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正在处理三维PP全方位、全偏移测量以便确定AVO(AVOA)、速度和其它参数之间的方位变化。量化AVOA的3个维数的图显示——大AVO梯度、大AVO梯度的方位和AVO梯度的方位变化——告诉观测者有关跨越边界的横波双折射反差的情况。通常把横波双折射看作与裂缝密度成正比。需要两类其它信息评价PAVOA正在告诉我们:(1)反射层上下的方位层速度信息;(2)各向异性AVOA模拟,以便描述可能在给定位置出现的各种地质情况。

  • 标签: 速度信息 P波 横波双折射 方位变化 AVO 裂缝密度
  • 简介:通过对潜山面和内幕EDA介质地面地震记录数值模拟及其场特征分析,在了解地震波场的动力学特征对裂缝介质的敏感性基础上,确定主要以振幅,其次是频率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为裂缝检测被检参数,以均方振幅与中心频率作为检验检测结果正确与否的评价参数,为建立裂缝检测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裂隙介质 有限差分 数值模拟 波场特征
  • 简介:通过把叠后S偏振分析与P方位正常时差(ANWO)速度分析相结合,得到了表征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Weyburn油田储层裂缝网络的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能够把测量区分成具有不同裂缝性质的两个主要区域。北部区域的地震特征波形与正交对称介质一致,而南部区域的地震特征波形与低于正交对称介质一致。南部区域与盐已经从该储层下面的Prairie蒸发岩中溶化区域一致。这一相互关系表明,采出盐改变了该储层的应力状态,导致盐溶化边缘南部和北部的破裂状态不同。

  • 标签: Weyburn油田 裂缝网络 加拿大 表征 S波 P波
  • 简介:本文针对国家台网速报面震级测定时间偏长和中深源地震震级速报有一定偏差的问题,采用IASPEI推荐的宽频带体震级mB及宽频带P矩震级MWP对2009-2013年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的大震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经过转换成MW后的mB和MWP震级来说,其结果均与我国速报地震发布的震级M有一定的偏差,一般表现为偏小.其中,对于6.0-6.9级地震,mB偏差相对较小,但离散度相对较大(整体偏差要比平均偏差大不少);对于7.0-7.9级地震,MWP偏差相对较小;而对于8.0级以上地震,由于震级饱和等原因,mB偏差较大,但MWP偏差相对较小,一般主要表现为偏小.总体来说,MW(MWP)的稳定性要比MW(mB)更好一些(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更大,标准误差更小).对于综合mB和MWP震级来说,由于采取分段平均的方法,结果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较大地震仍以偏小为主,如果在综合震级MP,上加0.2,则可以得出与M震级较为接近的结果.通过MW(mB)、MW(MWP)、MP(M)、M与MW(GCMT)的对比,可以验证综合标准震级MP(M)和国家台网速报震级M具备一定的可信度,而MP(M)可作为P快速测定的震级,所以用MP(M)作为大震速报初报震级,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

  • 标签: P波震级 体波震级mB 宽频带P波矩震级MWP 标准震级M
  • 简介:针对P—SV转换资料的特点,基于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从“深度唯一”的法则出发,定义和推导了P—SV转换资料解释中使用的若干速度参数,介绍了一种根据质量好的纵波与P—SV转换资料求取横波速度信息的方法并验证了其实际计算效果。

  • 标签: P—SV转换波 横波 平均速度 均方根速度 层速度
  • 简介:本文分析了台湾恒春海外的一次地震的记录波形的P的主要特征。首先对其首波PN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线性关系较好,计算出的速度值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中所用的地壳模型中的速度值一致。其次对其PN的续至进行分析,发现该处的地震其射线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明显与没有穿过台湾岛的不同,即没有穿过台湾岛的地震记录波形中首波震相之后明显存在有另一组震相,而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则没有或不明显。该组震相最明显特征是它与首波的到时差随震中距的加大而减小,据此,作者认为它可能是一组,即地壳内的双程反射,表明该处有低速层存在。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南部即福建省的东山海外地区及泉州、漳州、永安地区的下方有一低速层存在。

  • 标签: 地震射线 震相特征 低速层
  • 简介:基于大圆弧假定,利用傅立叶-贝塞尔(Fourier-Bessel)级数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含圆弧形沉积的楔形空间对平面P的散射解析解。为方便构造地表面引起的散射场,本文利用2个大圆弧面来模拟地表面,由连续性边界条件建立方程并求解得出该问题的解析解。算例结果表明,楔形空间沉积附近地表的动力响应特征依赖于入射频率、入射角度、沉积内外介质特性与楔形夹角等因素,且位移放大效应较半空间情况更为显著。

