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在东南亚至日本海底光缆汕头段(300m水深以浅)路由勘察中所获得的多波束、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柱状取样等资料,结合勘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路由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该段路由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此段路由在大陆架区域路由条件较好,适合海底光缆的铺设;在大陆架与大陆坡结合带路南条件相对较差,应做好应对措施。

  • 标签: 海底光缆 路由勘察 路由条件 侧扫声纳 底质
  • 简介:本文是在系统调查和收集各类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垃圾场地固有的防污性能和垃圾场与地下水水源保护区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垃圾场地内在风险采用灰色聚类法进行评价。垃圾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可以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城市生活垃圾 地下水源保护 污染 风险性评价
  • 简介:介绍了考虑斜井三维渗流影响的不稳定产能评价方法和两个现场应用井例。经与试油实测产量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计算储层产能,避免了以往采用直井模型方法评价斜井储层引起的较大误差,可用于指导斜井生产施工和开发开采。

  • 标签: 斜井 不稳定产能 现场应用
  • 简介:采煤塌陷是煤矿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社会各界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整治方法,文章基于这些已有的方法,提出了定量化的采煤塌陷区整治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关店乡总体规划中对丁集煤矿采煤塌陷区整治方法的选择上,从而为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塌陷区 整治方法 评价指标 关店乡
  • 简介:本文在介绍了巴山锰矿带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典型锰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论述,重点探讨了锰矿层剖面结构特征、磷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详细介绍了“分层取样法”在重庆城口地区锰矿资源潜力评价中的效果。

  • 标签: 城口地区 锰矿床 地质特征 分层取样法
  • 简介:分析了常规压力平方方法应用在复杂气藏评价时的局限性,提出了适合凝析气藏、变形介质气藏和含水气藏等复杂气藏的拟压力,给出了适合这些气藏产能评价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分析方法低估了高压气井的产能,如果忽视复杂气藏测试期间储层的气水或气油等多相流动特征及孔隙度、渗透率随压力降低现象,将不能准确制定这些复杂气井的配产措施,而采用拟压力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反映储层实际渗流特征。该方法对合理评价复杂气藏储层的生产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 标签: 凝析气井 变形介质 含水气藏 拟压力 产能评价
  • 简介:2010年夏季,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调查,共设置采样点160个,选取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4项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WQI)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达标率77%,超标的评价因子为氮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和生产、生活废水;水流流速、沉积物性质和周围环境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淮河 水质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 简介:本文提供了—种用刊耳价印度南著昵尔吉里丘陵运错涨自然边坡滑坡灾害的定量陡型。灾害评介听需数据灼辫;分来自于历史记录。为了进行灾害模拟,根据相关技术报告以及1987年至2007年21年间的有效的公路和铁路维护记录,编制滑坡编录图。大多数滑坡是由降雨诱发的浅层岩屑推移滑动和泥石流滑动。在这些自然边坡发生的滑坡事件尚属首次。通过把现存滑坡源区作为因变量和把边坡倾角、方位、风化层厚度和土地使用作为自变量,利用一种逻辑回归模型计算每个象元滑坡的空间概率。利用首次诱发自然边坡发生滑坡事件所需的降雨临界值的超载概率,直接评估滑坡的瞬时概率。把滑坡大小概率评估为滑坡体积(滑坡量级的替代项)的频率百分比,随后把这些百分比值表示为概率。通过假定3种概率之间的独立性获得滑坡灾害的定量评估,例如滑坡体积、建模期间内滑坡存在的综合概率,以及滑坡开始的空间概率。利用在2008至2009年期间发生的降雨和滑坡事件相关数据来验证这些模型。共获得了12种特定的滑坡灾害图,分别考虑了6个时期(1、3、5、15、25和50年)和2个滑坡体积(体积超过1,000m^3和10.000m^3.

