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工业用地所引发的慢发性技术灾害给城镇居民的健康以及地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目前发达国家对于慢发性技术灾害用地的治理与修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基于美国近40年污染工业用地修复的实践,探讨了美国工业用地修复的主体、资金、技术策略以及再开发因素。并选择了3个不同背景、条件与规模的污染工业用地修复案例详细阐析,案例研究表明,慢发性技术灾害工业用地的修复是多主体、跨专业协作努力的过程与结果,规划及早介入修复与再开发过程,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可为我国大量慢发性技术灾害工业用地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工业用地 慢发性技术灾害 规划修复
  • 简介:许多特大城市发展存量开发重要制度的变迁是政府与市场博弈的结果。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考虑其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平衡,工业用地的更新导向即是综合平衡长期的税收收益与短期的土地收益的结果。而且政策对工业用地更新的空间形态也产生影响,通过对空间指标、自持比例、使用年限、土地管理等多方面的政策调整,工业园区的形态变迁先后经历了三代历程,从卖地到卖楼再到卖园。以上海为例,解说上海工业用地更新的制度变迁,同时结合不同时期上海的工业园区建设,探讨制度变迁对园区空间形态的影响。

  • 标签: 工业用地更新 制度变迁 形态变迁 上海
  • 简介:如何推动城市老工业区转型升级以及如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江苏省新沂市城西片区工业基地为例,分析了城西片区的历史由来、现状特征及主要问题,提出了对接周边功能、提升土地价值和明确功能导向三个方面的发展策略;同时,立足"水绿交融、核心驱动、轴线拓展、绿廊贯穿、片区联动"的总体构思,加快新城中心区、新戴运河走廊、创新创业新天地、工业遗址公园和国际商贸城的建设,以期塑造"一区、一廊、一地、一园、一城"的特色空间系统。

  • 标签: 城市转型 老工业基地 城市设计
  • 简介: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我国汉语地名国际单一罗马化政策进行研究发现,尽管专名音译规则毋庸置疑,但通名音译规则的科学性、必要性及有效性值得商榷。通名音译曲解了地名国际标准化之初衷,有悖于翻译学的基本原则,不仅无助于保护汉语的纯洁性,而且会给当前的国际化带来"逆效应"。我们应该在地名的国际化过程中,兼顾本族文化保护及国际化发展需要,对现行地名翻译政策进行反思,坚持"名从主人,译从客便"的原则,音译专名,意译通名。

  • 标签: 地名 国际化 通名 音译 意译
  • 简介: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镇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专家、学者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结合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文献分布、保护的必要性、保护的对象、内容、原则、方法与措施等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分析其不足,由此提出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 标签: 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与发展 保护原则
  • 简介:我国传统地名中获取借鉴,为当前城市规划师进行地名规划提供指引。主要以上海为例,采用深入的案例分析法,归纳出我国传统地名的优秀特质:地名来源上因地多元,注重延续、借用更早的地名,部分地名具有多层次的含义。地名文化上雅俗结合,部分地名上体现了雅俗充分的碰撞与融合,具体分从雅到俗、从俗到雅两种转换方式。地名分布上有机自然,遵从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真实逻辑。同时,与部分新规划地名进行了对比。最后,总结出了传统地名特质对当前地名规划的8点启示。

  • 标签: 传统地名 地名规划 城市规划
  • 简介:历史滨水工业区是城市的缩影,对其进行保护更新,使其适应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并延续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以上海市杨浦滨江(南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为例,探寻在尊重城市原有历史文脉的前提下城市滨水工业区的开发策略。

  • 标签: 城市更新 历史文脉 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