  • 标签: 楔形空间 圆弧形沉积河谷 平面P波 散射 解析解
  • 简介:给出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兰州台数字化地震记录在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前后P出射角与方位角的异常变化:主震前数月出射角出现明显上升异常变化,方位角出现明显下降异常变化。探讨了利用出射角和方位角异常进行大地震预报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 标签: P波 出射角 方位角 地震前兆
  • 简介:为了研究P斜入射对沉管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工程背景,考虑上覆海水与海床、沉管隧道之间耦合作用,采用粘弹性边界和等效力的地震荷载输入方式,利用ADINA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分析入射角为0°、20°、40°、50°、60°时P对沉管隧道环向应力峰值(正应力峰值、剪应力峰值)和位移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角为40°时,沉管隧道应力峰值最大;入射角为0°—40°时,隧道的应力峰值逐渐增大,入射角为40°—60°时,隧道的应力峰值逐渐减小;隧道截面4个转角处及隔墙与顶板、底板的连接处为隧道剪应力峰值最大处;隧道截面左侧剪应力峰值远大于右侧;隧道顶板正应力峰值最大,顶板的正应力峰值大约为底板的2倍;隧道截面左侧位移峰值远大于隧道截面右侧。

  • 标签: 沉管隧道 P波斜入射 地震响应分析 流固耦合
  • 简介:基于PetrJilek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的P-SV反射系数精确公式,通过近似得到VTI和HTI介质中的P-SV近似公式,同时结合Kenneth横波弹性阻抗原理,推导建立了VTI和HTI介质中P-SV的弹性阻抗近似公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弱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流体识别因子公式,通过理论模型对Castagna和Smith的岩性组合进行了识别;最后详细分析了各向异性参数的取值对P-SV弹性阻抗及识别因子产生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 标签: 弹性阻抗 流体识别因子 各向异性参数 VTI HTI
  • 简介:对于遥测与储层表征有关的性质和开采油气来说,必须了解复杂储层的地震响应。本文说明把岩石物理和地震模拟相结合了解含有垂直裂缝的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本文用粘弹性和各向异性模拟主要研究P-PP-SAVO特征波形,并且把这些特征波形与用较简单模拟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的一般结论是,当地震排列与裂缝方向形成角度时,使用各向异性和粘弹性模拟看来似乎是重要的。

  • 标签: 裂缝性储层 地震模拟 地震响应 特征波形 各向异性 储层表征
P1
  • 简介:【摘要】页岩气属于非常规的天然气资源,我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储量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有助于缓解长期以来的能源短缺矛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进程。本文简述了国内页岩气资源的开采现状、所存问题,提出打破技术设备瓶颈、控制勘探开采成本、开展对深层及非海相页岩气等项目的攻关研究等策略,意在推进页岩气这种清洁能源早日成为国内常规能源的替代品。

  • 标签: 页岩气 开采 问题 前景
  • 简介:本文的基础是挪威初探井评价项目。这里概括了前面三篇论文的主要认识,目的是为改进勘探过程提供建议。这方面的主要建议有:·勘探目标应在含油气系统和成藏层带的背景下进行评价。·为了提高对油气体积不确定性的了解,应采用勘探目标的平面和垂向分块,同时在钻探以前对勘探目标的油气体积进行多种计算。·如果探井是干井,应使用决策树来确定干井原因。·要了解油气体积和勘探目标概率之间的联系。·确保勘探目标评价过程的一致性。·在为勘探目标的不同评价阶段提供报告时,应致力于形成无间隔的数据源链条。·勘探目标的评价应考虑其成藏层带的勘探成熟程度。·应不断更新挪威初探井评价数据库。

  • 标签: 勘探目标 探井 成藏 含油气系统 钻探 气体
  • 简介:采用分级测定的方法对梁子湖沉积物中无机磷酸盐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梁子湖水体P的季节变化,并以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梁子湖沉积物在pH值和温度控制下P的释放特征.研究表明,梁子湖水体P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夏季低.沉积物无机磷(Pi)中以钙磷(Ca-P)为主(55%~61%),铁磷(Fe-P)次之(28%~33%),铝磷(Al-P)最少(3%~5%).在梁子湖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到P的形态,P的释放明显较湖心高.在试验初期,由于扰动的影响,使得P的释放在第1天比第2天和第3天高,其后P的释放量则迅速增加.温度对P释放影响明显,其具体表现为,30℃时P释放达到峰值的时间比4℃时提前4d,而且前者峰值比后者高出9倍.pH值对沉积物P释放同样有明显的影响,与正常状态下的湖水条件(pH值为8.5)相比,偏酸(pH值为5.5)和偏碱(pH值为11.5)条件下,P的释放量增加.