  • 标签: 滑坡灾害 运输通道 印度 逻辑回归模型 概率评估 摘要
  • 简介:龙门山地区不仅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腹构造及其断裂体系也复杂多样,使构造地震成像困难。因此,近十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勘探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在矿山梁、天井山等复杂构造区的二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了基于地表条件的动态观测系统设计和宽线组合高覆盖采集技术,发现了一批潜伏构造,但是其构造复杂带的准确成像仍然存在问题;2007年,开始对三维勘探“禁区”的龙门山南段莲花山-张家坪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攻关,逐渐形成了有效的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处理及解释的配套勘探技术,使山前带逆掩推覆构造成像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强钻井跟踪地震地质评价工作以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加速了龙门山山前带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

  • 标签: 龙门山 复杂构造 地震勘探 构造成像 钻井跟踪评价 进展
  • 简介:根据"郑州市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二期)"综合目标区断层最大潜在地震判定结果,郑州市近东西向断裂有老鸦陈断裂和上街断裂等。老鸦陈断裂第四纪不活动,上街断裂等可能具有发生5—5.5级地震的能力。为了得到最大地震的发震概率,划分了统计区及潜在震源区,得到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及空间分布函数。最终得出了郑州市断裂未来50年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6%,未来100年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11%。

  • 标签: 郑州市 断裂探测 地震危险性评价
  • 简介:随着油井设计和开采技术的进步,致密油藏(绝对渗透率低于1mD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结合使用长水平井钻井技术与多段水力压裂技术(多段压裂水平井),可以极大地提高这类油藏一次采油的产量。然而,这类油藏的有效渗透率很低,油井很难维持较高产量,因而在开发达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适合的EOR技术。文中研究了致密油藏CO2混相驱和水气交替注入开发技术。有关这两项提高采收率采油技术在常规油藏中的应用,已经有比较多的研究,但对于致密油藏来说有效的EOR方案设计要复杂的多。这些复杂性主要表现在裂缝参数(例如裂缝半长、导流能力、裂缝方向[纵向vs.横向])的合理选取、生产井和注入井的裂缝分布以及每口井及其每个井段的作业条件等。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的EOR方案是对生产井和注入井都开展多段水力压裂作业,而且各水力压裂段错开,以便延缓注入流体的突破时间,进而提高驱扫效率。对于一组确定的参数,都要开展组分模拟,研究CO2段塞的大小、水气比和周期长度等对开采效率的影响。然后把上面所讲的EOR技术能够实现的采收率与相应的基准情形(一次采油和注水开发)采收率进行对比。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藏水气交替驱采油可以把石油采收率提高约20%。

  • 标签: 低渗透油藏 水气交替注入 CO2混相驱 一次采油 开采技术 动态评价
  • 简介:主要从地震资料处理的时间剖面出发,通过反射波特征分析,确定目的层反射波,进而对反射波进行追踪对比,研究时深转换速度,得到各地层的等值线平面图,为地质及钻探提供有效地依据。

  • 标签: 地震波 煤矿 探矿 当中岗
  • 简介:页岩气和页岩油区带的油气藏工程是一门新学科,需要有模拟物理特性和定性研究不确定性的专门流程和方法。虽然在具备生产数据时通常都使用递减曲线分析(DCA)来评价估算最终产量(EUR),但这种分析不能将结果推广到不同的地质或完井条件,不能优化层带开发,也不能在仅有很少生产数据的开发早期对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不确定性进行定性研究。本文提出了一套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设计的井下动态专用模拟流程(针对“页岩油气藏的动态”,命名为SHARP)。SHARP将一个特定的“3φ3K3S”分段模型与一个不确定性平台结合在一起。鉴于常规方法试图研究关于基准情形解的不确定性,所以SHARP将所有的重要变量都视为未知量,不管它是自然变量还是与水力压裂有关的变量。为了确定控制井下动态的参数,使用了嵌入的实验设计计划,然后对解的空间进行彻底的筛选,以便确定一组可能的历史拟合解。为了缩小有关的解空间,将综合了所有现有信息(包括油气藏动态、微地震信息以及物性数据)的输入条件作为先验知识使用。只要实现了半自动的历史拟合,就要以预测方式使用有关模型,以便在残余不确定性空间内探讨井和开发的优化。SHARP可用于井下动态的历史拟合、EUR的估算、上界的估算、开发优化(空间优化、压裂优化)以及现象学理解。它还可以定量评价与这些工作有关的不确定性。利用一项根据公开数据的巴尼特(Barnett)页岩研究实例解说了这些方面的应用。从这一实例可以看出:(a)有砂粒支撑的裂缝、压裂诱发的无支撑裂缝网络、基岩物性以及经增产处理和未增产处理的岩石体积等系统对井下动态的相对影响,据此可以在不确定性背景下优化经营开发和完并策略;(b)每种系统的排油气面积和采收率以及不同�

