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大地构造、板块位置、储势地层三方面分析了廊坊地热资源结构与成因,分析了廊坊的能源结构和发展趋势,论述了在廊坊发展地热的重要性。给出了地热资源量和分布条件,论证了在廊坊发展地热的潜力。分析了开采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性的给出了科学开发利用廊坊地热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清洁能源 地热开采 地热成因 梯级开发
  • 简介:本文对1700年以来的历史地震烈度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地震地质资料来确定设定地震(ScenarioEarthquake),然后利用模拟强地面运动确定了廊坊地区的强地面运动灾害。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地震活动趋势,廊坊地区出现大于或等于地震烈度8度的周期大约是600年。也就是说,在未来50年廊坊地区出现地震烈度8度的超越概率为8%。为此,本文建议廊坊地区应该考虑0.3g峰值加速度(Ⅷ度)作为基本地震工程设计参数。

  • 标签: 地震烈度 地震灾害 设定地震
  • 简介:利用2013—2015年廊坊市环境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廊坊市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超标规律以及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为"1谷1峰"型,每日07:00—08:00左右达到谷值,15:00—16:00达到峰值;臭氧超标只集中出现在春季、夏季与秋季的部分月份,1—3月、11—12月不存在臭氧超标情况,超标现象日变化特征明显,主要出现在11:00—20:00。气象因素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很大,风向为西南风与东南风时臭氧超标率较高;臭氧超标时,地面天气类型主要为高压后部或高压底部,高空天气类型主要为脊前西北气流或平直西风环流;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日照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臭氧 特征 气象因素
  • 简介:廊坊市城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由廊坊市国土资源局承担完成。项目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出发,在总结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和论述的基础上,界定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定义及内涵,并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指标体系,以城市土地综合集约为目标层,以总量集约、空间结构集约、动态集约为准则层,城市内部规模经济效益、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社会生态效益、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选取相应的指标因子给予评价,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建立判断矩阵,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 标签: 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廊坊市 城区 规模经济效益 社会生态效益
  • 简介:通过综合运用micaps、自动站等气象资料,以及环境监测污染物浓度和AQI指数等资料,对2013—2015年廊坊市的连续重污染天气进行了分析,并细致分析探讨了在空气达到重污染背景下,气温、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和多种空气污染物指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连续重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秋季开始出现,冬季达到顶峰,随着次年春季的到来逐渐减少至消失;(2)连续重污染的出现将导致气温升高,此时风向多为西南风—西风和偏东风,平均风速以0.3~1.5m·s~(-1)为主,最大风速多在1.6~3.3m·s~(-1)之间,相对湿度以60%~70%为最高发区间;(3)连续重污染天气的首要污染物为PM_(2.5)或PM_(10),其中以PM_(2.5)为主,比例高达94.3%,且呈逐年小幅下降趋势;(4)CO和SO_2浓度变化与采暖期污染物排放关系密切;(5)5月出现的连续重污染较少,且由大风沙尘天气造成。

  • 标签: 重污染 气象要素 污染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