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最近推出AP系列新型环氧增剂。这种新型环氧增剂为分子结构中带有活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与环氧树脂相容性较好,以一定比例掺入低粘度双酚A型环氧树脂中,能与环氧树脂固化剂发生交联,成为环氧树脂固化物分子结构中的组成部分,赋予环氧固化物柔韧性,用量可随固化物柔韧性的要求在10%~30%范围内调节,并可用环氧树脂通用固化工艺成型,固化物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和粘接力。

  • 标签: 双酚A型环氧树脂 增韧剂 P系列 环氧树脂固化物 环氧树脂固化剂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
  • 简介:磷酸镁水泥(MPC)具有快凝快硬、早期强度高、流动性好等优点,但突出的高脆性问题严重限制了它的工程应用。综合国内外磷酸镁水泥韧性改善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磷酸镁水泥主要增改性方式聚合物乳液、短切纤维和纤维织物对磷酸镁水泥的增改性效果。聚合物乳液掺量较高时可改善MPC的变形、抗裂能力,但是会导致MPC早期工作性能和强度降低,限制了聚合物乳液在MPC增改性方向的应用;短切纤维和纤维织物对MPC的粘结性、抗裂性和抗冲击性能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采用高弹性模量纤维增有利于MPC在混凝土道路抢修、混凝土结构快速修补、隧道用喷射混凝土等方向的应用。

  • 标签: 磷酸镁水泥 增韧改性 聚合物乳液 短切纤维 纤维织物
  • 简介:本研究对3种低黏度添加剂作为2种环氧树脂体系增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2种环氧树脂体系1种为低活性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与胺类固化剂二乙基甲苯二胺体系,另1种为四缩水甘油基亚甲基二苯胺(TGDDM)环氧树脂与脂环族二胺类固化剂体系,所评价的增剂分别是端环氧基脂肪族聚酯型超支化聚合物、端羧基聚丁橡胶和端氧丙基硅氧烷。研究结果表明: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可有效增低交联度的环氧树脂体系,即DGEBA基树脂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添加剂对树脂体系的加工参数如黏度和凝胶时间无影响,当添加剂质量分数为15%时材料的断裂性能提高54%,同时对固化物的Tg无影响,该结果应归因于相分离产生的多相微粒形态能诱发粒子气穴化,同时使残余环氧树脂基本不溶解到固化后的连续环氧树脂基体中;橡胶类添加剂也可达到相同水平的增效果,但却会导致Tg下降10~20℃、初始黏度上升30%;硅氧烷类添加剂不能提高DGEBA基树脂体系的韧性,因为硅氧烷在环氧基体中分散性很差;对于TGDDM基树脂体系,3种添加剂均不能起到增作用。因为该环氧体系交联度过高而缺乏塑性形变。

  • 标签: 添加剂 黏度 增韧体系 环氧树脂体系 二乙基甲苯二胺 胺类固化剂
  • 简介:近年来,基于超支化聚合物(尤其是聚酯)的新型抗冲改性剂已有相关报道。由羟基、羰基以及环氧封端的超支化聚酯可以制备低黏度的共混物。加入少量这些聚酯就足以极大地提高共混物的韧性而不降低其强度以及玻璃化温度。超支化聚合物(HBP)的重要特征是其支化重复单元的极高支化度,以及聚合物核壳结构表面带有的大量功能性端基。由于高度支化的结构阻止了链缠结的发生,超支化聚合物通常在熔融态或溶液中显示出较低的黏度。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能主要受数目众多的端基影响,因此进行端基改性可以得到不同用途的超支化聚合物。

  • 标签: 超支化聚合物 增韧环氧树脂 嵌段共聚醚 核壳 反应性 超支化聚酯
  • 简介:氧化铝陶瓷材料在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但其韧性较低,还需进一步改进。在氧化铝陶瓷基体中加入金属相,可以提高其断裂韧性。综述了金属增氧化铝基混杂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裂纹桥联、裂纹偏转、微裂纹增等金属粒子增陶瓷的增机制以及氧化锆增氧化铝陶瓷的增机制。研究了混杂复合材料中界面结合情况对其韧性的影响。同时提出用定向凝固的方法制备氧化铝基陶瓷混杂复合材料的展望。

  • 标签: 氧化铝陶瓷 复合材料 增韧 界面
  • 简介:全面评述了7xxx系铝合金氢(HE)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氢机理以及氢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几种重要的测试方法。针对目前研究工作中尚未从理论上揭示氢本质这一突出问题,指出了今后7xxx系铝合金氢问题的研究方向,同时结合前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相关建议。

