反射率、FPAR数据,建立了反射率、一阶导数与FPAR波段相关性,同时,将各波段反射率与导数光谱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FPAR与可见光反射率相关性好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其中374、539、639nm波段处相关性最好;FPAR与一阶导数2个波段拟合效果较好,在376、920nm拟合效果较好,R2可达0.847、0.915,FPAR与对FPAR估算模型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其结果较单波段反射率及其一阶导数估算效果都有明显提高.虽然植被光合作用吸收是可见光部分,但如果综合考虑近红外波段光谱信息,二者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提高FPAR估算精度,特别是水分吸收较强光谱波段.

  • 标签: 典型草原 FPAR 反射率 导数
  • 简介: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格局水平角度,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等10个指数对乌审旗2000-2010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类型水平上,2000-2005年变化以灌木景观增加和沙地景观减少为主,2005-2010年变化以沙地景观减少和城镇工矿用地景观及高覆盖草地、灌木景观增加为主,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在景观格局水平上,景观破碎度提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不规则,边缘被分割程度增加,斑块分布均衡,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植被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防御自然风险功能提高;在景观类型转移上,2000-2005年,向灌木景观面积最多,其次是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2005-2010年,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最多,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中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高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分别占景观类型转移总面积32.89%、23.38%、14.27%。

  • 标签: 乌审旗 景观格局 动态 分析
  • 简介:本文以霍林河南露天矿为研究区,利用该区1986年、1996年、2008年、2013年四期遥感影像,在Arc—GislO.0及Fragstasts4.0软件支持下,分析矿区近27年景观格局变化,进而研究开矿导致景观生态风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从景观水平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由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影响,研究区内斑块总量增多,联接度提高,相对应景观破碎性、景观多样性呈现增加趋势,景观格局稳定性逐渐下降。(2)通过计算得到各时期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在人类活动干扰作用下,研究区内景观生态风险呈现持续增加趋势,由1986年1.1999增加到2013年1.4599,但土地复垦面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态风险指数增加速度。

  • 标签: GIS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霍林河露天煤矿
  • 简介:基于遥感(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即3S技术,应用面向对象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分类结合判读方式,以SPOT、TM影像为背景,结合地面调查样地及历史资料,准确获得岗巴县草原类型空间分布现状图件及统计数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岗巴县草原总面积为365222.89hm2,占岗巴县国土面积86.94%。该县草原类型共划分4个草原大类、6个草原亚类、21个草原型。各类草原类型面积最大为高寒草原类,占总草原面积58.66%;其次是高寒草甸类,占38.61%;第三位是高寒草甸草原类占2.56%;低地草甸类面积最少,占0.18%。该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为3809.91hm2,占该县草原面积46.36%,其中草原退化面积31.44%;草原沙化占12.96%;草原盐渍化占1.96%。草原畜牧业是该县农牧民收入重要来源,科技与政策支持是恢复草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畜牧业重要对策。

  • 标签: 3S技术 草原资源 分布现状
  • 简介:本文通过最近邻体距离法和相关性分析分别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并应用最大熵方法(Maxent)建立生态位模型,分析了影响醉马草潜在分布主要环境因素,预测了醉马草在青海省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等温性、最潮湿季节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和季节性降水量对醉马草潜在分布影响较大;醉马草在青海省有广泛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青海湖附近和黄河流域。虽然目前醉马草现实分布区远小于潜在分布范围,但其具有相当大扩散空间,应高度重视醉马草危害性,严格监控其向潜在适生区域扩散蔓延。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醉马草 潜在分布区 最大熵模型
  • 简介:对牧区种养暖棚设计与建设方案进行了专题试验、研究.通过一年来试验研究,探讨出新一代种养两用暖棚建造模式,以便在广大牧区推广中使用.

  • 标签: 种养暖棚 设计
  • 简介:以呼和塔拉万亩草原为研究区,选用2001、2010、2013、2016四期TM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NDVI结果输入到像元二分模型中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植被覆盖度,然后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6个等级,最后计算覆盖度差值并结合各级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了万亩草原生态修复前后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之前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主要以0-30%为主;在生态修复之后2013、2016年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主要以45-100%为主,2013年植被覆盖度45-100%面积为11352亩,占总面积71.62%,2016年植被覆盖度45-100%面积为14563亩,占总面积91.88%,说明植被生长情况明显好转。

  • 标签: 万亩草原 植被覆盖度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 简介:随着复印技术和电脑技术普及应用,给编制草地规划设计建设地形图带来了很大方便。作者通过多年编制草地规划设计建设地形图,对如何利用现代办公设施进行快速编制图件作一介绍。

  • 标签: 草地建设地形图 快速编制法
  • 简介:青海总站草原勘察规划设计科是青海省草原总站从事草地资源勘察、规划设计和草业工程技术推广专业机构,一直承担着草地资源、国土资源、牲畜资源调查、监测及规划设计。草业、生态环境工程设计及工程监理和技术咨询服务、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及其技术推广工作。全科现有人员19人,其中,高级畜牧(草原)师6人,畜牧(草原)师5人。

  • 标签: 环境工程设计 草地资源调查 资源勘察 青海省 草原 规划
  • 简介:鱼粉掺假鉴别刘海宏(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03)鱼粉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特别是动物必需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多,还具有维生素含量丰富,消化率高特点,因而在饲料工业中成为生产配合饲料重要原料之一,在生产实践中多用作蛋白质添加...

  • 标签: 鱼粉掺假 饲料工业 粗蛋白质含量 实验室 消化率 合成蛋白
  • 简介:简述了草坪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以及草坪业在国内发展概况,提出了青海省草坪业发展中在草种选择、建植技术、质量标准及市场秩序等方面存在主要问题.

  • 标签: 草坪业 发展概况 存在问题 青海省
  • 简介:地形图阅读杨芳(青海省畜牧兽医学院)地形图是草原规划设计重要依据。在草场调查规划中,地形图是不可缺少基础资料,它是规划设计时确定点位及计算工程量主要依据。在地形图上可以直观了解某一地区地形、坡向、方位、交通运输、输变电线路,河流沟渠、水田...

  • 标签: 输变电线路 畜牧兽医学院 图廓线 规划设计 交通运输 分度带
  • 简介:由于骆驼生存在严酷恶劣环境条件下,特殊生存环境使其血液与其它动物血液相比,具有特殊生理、营养功能。现代研究表明:骆驼血中白蛋白不仅明显高于其它动物,而且具有异常高生理活性。因此,驼血研究有利于合理、有效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 标签: 双峰驼 驼血 血清蛋白
  • 简介:饲草是人类发展畜牧业基础,饲草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饲草利用。建议,应当借助生物技术等不断提高饲草利用效率。

  • 标签: 饲草产品 生物技术 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