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使用Rancimat法测试VE、茶多酚、大豆卵磷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及其复合对猪油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以期研究四种抗氧化剂及复合在猪油中的抗氧化能力,并使用Schaal烘箱法测试复合抗氧化剂对猪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VE、茶多酚、大豆卵磷脂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四种抗氧化剂对猪油都具有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能力排序为:VE(纯度:98%)〉大豆卵磷脂(纯度:62%)〉茶多酚(纯度:95%)〉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比较VE与其他种抗氧化剂复合时猪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发现当使用300mg/kg大豆卵磷脂与300mg/kgVE复合时,猪油的氧化诱导时间最长,达到16.34h,在60±1℃下,是否添加抗氧化剂对猪油的酸价影响较小,且远小于国标要求的最大值。但添加大豆卵磷脂与VE复合抗氧化剂后,猪油的过氧化值变化速率明显降低,且抗氧化效果好于单一抗氧化剂。因此VE大豆卵磷脂复合天然抗氧化剂对猪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并且具有价格便宜、安全健康的特点。

  • 标签: 猪油 复合抗氧化剂 大豆卵磷脂 VE 氧化诱导时间
  • 简介:目的了解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剂化合的使用情况,为修订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及完善其配套质量规格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食品分类体系,于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随机采集我国市售各类预包装食品样品3760份(不包括13.0特殊膳食用食品以及12.01盐及代盐制品等),分析其中各强化剂的化合来源,统计各强化剂化合的使用频次。结果从3760份调查样品中分离出强化食品样品489份,所有强化剂化合的累计使用频次2689次,在GB14880-2012附录B及其后续增补公告的133种强化剂化合中,52.6%(70/133)的化合使用频次高于1次,但也存在47.4%(63/133)的化合使用频次为0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中,47.6%(30/63)的化合没有相应的质量规格标准,52.4%(33/63)的化合尽管有配套质量规格标准,但可能由于强化成本较高、产品不易保存以及生物利用率较低等因素影响,也很少使用。结论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剂化合的使用情况和质量规格标准现状,为GB14880-2012的修订提供资料支持,对于没有质量规格标准的物质,建议在标准制定时尽快完善,同时也建议在GB14880-2012修订时进一步评估现有的化合名单。

  • 标签: 营养强化剂 化合物 食品安全标准 调查 预包装 食品
  • 简介: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透骨香果花青的超声-振荡提取工艺。以花青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RSM对花青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回归方程和响应曲面分析,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60%乙醇中盐酸含量0.15%,液料比为30∶1,在水浴温度为59℃下超声40min,再在室温水浴下振荡62min。以此条件提取花青得率为(46.61±1.54)mg/g,与理论预测值仅相差2%~4%。

  • 标签: 透骨香 花青素 响应面法 超声-振荡辅助提取 优化
  • 简介:基于表面活性剂能提高荧光强度,分散液相微萃取能提高萃取率,建立测定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荧光分光光度法。讨论了溶剂种类,优化了测定温度、缓冲溶液、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对过氧化苯甲酰荧光强度的影响;讨论了萃取剂、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结果表明:无水乙醇溶液,冰浴,不加缓冲液,加100μL吐温-80(2g/L),用70μL二氯甲烷做萃取剂和140μL乙腈做分散剂,超声1min对小麦粉样品进行预处理。在1cm微量比色皿中,激发波长(λex)为285nm,于发射波长(λe_m)310nm处读出荧光强度。在0.17~6.00μg/mL范围内,过氧化苯甲酰浓度与其荧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0.2028mg/kg。加标水平在1.29~2.55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96.9%~105.6%,RSD为5.80%~6.80%(n=3)。新建方法可用于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测定。

  • 标签: 过氧化苯甲酰 分散液相微萃取 荧光分光光度法 吐温-80 小麦粉
  • 简介:目的:研究虎舌红根中槲皮提取量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虎舌红根为原料,优化超声波提取槲皮工艺条件,并与常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同时研究不同采收季节虎舌红根中槲皮含量变化规律。结果:料液比为1∶30(g/mL)、乙醇体积分数为60%、超声功率为200W、提取时间为65min,此工艺条件下,虎舌红根中槲皮提取量为(8.93±0.23)mg/g,高出乙醇加热回流法2.41mg/g;春、秋两季槲皮含量水平较高,而冬、夏两季较少,在1月份含量最低。结论:为提高虎舌红的附加值及合理选择采收时间提供依据。

  • 标签: 虎舌红 槲皮素 超声波提取
  • 简介:目的对2015年水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我国居民水产品膳食中二氧化硫暴露水平及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潜在风险。方法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允许使用二氧化硫的最大使用量和现有我国居民水产品实际的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对我国居民全人群及各组人群通过水产品摄入二氧化硫的水平进行估计,并与国际组织制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进行比较。结果水产品二氧化硫残留值高于CAC规定的二氧化硫最大使用限量(30mg/kg)的占总样品量的12.70%(79/622);其中海米类二氧化硫残留情况最严重,残留量P95值为413.25mg/kg,占CAC限量的1377.50%。城市和一类农村人群,以及男女各年龄组人群以二氧化硫含量最大值得出摄入量不同程度超过ADI,提示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其中海米类的贡献率最高。结论我国居民全人群通过水产品摄入二氧化硫的水平基本处于安全水平。但是,目前我国水产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情况较为普遍,部分产品残留水平较高的现象应予以关注。

  • 标签: 水产品 二氧化硫 亚硫酸盐 膳食暴露 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
  • 简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柑橘-巨峰葡萄酒、柑橘-夏黑葡萄酒和柑橘-玫瑰香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种柑橘-葡萄酒中共分离鉴定出43种香气化合,其中包含酯类、醇类、酸类、醛类、酮类等。主要的香气贡献成分是酯类化合,相对含量在43.90%~64.77%之间,其中主体香气成分有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丙酸-2-苯乙酯、棕榈酸乙酯、3-甲基-2-丁醇、苯乙醇、异戊醇、乙酸、己酸、2,3-二甲基-5-异丙烯基-环己酮-1等,这些成分是决定柑橘-葡萄酒酒香和果香的重要组分。而柑橘-夏黑葡萄酒中这类化合含量最高,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因此,川南地区宜选夏黑葡萄用于柑橘-葡萄酒的制作。

  • 标签: 柑橘-葡萄酒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简介:本刊韩国讯:2017年12月1日,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日本食品化学新闻社、日本食品添加协会和韩国食品产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中日韩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齐庆中理事长、杜雅正副理事长及孙瑾副秘书长,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局长KimDuk-ho先生、韩国食品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光浩先生、执行理事高学洙先生。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法规标准 食品化学 李光浩 执行理事 食品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