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蔗渣是一种产量较大并且可再生的资源,在使用当中可以利用最古老和简单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如作为生物质燃料、制浆造纸等,对蔗渣的其他利用方式最为常见的是用开发木,这对于木的制取来说有了较大的帮助。就目前情况来看,使用蔗渣开发木的技术逐渐增多,能够将蔗渣的价值体现,让其成为具有较强优越性的原料。

  • 标签: 蔗渣 开发 木糖醇 技术
  • 简介:摘要:聚甲基醚采用浓硫酸解聚生成四氢呋喃过程中发生碳化反应,副反应生成焦油情况严重,解聚收率低,泵循环流量无法提升,无法大流量解聚回收四氢呋喃。对高分子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和解聚原理的进行分析后,通过调整生产操后作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 标签: 解聚 碳化 副反应 分子结构
  • 简介:摘要:生物基可再生材料的发展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1,3-丙(PDO)和1,4-丁(BDO)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原料单体,可直接由可再生资源经生物转化得到,在化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简述了生物法生产这两种的工艺。

  • 标签: 1 3-丙二醇(PDO),1 4-丁二醇(BDO)
  • 简介:摘要:研究了空气中放置时间、氮气吹脱时间、醛含量和酸含量对乙紫外透光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220nm处紫外透光率将降低,随醛含量的增高乙紫外透光率将明显减低,酸含量的增高乙紫外透光率也将减低。实验结论:乙样品采集回来后需要在1个小时内分析,减少乙中酸和醛含量,有利于乙紫外透光率的稳定。

  • 标签: 乙二醇 紫外透光率 醛 酸
  • 简介:摘要:乙(EG)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聚酯的生产(约占消费总量的90%)。2019年我国乙的需求量为1003 万吨,而产量仅为277 万吨/年,对外依存度超过70%。我国乙生产厂家达到17 家,其中以环氧乙烷为原料的生产工艺占90%(表1)[2-3]。乙工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影响着石油化工发展以及能源和国防的安全,对支撑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乙的合成路线主要包括合成气法路线、生物法路线和环氧乙烷法路线。

  • 标签: 环氧乙烷法合成乙二醇 创新
  • 简介:摘要:针对某公司环氧乙烷/乙(EO/EG)装置MEG产品UV值经常出现波动的情况,围绕影响乙UV值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根据分析采取改善措施。

  • 标签: MEG UV值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生物基PTT纤维的制备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发酵产物纯化、聚酯聚合及纺丝加工等多个专业领域,相关研究报道虽然较多,但往往仅聚焦其中一个环节,缺乏对生产全流程所涉及技术的梳理与总结,不利于研究者对生物基PTT纤维制备技术的整体认知,难以帮助研究者理解该技术中上下游细分领域之间的联系,因此,本文以原料到产品的生产流程为主线,对生物基PTT纤维制备所涉及的1,3-丙的制备技术、PTT合成技术以及PTT纺丝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剖析,并对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生物基纤维产业技术的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发酵法 丙二醇 提取工艺方法 研究
  • 简介:摘要:煤化工领域当中,在大型甲醇技术以及大型煤气化技术具有显著的突破之后,合成乙已成为该领域内所重视又一项新型技术。本篇文章将针对煤化工领域中合成乙在直接以及间接的合成工艺方面的重点技术与合成技术的稳定性以及重点工序流程展开分析。

  • 标签: 煤化工领域 合成乙二醇 研究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1,3-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溶剂、化妆品及医药合成中间体等,1,3-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和化学法,生物法因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选择性好、无环境污染、可利用可再生资源等优点,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生物法制得的1,3-丙发酵液组成相对复杂,组分含量较低,自身极性强,分离提纯较困难。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一般包括三个工序:预处理、脱盐和浓缩提纯。预处理后的料液中还存在小分子蛋白、有机酸盐及其他杂质组分,它们会对后续的浓缩提纯造成较大的影响,增加料液的黏稠度,降低产品收率及品质。离子交换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带电溶质进行交换,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具有分离速度快、交换容量大、选择性高、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它也是目前应用较多、脱盐效果较好的工艺,可有效地脱除发酵液中的盐类和部分色素,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 标签: 发酵法 丙二醇 提取工艺方法 研究
  • 简介: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法测定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涂层及粘合剂产品在食品模拟物(4%乙酸、10%乙醇、50%乙醇和橄榄油)中新戊的特定迁移量的方法。以食品模拟物浸泡待测样品,冷却至室温并混匀,水基食品模拟物(4%乙酸、10%乙醇、50%乙醇)经苯硼酸衍生化后用正己烷萃取,经聚四氟乙烯(PTFE)针头过滤器过滤后进样;橄榄油模拟物用水/正庚烷提取后,下清液经苯硼酸衍生化后用正己烷萃取,经聚四氟乙烯针头过滤器过滤后进样。采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 m×0.25 mm, 0.25 μm),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新戊的特定迁移量。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5),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检出限可达到0.05 mg/kg;0.05 mg/L, 0.25 mg/L, 5 mg/L三个浓度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3%~1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13.3%。本方法的色谱分离效果和线性关系较好,回收率和准确度高,检测灵敏,可以满足我国国标对于新戊作为食品接触材料添加剂的迁移限值的检测要求。

