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概述了造纸湿强的技术现状和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传统造纸湿强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以及羧甲基纤维素(CMC)和改性壳聚糖等环保造纸湿强对纸张湿强性能的影响及机理,介绍了聚羧酸、阳离子淀粉、纳米微晶纤维素和海藻酸钠作为造纸湿强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归纳了它们的优缺点,以期为造纸湿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湿强剂 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 羧甲基纤维素 壳聚糖
  • 简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化纤产品内需消费将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我国化纤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化纤差别化程度的加大,化纤行业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市场容量巨大。复合短纤维作为一种差别化、功能的化纤品种。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干人们的生活、工业、医疗、光电通讯等领域.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纤维材料。并不断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 标签: 复合短纤维 江南 化纤产品 相关产业 国民经济 持续增长
  • 简介:通过乳液双酚A环氧树脂(BAE)对聚乙烯亚胺(PEI)进行改性,制备出了具有强阳离子性和反应活性的改性PEI纸张增强。讨论了增强组成、添加量和助留添加量等因素对纸张强度的影响,并用SEM对纸样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AE树脂的引入可增加聚乙烯亚胺分子与纸纤维的结合强度,改性PEI可使纸张湿强度从14.46%提高到21.65%,环压指数提高42%;SEM分析表明,纸张断裂是由纤维断裂引起的,为改性PEI可增加纤维间的结合强度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聚乙烯亚胺 环氧树脂 纸张增强剂 环压指数
  • 简介:<正>人民政协报财经周刊2012-2-08报道:我国造纸业目前呈现三大特征造纸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自2007年起,我国造纸行业进入到整体过剩时期,供给缺口消失,行业竞争

  • 标签: 造纸产业 供给缺口 基础原材料 人民政协报 循环经济 经济增长
  • 简介:采用pH敏感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作为乳化,制备了Pickering十八烯基琥珀酸酐(ODSA)施胶乳液,研究了pH值、纳米SiO2颗粒用量对ODSA乳液稳定性、形态、动力学稳定性和施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敏感纳米SiO2可以用于制备均一稳定的PickeringODSA乳液;随水相pH值的增大,ODSA乳液稳定性逐渐提高;此外,ODSA乳液作为一种剪切稀释流体,还具有修复功能。

  • 标签: pH敏感型 纳米二氧化硅乳化 Pickering乳液 ODSA施胶剂乳液
  • 简介:<正>进口成本大幅下降,人民币升值带来价值重估我国生产高质量纸张的企业在制造过程中高度依赖纸浆和废纸进口,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且升值压力继续加大的趋

  • 标签: 人民币升值 进口成本 制造过程 继续走
  • 简介: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了尾巨桉新鲜木片与陈旧木片的出粒子特征及其微/纳米粒子在常规溶剂抽提和超声波、冷冻、微波预处理抽提中的出规律。结果表明,常规溶剂抽提时,新鲜木片出的纳米粒子(粒径〈100nm)在体积和粒子数上大于陈旧木片,而大于91.3nm的粒子在体积和粒子数上小于陈旧木片;随着抽提时间的延长,尾巨桉新旧木片中抽提物的出量均呈增加趋势。超声波、冷冻与微波预处理可降低尾巨桉新旧木片出粒子的集聚程度,提高抽提物出量,其中超声波预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

  • 标签: 尾巨桉 微/纳米粒子 超声波 冷冻 微波
  • 简介:以纤维素为骨架,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接枝共聚方法在85%磷酸溶液反应介质中合成了pH值敏感水凝胶(C-gAA)。主要研究了C-g-AA水凝胶的pH值敏感性及在不同pH值溶液(pH值分别为1.15,6.86,11.05)中的胀可逆性和胀动力学行为,并与在去离子水中的胀行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g-AA水凝胶的胀比随着凝胶中AA组分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73%;水凝胶溶胀具有明显的pH值敏感性,当pH值〉7时达到胀平衡,水凝胶对pH值的胀可逆性良好;不同pH值溶液中的胀动力学表明,胀初期水分子在水凝胶中的扩散行为可用non-Fickian扩散定律来描述,整体胀行为满足Schott二级动力学方程,而在去离子水中,水凝胶溶胀初期的扩散特征指数同样保持稳定,但整体胀行为却不遵循Schott二级动力学方程。

