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湿法炼砷盐净渣中有价金属的回收,考察了选择性浸出,氧化浸出铜、钴、镍、砷,砷酸铜的沉淀以及砷酸铜中砷、铜分离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的直收率达90%,铜的直收率达95%,钴的直收率达90%,镍的直收率达90%。该工艺实现了砷盐净渣中有价金属的分步回收;同时,该工艺过程中无“三”排放,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

  • 标签: 净液渣 浸锌 砷铜分离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能进行预滴定的微量滴定方法,适用于测定浓度起点高但变化范围窄的组份.采用高低两种浓度的滴定剂。利用流动注射装置采集微量试样及小体积高浓度滴定剂,并由另一浓度较低的滴定剂推动进人带有电磁搅拌的滴定池中进行滴定反应,保证了总的滴定剂体积小,但用于区分试样浓度变化的体积信号大。以EDTA为滴定剂、二甲酚授为指示剂,用该方法测定湿法炼过程中120~160g/l范围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0.21%,M定速度最低达30样/h.

  • 标签: 滴定分析 锌测定 自动分析 微量分析 流动分析
  • 简介:研究了采用P204从硫酸体系镍盐溶液中深度脱除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相比、萃取剂浓度、萃取剂皂化率对萃取结果的影响。在保证萃除率大于99.9%,萃余浓度小于0.005g/L的前提下,提高镍的直收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相比O/A=1∶4,溶液初始pH=4.0~4.5,萃取剂浓度15%,皂化率7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三级逆流离心萃取,萃除率大于99.9%,萃余含锌小于0.005g/L,镍直收率大于98.00%。

  • 标签: 硫酸体系 镍盐溶液 P204 萃取
  • 简介:进行了铟萃余经石灰中和后萃取的试验研究,萃取效率可以达到99%以上,萃取总回收率达90%以上,达到回收,氟、氯等杂质元素开路的目的,效果良好。

  • 标签: 萃余液 中和 萃取
  • 简介:以铜火法冶炼过程中得到的铜合成炉烟灰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浸出铜合成炉烟灰,使其中的有价金属得到有效回收,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固比对铜合成炉烟灰的浸出率的影响非常小,而硫酸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铜合成炉烟灰的浸出率则有较大影响;在搅拌速度为300r/min条件下,当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5h,固比为7:1,硫酸浓度为1.80mol·L-1时,、铜浸出率均大于90%。

  • 标签: 铜合成炉烟灰 硫酸 浸出 单因素实验
  • 简介: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热电厂,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创新思维、深挖内潜,将该公司氧化铝厂1^#赤泥坝体渗透的应用到热电厂4^#脱硫塔脱硫工序,与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实施烟气脱硫,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以、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效果。

  • 标签: 脱硫塔 废碱液 运行成本 创新思维 氧化铝厂 化学反应
  • 简介:以某公司含锌50~70g/L的铟萃余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溶剂萃取法回收的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萃取率达到97.83%,反萃率达98%以上,萃取总回收率大于90%,经过多级逆流反萃,反萃含量达到150g/L以上,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浓度及杂质含量均可满足电积新的要求,回收了资源,同时还达到了氟、氯等杂质元素开路的目的,氟的脱除率为62.86%,氯的脱除率为96.42%,效果比较理想。

  • 标签: 铟萃余液 中和 溶剂萃取
  • 简介:本文介绍了对铜电解净化系统中硫酸铜脱铜工艺的改进,通过解决目前蒸发系统及冷却结晶工序存在的问题,使得蒸发后比重由1.39~1.41提高至1.41~1.43,滤液含铜由25.5g/l降至21.8g/1,有效提高了净系统处理能力。

  • 标签: 电解液 净化 硫酸铜 比重 结晶 真空蒸发
  • 简介:(Zn),原子序数30,元素周期表中ⅡB族金属(有色金属)。是古代铜、锡、铅、金、银、汞、等7种有色金属中提炼最晚的一种,是第四常见的金属,仅次于铁、铝及铜。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为70ppm,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为50ppm。在大气中的含量为1.1~5.8μg/m^3,在海水中的浓度为0.01mg/L。

  • 标签: 有色金属 平均含量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岩石圈
  • 简介:针对镍铜环集烟气镁法脱硫中富含硫酸镁的现状,开展了以脱硫为原料生产硫酸镁的技术研究,经过硫酸镁除杂、结晶技术的试验,选用的硫化钠除杂药剂能有效去除脱硫中的重金属。确定了“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回收硫酸镁的工艺技术,充分了利用脱硫尾,“变废为宝”、清循环利用、减少了废水排量,达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之目的,取得了经济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 标签: 镍铜环保集气 脱硫液 硫酸镁工艺 工艺研究
  • 简介:本文简述了各类氧化的生产方法及特点,明确了利用精矿直接浸出生产高纯氧化的技术方案,并就工业试验结果与转入大规模生产提出了笔者的见解及建议.