  • 标签: 油气藏工程 动态评价 页岩油 数值方法 SHARP 不确定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高加索西北和西部地区滑坡的风险、损失的评价和预测问题。在这个地区滑坡现象的特点是分布广泛、滑坡体移动范围大、过程持续时间长和滑坡强度继发出现。

  • 标签: 滑坡 风险 风险管理 滑坡预测 损失
  • 简介:经对杏北油田不稳定试井曲线变化特点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试井曲线变化特征与动态措施效果的关联关系,实践证明不稳定试井资料能够评价措施效果及储层动用状况,可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及措施挖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杏北油田 试井资料 动态措施 评价
  • 简介:运用实地调查采样及地积累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广州市万亩果园土壤的重金属(Cd、Pb、Cu、Zn)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万亩果园土壤中Cd、Cu污染不容忽视,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Cu、Zn次之,Pb污染较少;在《广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总体规划》划分的不同等级保护区中,针对研究区域,一级保护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32,属较清洁(警戒线)等级,二级保护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792,属轻度污染等级,其中Cd为主要污染物,其次是Cu;三级保护区Cd污染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高达6.390,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4.699,属于重污染等级.在垂直分布上,随土层深度增加,万亩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Cd递增,Cu、Zn递减,Pb先增后减的规律;一级保护区以农业污染源为主,二级保护区农业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并存,三级保护区以工业污染源为主.通过在轻污染区添加石灰、羟基磷灰石等化学修复剂,在重污染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清洁生产,防止土壤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 标签: 广州市万亩果园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评价
  • 简介:依据烟台市王家庄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地下水开采性抽水试验,计算了该区在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补给量为1.11×104m3/d。按每天应急供水量2×104m3计算,预测水源地运行3个月的地下水位下降40.5m,6个月下降81m。

  • 标签: 应急地下水源地 开采量 开采性抽水试验法
  • 简介:通过系统试井了解张海5断块的产能,确定了油井产能方程、采油指数、米采油指数及最大产量,确定合理工作制度;压力恢复测试确定了油藏渗流参数、了解了油藏边界情况,为该断块开发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标签: 测试资料 产能 储层 评价 应用
  • 简介: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恢复或重建退化湿地非常重要。针对目前湿地恢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恢复举措等宏观方面,缺乏在整体上考虑湿地之间的连通性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在流域为尺度上,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湿地结构、湿地景观特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建设活动干扰下流域下垫面等因素对整个流域内湿地恢复的影响,以永定河上游流域为例,建立一个基于GIS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具体研究步骤包括指标信息提取、指标赋值及归一化和多指标综合。首先,选择河流等级、坡面流长、河流水质、饱和指数、水成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作为评价指标;然后,针对指标参量对湿地恢复的贡献度进行赋值,并做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指标量纲对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值,根据加权值的正态分布对流域内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等级划分,并使用优序图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佐证。研究结果表明,永定河上游流域研究区内可恢复湿地面积约97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18%;其中,阳原县的可恢复湿地面积最大,约为131.6km^2,其次为怀来县,为129.1km^2;可恢复的湿地类型以水库/坝区型湿地和河流为主,分别占可恢复区域总面积的11.75%和11.33%。研究成果为湿地的管理和恢复工程选址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考,避免了依据单一生态环境要素或局部区域特征进行恢复对象选择的片面性。

  • 标签: 湿地恢复 流域尺度 多指标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 永定河上游流域
  • 简介:在全球环境状况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营造景区低碳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剖析景区低碳环境旅游体验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以福州永泰赤壁景区为例,尝试建立景区低碳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检验,从而提出优化赤壁景区低碳环境的建议.

  • 标签: 旅游景区 低碳环境 评价指标 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