  • 标签: pH值敏感性 溶胀动力学 水凝胶 纤维素
  • 简介:对热置换麦草乙醇法制浆黑液中的出木素进行了分级分离提纯,并采用FT-IR、^13C-NMR等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木素中由于温度变化析出的部分占有很大比例,当温度降至50℃时,黑液中可溶解的木素达到了总量的29.7%。一部分β-O-4结构的木素随着木素大分子的出转移到乙醇溶液中,而不是在发生断裂后再溶于蒸煮液中。在出木素中,低分子质量部分中包含了更多的羟基和羰基结构,其中包括大量的共轭羰基结构。伴随着α-O-4键的断裂,部分Cα上发生了与芳香环的缩合反应。

  • 标签: 溶出木素 分级 结构 乙醇法制浆 热置换
  • 简介:以马来酸酐、聚乙二醇1000、氯磺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了反应乳化马来酸聚乙二醇酯硫酸钠(MP),然后以MP、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制备了苯丙表面施胶.以FT-IR和TEM对合成的表面施胶进行了结构表征,FT-IR分析表明苯丙表面施胶具有预期的共聚物结构;TEM分析显示其乳液微粒呈球形,微粒直径约为145nm.对比自制苯丙表面施胶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OP-10形成的乳胶膜的耐水性(自乳胶膜形成后15天测试2种乳胶膜的吸水率分别达到19.1%和44.2%)可知,自制苯丙表面施胶形成的乳胶膜具有很好的耐水性.与未施胶纸及采用市售产品和进口产品进行表面施胶的双胶纸相比,利用自制苯丙表面施胶和表面施胶淀粉复配对双胶纸进行表面施胶后的纸张的抗水性能和强度性能明显提高.

  • 标签: 反应型乳化剂 表面施胶剂 双胶纸 结构表征
  • 简介:介绍了制浆废液木质素的结构特征、不同改性方法制备的木质素类固沙的结构与固沙效果,并提出了木质素类固沙的改性研究思路。制浆废液中木质素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改性后可提高沙子或土壤的抗压强度、抗风蚀强度、聚集体的含量等,因而在防风固沙方面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木质素 制浆废液 化学结构 固沙剂 改性方法
  • 简介: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酸十八酯(OA)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法制得疏水缔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DO)絮凝。研究了聚合物组成、pH值、添加量等因素对造纸白水絮凝效果的影响,同时讨论了特性黏数与聚合工艺的关系。较佳的实验条件为:聚合温度45℃,反应时间12h,OA摩尔分数1.5%、DM-DAAC摩尔分数10%、引发用量0.03%、添加量20mg/L、pH值6.0,PADO的特性黏数约为380mL/g,透光率99%,CODc,去除率82%以上。实验表明,该疏水缔合絮凝对造纸白水具有明显的絮凝效果。

  • 标签: 絮凝剂 疏水缔合 CPAM 造纸白水 自由基胶束共聚
  • 简介:在不同的水解温度和时间下对相思木进行水预水解处理,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水解液中单糖和低聚糖含量以及水解物料中葡萄糖和木糖保留率,以研究水预水解温度和时间对相思木半纤维素水解出和解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预水解温度170℃、水解60min时,水解液中总低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17.29g/L,其中低聚木糖含量为12.45g/L;水预水解温度170℃、水解80min时,水解液中总糖含量达到最大值25.86g/L。水解液中总低聚糖和总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再提高水解温度和延长水解时间,虽然可提高原料中半纤维素出量,但水解液中总低聚糖和总糖含量降低。

  • 标签: 水预水解 相思木 半纤维素 低聚糖
  • 简介:<正>自上世纪中期,国外一些国家如日本、俄罗斯等,已将壳聚糖作为纸张施胶应用于生产。研究者将壳聚糖加入到造纸原料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纸张的抗水性、阻水性;并改善纸张的印刷质

  • 标签: 施胶剂 纸张生产 造纸原料 阻水 松香胶 特种纸
  • 简介:利用脂肪酶结合表面活性对树脂模拟物进行处理,选出合适的表面活性并确定其用量,进而对马尾松TMP浆进行处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甘油三酸酯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进一步表面活性处理后,甘油三酸酯的降解率由脂肪酶处理后的8%提高到26%。

  • 标签: 脂肪酶 表面活性剂 紫外分光
  • 简介:以碱木质素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新型阳离子木质素季铵盐絮凝(QL)。并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同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QL对4种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达92%以上。通过比较QL与阴离子木质素的絮凝效果以及对絮体微观形貌的表征,初步探讨了QL的絮凝机理。

  • 标签: 木质素季铵盐絮凝剂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 合成 絮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