  • 标签: 锌精矿 氧化锌 生产工艺
  • 简介:采用P204对低浓度Zn^2+、Cd^2+溶液进行萃取分离研究,旨在深入了解P204-煤油对Zn^2+、Cd^2+萃取的基本特性。研究结果显示:Zn^2+的萃取平衡常数在0.17-1.2之间,与国外同类萃取剂DEHPA对Zn^2+的萃取平衡常数0.4587比较接近;P204对Cd^2+进行萃取时得到的平衡常数在1.07×10^-3-6.9×10^-3之间,与国外同类萃取剂5.248×10^-3的萃取平衡常数相比较为接近。

  • 标签: 二-(2-乙基己基)磷酸 萃取平衡常数
  • 简介:对株冶电解阳极泥开展了用PbS做还原剂硫酸还原浸出二氧化锰的试验研究,纯PbS矿物样还原浸出试验考察了PbS颗粒细度、PbS与MnO2摩尔比、硫酸与MnO2摩尔比、浸出反应温度、浸出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锰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bS颗粒越细,其与MnO2接触的表面积就越大,锰浸出速度就越快;PbS与MnO2摩尔比、硫酸与MnO2摩尔比、浸出反应温度、浸出反应时间等对锰的浸出速度有很大影响,在采用0.037~0.074mm的纯PbS条件下,试验获得的最佳浸出条件是PbS:MnO2摩尔比〉0.5,H2SO4:MnO2摩尔比3,浸出反应温度90℃,时问2h。在较佳条件下用0.037-0.074mm纯方铅矿样做还原剂可获得锰浸出率85%以上的试验指标,在同样条件下用实际硫化铅浮选精矿样做还原剂可获得锰浸出率93%以上的试验指标。实际PbS浮选精矿样还原浸出试验表明ZnS和Fes2等其它硫化矿物对二氧化锰存在协同还原浸出作用,协同还原浸出作用造成浸出含杂升高,浸出渣中铅含量降低。因此,如果需要利用含Mn^2+浸出制备高纯的锰产品,同时为了便于浸出渣配料人炉冶炼,宜采用品位较高的PbS浮选精矿样做还原剂。

  • 标签: 锌阳极泥 二氧化锰 硫化铅 硫酸铅 还原浸出 硫酸浸出
  • 简介:烟气等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是冶炼企业生产过程中难以绕开的环节,过量的废弃物排放,既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又浪费了其中蕴含的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因此,对烟气加以“净化”、“吸收”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冶炼企业 废弃物排放 技术 工业废弃物 可回收利用 生产过程
  • 简介:介绍了锰铁氧体的用途以及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制备锰铁氧体的方法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随着湿法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采用湿法制备高端铁氧体将会越来越多。铁氧体的改性也是研究的热点,目前主要集中于烧结以及掺杂和微晶化等方面。

  • 标签: 锰锌软磁铁氧体 干法 湿法 改性
  • 简介:提出了铝合金试样采用强碱溶样,用氟化铵、酒石酸作掩蔽剂以解决测定合金中含量时Al^3+、Fe^3+等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干扰问题,并考察了掩蔽剂的用量、pH值的影响。确定了在pH5.5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使用上述掩蔽剂,用EDTA直接测定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EDTA络合 滴定法测定 锌铝合金 AL^3+ FE^3+ 掩蔽剂
  • 简介:从高炉(BF)、LD转炉(LDC)和电弧炉(EAF)排放的高温废气及溶渣中存在大量热耗,尽管其潜力巨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工艺能够对其加以吸收。

  • 标签: 废热 炼钢 回收 LD转炉 电弧炉 高炉
  • 简介:株冶历年来,由于镉锭中含Cu、Pb、Bi等杂质较高不能出厂,而成镉锭积压六十余吨,造成积压资金196万余元,急待处理。为了配合镉工艺改革,决定采用间断真空蒸馏的方法来处理镉锭,以加速资金周转增加经济效益。真空蒸馏具有工艺简单,技术条件易于控制且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并能生产出比国

  • 标签: 真空蒸馏 加速资金周转 工艺改革 株冶 比国 真空泵油
  • 简介:主要研究了带钢镀锌过程中影响耗的因素,认为对带钢镀锌过程中的耗控制主要在层厚度和渣两个方面,并提出了控制耗的措施,对带钢镀锌过程中控制成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带钢 热浸镀 锌耗 锌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