  • 标签: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新戊二醇 特定迁移量 食品模拟物
  • 简介:摘要:乙作为一项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聚酯纤维、橡胶以及表面活性剂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H市某化工企业20万t/a煤制乙装置作为研究对象,对新型加氢氧化剂在该设备中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该设备加氢工段的技术特点,包括新型加氢催化剂的制备、装填以及还原情况,利用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以及质量情况对新型加氢催化剂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旨在进一步提高新型加氢氧化剂在煤制乙工业化装置的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新型加氢催化剂 煤制乙二醇 工业装置 具体应用 评价分析
  • 简介:摘要:针对环氧乙烷/乙装置EO反应器进出料换热器E-101在制造的热处理过程中发生消音板变形问题,通过对换热器的结构分析、消音板弯曲试验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换热器已弯曲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影响的换热管进行了抽管、堵管处理,实际使用情况良好,为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创造了条件。

  • 标签: 换热器消音板 变形 分析 弯曲试验 抽管 堵管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水果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我国一些地区,蜂李种植比较广泛。由于其口感较好,犹如蜂蜜一样甜,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蜂李的需求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蜂李种植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与其他类型的水果栽培不同,蜂李栽培对于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本文简单分析了蜂李栽培的技术要点。

  • 标签: 蜂糖李 栽培技术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蜂李这一品种是由农科院、农业局、农业技术中心等多方面组织共同选育出来的农作物品种,主要在贵州省进行种植,可以说蜂李是贵州的一种特产水果。在蜂李选育品种被各大基层农户广泛种植之后,实现了非常好的产量效果,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的兴起,蜂李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得到了非常好的销售量,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乡村发展农业振兴的战略,还成为了很多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在蜂李的种植栽培技术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终于迎来了比较理想的种植效果。但是如何抗旱的问题也逐渐成为了蜂李种植过程中的难题。

  • 标签: 蜂糖李 抗旱 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当前测定多种药品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测定的结果相对准确,且效率颇高,因而得到了很好地应用。本文主要是研究了使用该方法来测定螺旋霉素中的N-硝基甲胺,最终判断了该种测定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N-亚硝基二甲胺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螺旋霉素
  • 简介:摘要:因蜂李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助推脱贫攻坚,也助力了乡村振兴,其产业化发展迅速,大小年现象从技术上得到有效解决。但病虫危害成为当前提质增效的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蜂李主要的几种病虫危害及防治时间点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总结。以期有效推动蜂李产业规模化发展,提质增效,产业实现乡村振兴。

  • 标签: 蜂糖李 病虫危害 最佳防治时间节点 应用情况
  • 简介:摘 要:由于阿卡波在降血糖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自从其问世以来,便广受诸多Ⅱ型糖尿病人及其家属的欢迎。最近,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增加,糖尿病人数目的扩大也在拓宽阿卡波的需求市场,然而由于我国在发酵生产阿卡波工艺方面有着较低的工业化水平,因此就要求我国相关研究成员研究如何通过工业菌株发酵生产阿卡波的相关工艺,提高阿卡波的生物合成水平及发酵产量,满足诸多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因此本文优化了摇瓶发酵生产阿卡波的工艺,具体如下。

  • 标签: 摇瓶发酵 阿卡波糖 工艺 优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市场对糖料蔗需求量逐渐增加,同时对其品质提出更高要求。众所周知,糖料蔗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气候、水分等外界条件要求较高,需要种植户做好整地、播种等各项工作。基于此,本文将结合以往种植经验,总结几点糖料蔗高产高栽培技术,旨在为满足经济市场供应需求、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奠定基础。

  • 标签: 糖料蔗 高产 高糖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