  • 标签: P含量 P形态 P释放 梁子湖
  • 简介:每位研究地震地理学及其时间分布的人都注意到了地震活动性迁移的存在,首先发现的是顺岩石圈大断裂分布的震源的“连接”序列。如在其中的北安纳托利亚(其分支穿过亚美尼亚、包括斯皮塔克和基洛瓦坎,甚至有可能穿过伊朗和巴基斯坦),从1939年开始对一连串的破坏性事件进行严密地监视。1968年美国人根据这些事件计算出地震的迁移速度为80公里/年。在地球上的许多地区———南美洲和中国、太平洋列岛下的俯冲带、高加索和亚平宁半岛

  • 标签: 断裂分布 地震台 岩石圈 俯冲带 基洛瓦坎 迁移速度
  • 简介:Adetailthree-dimensionalPwavevelocitystructureofBeijing,TianjinandTangshanarea(BTTarea)wasdeterminedbyinvertinglocalearthquakedata.Intotal16048Pwavefirstarrivaltimesfrom16048shallowandmid-depthcrustalearthquakes,whichoccurredinandaroundtheBTTareafrom1992to1999wereused.ThefirstarrivaltimesarerecordedbyNorthernChinaUnitedTelemetrySeismicNetworkandYanqing-HuailaiDigitalSeismicNetwork.Hypocentralparametersof1132earthquakeswithmagnitudeML=1.7~6.2andthethree-dimensionalPwavevelocitystructurewereobtainedsimultaneously.TheinversionresultrevealsthecomplicatedlateralheterogeneityofPwavevelocitystructurearoundBTTarea.Thetomographicimagesobtainedarealsofoundtoexplainotherseismologicalobservationswell.

  • 标签: 京津唐地区 地震波 P波速度结构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 地震观测 地震活动性
  • 简介:面炮(Arealshot)偏移技术是对实际炮集数据按照不同方向传播的平面进行时间延迟并形成组合炮记录,然后分别作组合震源下行波的向下场外推和组合记录上行波的向下场延拓,在相遇深度得到该方向平面成像的技术。本文基于面炮深度偏移技术,充分利用射线追踪计算量小和波动方程场延拓具有良好振幅的特性,提出了用平面射线追踪计算平面组合震源下行波前走时和面炮场滞后时间成像的深度偏移方法,着重讨论了有限差分程函方程(Eikonalequation)计算平面传播时间和组合记录上行波场的滞后时间成像。

  • 标签: 面炮偏移 平面波射线追踪 滞后时间成像
  • 简介:The2008Wenchuanearthquake,amajorintraplateearthquakewithMw7.9,occurredontheslowlydeformingLongmenshanfault.Tobetterunderstandthecausesofthisdevastatingearthquake,weneedknowledgeoftheregionalstressfieldandtheunderlyinggeodynamicprocesses.Here,wedeterminefocalmechanismsolutions(FMSs)ofthe2008Wenchuanearthquakesequence(WES)usingbothP-wavefirst-motionpolaritydataandSH/Pamplituderatio(AR)data.AsP-wavepolaritiesaremorereliableinformation,theyaregivenpriorityoverSH/PAR,thelatterofwhichareusedonlywhentheformerhaslooseconstraintontheFMSs.Wecollectdatafromthreecategories:(1)permanentstationsdeployedbytheChinaEarthquakeAdministration(CEA);(2)theWesternSichuanPassiveSeismicArray(WSPSA)deployedbyInstituteofGeology,CEA;(3)globalstationsfromIncorporatedResearchInstitutionsforSeismology.Finally,129eventswithmagnitudeoverMs4.0inthe2008WESareidentifiedtohavewell-constrainedFMSs.Amongthem,83arewellconstrainedbyP-wavepolaritiesonlyasshownbyCaietal.(EarthqSci24(1):115–125,2011),andtherestofwhicharenewlyconstrainedbyincorporatingSH/PAR.BasedonthespatialdistributionandFMSsoftheWES,wedrawfollowingconclusions:(1)theprinciplecompressionaldirectionsofmostFMSsoftheWESaresubhorizontal,generallyinagreementwiththeconclusiongivenbyCaietal.(2011)butwithafewmodificationsthatthecompressionaldirectionsareWNW–ESEaroundWenchuanandENE–WSWaroundQingchuan,respectively.ThesubhorizontalcompressionaldirectionalongtheLongmenshanfaultfromSWtoNEseemstohavealeftlateralrotation,whichagreeswellwithregionalstressfieldinvertedbyformerresearchers(e.g.,Xuetal.,ActaSeismolSin30(5),1987;ActaGeophysSin32(6),1989;Cuietal.,SeismolGeol27(2):234–242,2005);(2)theFMSsoftheeventsnotonlyreflectedtheregionalstressstateoftheLongmenshanregion,butalsowereobviouslycontrolledbythefaultstosomeextent,whichwaspointedou

  • 标签: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P波初动 振幅比 汶川 极性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毫米和毫米通信的车地通信系统,该系统利用毫米频段的高带宽和低时延特性,实现了车辆与地面基础设施之间的高效、稳定和安全的通信。首先,我们对毫米通信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我们设计了一套车地通信系统,包括信号发射器、接收器、天线和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对各模块的优化设计和调试,我们实现了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结果表明,我们的车地通信系统在传输速率、覆盖范围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