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从“十二五”开始,辽宁省出台了多条流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要求,导致危建统计过多,杂项、未集中和未优先考虑的部分会影响决策。本文以辽河流为例,通过分析主要河流的险工险段成因,综合考虑涉及的多方面因素,对险工险段进行分类,得出险工险段分类排查结果,明确不同情况下险工险段地域的相关治理措施,为辽河流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 标签: 辽河流域 主要河流 险工险段 治理措施
  • 简介:Thedrivingfactorsofrunoffchangescanbedividedintoprecipitationfactorandnon-precipitationfactor,andtheycanalsobedividedintonaturalfactorandhumanactivityfactor.Inthispaper,thewaysandmethodsofthesedrivingfactorsimpactingonrunoffchangesareanalyzedatfirst,andthenaccordingtotherelationshipbetweenprecipitationandrunoff,theanalyticalmethodaboutimpactsofprecipitationandnon-precipitationfactorsonbasin'snaturalrunoffisderived.Theamountandcontributionratesofthetwofactorsimpactingonnaturalrunoffbetweeneverytwoadjacentdecadesduring1956-1998arecalculatedintheYellowRiverBasin(YRB).Theresultsshowthattheamountandcontributionrateofthetwofactorsimpactingonnaturalrunoffaredifferentindifferentperiodsandregions.FortheYRB,thenon-precipitationimpactispreponderantfornaturalrunoffreductionafterthe1970s.Finally,bychoosingmainfactorsimpactingonthenaturalrunoff,oneerrorback-propagation(BP)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modelhasbeensetup,andtheimpactofhumanactivitiesonnaturalrunoffreductionintheYRBissimulated.Theresultshowsthatthehumanbackgroundof1956-1979.

  • 标签: 黄河流域 径流 流量变化 自然因素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大渡河流强震和弱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发现,大渡河流的强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对梯级水电站的影响显著。大渡河流内的强震大部分以丛集的方式发生,其地震丛集的强度、频度和时间间隔都比较高,而且强震丛集密集发生的地方与大渡河梯级水电站的距离较近,因此,在大渡河流梯级水电站地震安全综合防御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强震丛集的发生特征。

  • 标签: 流域 地震活动性 梯级大坝系统 强震丛集事件
  • 简介:河流湿地是丝绸之路文化孕育和发展的摇篮,对河西走廊的天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开展了黑河流湿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了黑河流的各类湿地面积和湿地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黑河流有2大类13种湿地类型,湿地总面积为170411.62hm2。黑河流天然湿地面积为159701.17hm2,占流域湿地总面积的93.71%。在各类型天然湿地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高寒湿地,高寒灌丛、沼泽化草甸面积达80932hm2,占黑河流湿地总面积的47.49%,其次依次是河流、沼泽和湖泊。黑河流湿地以高寒湿地为主。黑河流人工湿地面积为10710.45hm2,占流域湿地总面积的6.29%。

  • 标签: 黑河流域 湿地 资源 分布特征
  • 简介:为探索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文极值的非平稳性和预测方法,建立了水文极值非平稳广义极值(GEV)分布的统计预测模型。利用1952—2010年淮河上游流域累计面雨量和流量年最大值资料、同期500hPa环流特征量资料以及17个CMIP5模式对环流特征量的模拟结果,筛选出对水文极值影响显著的年平均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作为GEV分布参数的预测因子。分析了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006—2050年淮河上游流域水文极值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0年以下与10年以上重现期的水文极值在非平稳过程中呈现前者下降而后者上升的相反变化趋势;多模型预测的集合平均在未来情景中均呈现上升趋势,情景排放量越大增幅越大,重现期越长增幅也越大。与极值的常态相比,极值的极端态更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 标签: 气候变化 淮河流域 水文极值 广义极值分布
  • 简介:利用海河流10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海河流过去47年中降水极值时空变化趋势,从降水极值变化的角度解释了海河流旱涝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年来,海河流的降雨量、小雨日数、暴雨日数、湿涝事件、日最大降水量均表现出明显减少趋势,干旱事件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加剧了海河流干旱化程度。海河流降水极值空间变化趋势在大部分区域表现为干旱化倾向,尤其是在海河流东南部区域干旱化程度最为显著。降水的极值变化致使降水时空分布变得更加不均匀,使得海河流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对流域内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海河流域 降水极值 时空变化 变化趋势
  • 简介:利用中国1956—2008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全国主要河流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年最大日降水量、年暴雨(日降水量≥50.0mm)日数的多年平均状况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53年,全国平均年最大日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但全国范围内多数气象站点年最大日降水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并存在南方流域增加、北方流域减少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特征在2001年以来表现更加突出。全国平均年暴雨日数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20世纪90年代最多,70年代最少。空间上,我国南北方流域年暴雨日数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南方流域多呈上升趋势,北方流域呈减少趋势。