  • 标签: 7XXX系铝合金 氢脆 应力腐蚀开裂(SCC)
  • 简介:1种半结晶聚合物,全规聚(苯基-乙二醇基醚)(i-PPGE)被用来改性环氧树脂(1,8二氨基-p-甲烷(MNDA)和4,4’-二氨基二苯砜(DDS)用作固化剂)。在MNDA固化的树脂中,当树脂混有5%的i-PPGE时,分散相为直径0.5-1.0um的环形颗粒。在DDS固化的树脂中,分散相的粒径分布更密。这种区别归因于固化剂的反应活性以及固化机理不同。通过动力学分析,发现在MNDA固化体系中,i-PPGE比DDS固化体系的结晶度更低,尽管用这2种固化剂固化的改性树脂在形态和微观结构上有明显区别,但i-PPGE的增效果是相似的。当掺入5%的增剂后,分别用DDS和MNDA固化的树脂,其临界应力密度因子(KIC)分别提高了54%和53%。i-PPGE和典型的增剂端羧基丁腈橡胶在增环氧树脂的效果上是一致的。i-PPGE的优势在于对树脂的模量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较小,但这种改性剂引起弯曲强度的下降。

  • 标签: 环氧树脂 固化机理 结晶度 结构表征 改性剂 弯曲强度
  • 简介:用聚邻苯二甲酸乙酯(PEP)和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改善甲基六氢化邻苯二甲酸酐固化的3,4-环氧基环己甲酸3’,4'-环氧基环己甲酯脂环族环氧树脂(Celoxide2021TM)的脆性。芳族聚酯在没有溶剂的情况下可溶于环氧树脂中,也是固化环氧树脂有效的增改性剂。例如,固化树脂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PEP(MW,7400)就使断裂韧性增加130%,并且没有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损失。根据改性的环氧树脂体系的形态及动态的粘弹性行为讨论了这一增机理。

  • 标签: 脂环族环氧树脂 环氧基 增韧改性剂 邻苯二甲酸 共聚聚酯 乙酯
  • 简介:一项新的研究证实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电池,该技术能用来开发碳中性甚至碳负性的电动汽车,它们在运行时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这项研究是由范德堡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合作进行,研究内容发表在期刊《ACSCentralScience》上,论文介绍了石墨电极怎样能被大气中的碳材料替代。

  • 标签: 二氧化碳 绿色电池 大气 CENTRAL 华盛顿大学 环境友好
  • 简介:根据固体和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理论),分别计算了静压法和爆炸法合成金刚石过程中石墨和金刚石的价电子结构,获得了超高温高压下石墨和金刚石12组不同组合晶面间的价电子密度,结果表明,采用静压法合成金刚石.石墨/金刚石晶面的电子密度差均大于10%,说明其晶面的价电子结构差异太大,不能诱发石墨向金刚石的直接转变。而采用爆炸法合成金刚石,石墨结构理论键距和实验键距差是0.1073nm,明显大于稳定的价电子结构键距差的最大值(0.005nm),因此,爆炸法条件下,石墨的价电子结构不稳定,主要因为超高温高压下,石墨先分解出亚稳相后再转变成金刚石结构。

  • 标签: 石墨 晶格常数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 简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许智、王文龙、白雪冬、王恩哥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在生长单壁碳纳米管过程中,原位进行硼(B)、氮(N)共掺杂,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硼、氮共掺杂使金属性碳纳米管转变为半导体。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和同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本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AdvancedMaterials20,3615(2008)上。AsiaMaterials对该成果以标题“Dopingcarbonnanotubes”作为研究亮点进行了报道。

  • 标签: 单壁碳纳米管 共掺杂 半导体 金属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国家实验室
  • 简介:玻璃化转变是决定聚合物改性与加工等综合性能的重要环节。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NPT(等温等压)正则系综,研究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BS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43.7K,与前人实验结果较为吻合;二面角扭转能、非键能及分子内氢键强度在243.7K附近发生突变,对PBS的玻璃化转变行为起到重要作用,是导致PBS出现玻璃化转变的根源之一。

  • 标签: 分子动力学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玻璃化转变 力场能量项 氢键
  • 简介:从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历史和"中国制造"崛起的经验来看,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变"Z"型产业链为"L"型和"C"型.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过程中,北京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应该而且有能力抓住制造业转型的大好时机,重点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实施"引擎行动",促进北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中国制造业向"L"模式转变的支撑者和推动者.

  • 标签: 北京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制造” 发展 中国制造业 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