  • 标签: 流域 暴雨日数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中国
  • 简介:摘 要 2005年 8月 12-13日,受台风与低槽远距离相互作用,滦河流出现了一次强降雨过程,降雨中心主要集中在洒河、柳河、武烈河、老牛河和瀑河。雨量超过 100毫米以上的雨量站达到 11个,降水总量及单站降雨量均创近 7年来的最高记录。本次降水遵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科学调度,成功实现洪水资源化。机组发电保证率 100%,避免弃水 0.9亿立方米,可为我局增加直接经济效益 1583万元,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洪水资源,使引滦枢纽工程在之后 2年内有充足的水源供给天津市、唐山市,为确保津、冀地区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 标签: 滦河 暴雨 副高 台风 防汛调度
  • 简介:从湿地生态评价体系和湿地生态评分标准入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黑河流中上游具有代表性的8个较大湿地区域进行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河流中上游湿地生态功能依次为:祁连冰川湿地功能最好;高山灌丛草甸湿地次之;黑河干支流沿岸湿地区、肃南明海湿地、临泽双泉湖草本沼泽、民乐永固沼泽湿地的生态功能有所退化;甘州区城郊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高台盐田湿地功能退化较为严重.这一结论可为黑河流湿地资源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生态功能评价 AHP 黑河流域中上游
  • 简介:格尔木河流属干旱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水资源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需的宝贵资源,也是维持绿洲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制定中、远期流域用水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是格尔木河流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适合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确保水资源长期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格尔木河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格尔木河流域 水资源 规划 预测分析
  • 简介:以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1~2001年的气象资料为数据基础,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1998年推荐使用的Penman-monteith模型,并以GIS技术为手段进行黄河流气候水分盈亏的时空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干旱缺水是一种普遍现象,气候水分盈亏量在空间上总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自南向北、自东向西气候水分亏缺量呈逐渐增大趋势,大部分地区全年气候水分亏缺量介于200600mm之间;就季节分布而言,水分亏缺的主要时期在春季和初夏,亏缺量一般在180~300mm之间;就典型站点气候水分盈亏量逐月变化而言,存在着区域差异。研究结果和结论对区域充分发挥水分利用效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气候水分盈亏 时空格局 黄河流域
  • 简介:【摘要】永定河引黄入京生态补水,是将永定河恢复成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的重要措施,也是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必要基础。文章简要阐述了永定河北京段生态补水的实施背景,论述了永定河北京段生态补水的实施情况,总结了永定河北京段生态补水的取得成效,提出了永定河生态补水的几点建议: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的理念;开拓“以水开路,用水引路”的新思路;创新生态补偿办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流域防洪安全,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 标签: 永定河流域 生态补水 思考建议
  • 简介:摘要:围绕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行业视角深入开展交流,为黄河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和流域高质量发展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积极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智力、科技和决策支撑。本文基于黄河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展开论述。

  • 标签: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 简介:根据野外7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2×2列联表的X^2检验方法、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了山西壶流河流湿地植被33种优势种,共528个种对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X^2检验有209个种对呈正相关,其中极显著正相关种对16个(n=70,P〈0.01),显著正相关种对21个(n=70,P〈0.05),共占总对数的7.01%;317个种对呈负相关,其中显著负相关种对3个(n=70,P〈0.05),占总对数的0.57%;2个种对不相关,正负相关比为0.6593,显著种对共占总对数的4.54%;Pearson相关分析中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有20个(n=70,P〈0.01),显著相关的种对有11个(n=70,P〈0.05),全部为正相关,共占总对数的5.87%;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207个种对呈正相关,其中极显著的种对有34个(n=70,P〈0.01),正相关显著的种对有22个(n=70,P〈0.05),共占总对数的10.61%,321个种对呈负相关,负相关显著的种对16个(n=70,P〈0.05),占总对数的3.03%,正负相关比为0.6448,显著种对占总对数的7.20%,群落优势种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按照33个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它们被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水烛生态种组(Typhagroup)、鹅绒委陵菜生态种组(Potentillagroup)和赖草生态种组(Leymusgroup)。

  • 标签: 壶流河湿地 种间关系 X^2检验方法 Pearson相关系数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 简介:摘要:新时期社会发展下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黄河流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在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上还面临很多问题。下面文章就结合黄河流情况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 简介:利用锡林浩特气象站1990-2013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得出锡林河流地区气候在20世纪90年代为暖湿;21世纪10年代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利用GIS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锡林河流景观类型的转移变化特征;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的方法,得出锡林河流除景观蔓延度指数减少外,其余景观格局指数均有所上升,表明区域整体景观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特征.分析流域的气候变化对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得出锡林河流近二十多年来的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的规律基本吻合,气候暖干化导致锡林河流景观格局破碎化,土地资源盐碱化,生态环境恶化.

  • 标签: 气候变化 锡林河流域 景观格局 时空动态
  • 简介:根据IPCC全球气候变化情景,分析了石羊河流未来可能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流域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利用宏观经济水资源模型,研究了不同径流变化情景对石羊河流治理规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若石羊河流未来径流量减少15%,对流域现状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经济影响将分别为29.8%和7.2%。石羊河综合治理可提高流域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减小气候变化对流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 标签: 石羊河流域 流域治理 气候变化 影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