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麦粉中呕吐毒素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前处理方法、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标准曲线及色谱柱等因素对全麦粉中呕吐毒素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多功能净化柱法相比,对于样品提取液色泽深的陈麦粉,采用0.1%吐温洗脱添加样品后的免疫亲和柱,样品处理干净,色谱图杂峰少,利于目标峰分离。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呕吐毒素 测定结果 全麦粉 样品处理 提取时间
  • 简介: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独特的三螺旋结构和氨基酸组成使其具备独特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皮革、制药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然而,由于胶原蛋白对热敏感,加热时易发生热变性,三螺旋结构被破坏,其特性随之改变,因此,了解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机理及调控措施对胶原蛋白的开发与应用极其重要。本文介绍了胶原蛋白的结构特征,归纳了近年来胶原蛋白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手段,重点综述影响胶原蛋白热稳定性的因素,探讨未来胶原蛋白热稳定性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胶原蛋白热稳定性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胶原蛋白 三螺旋 热稳定性
  • 简介: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进行耐力锻炼后,从整个鸡蛋或蛋清中摄入18g蛋白质的人,在锻炼后肌肉构建蛋白质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 标签: 蛋白合成 肌肉 蛋清 鸡蛋 食用 蛋白质
  • 简介: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麦麸蛋白的提取率和纯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麦麸蛋白提取率和纯度的料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液pH值、提取时间进行优化,再对麦麸蛋白的特性进行研究。

  • 标签: 小麦麸皮 蛋白 碱法提取 特性 超声波 工艺
  • 简介:主要研究不同水解度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解度的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相对分子量逐渐减小,其平均粒径、黏度、持水性分别由89.3gm、540mPa·S、699.3%降低至10.2μm、3.07mPa·S、231.1%;而溶解性和持油性显著提高,分别由32.55%、112.7%增加至67.85%、174.7%;乳化性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水解度2%时乳化性达到最高为0.462,乳化稳定性无显著变化;起泡性显著增加,在水解度2%时达到最大为107.3%。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具有与原大豆分离蛋白显著不同的理化性质,为其作为新型食品添加剂提供了可能,拓宽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标签: 大豆分离蛋白 酶解 理化性质 碱性蛋白酶
  • 简介:通过在小麦面粉中添加8种盐溶蛋白组分制作馒头,探讨各组分对馒头的比容、硬度、高径比及馒头内瓤显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盐溶蛋白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有效的材料和技术支撑.

  • 标签: 蛋白组分 小麦面粉 盐溶蛋白 显微结构 馒头 品质
  • 简介:首先考察了两种酸性蛋白酶E01、E02的酶学特性,包括温度、pH值、时间、铬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然后将两种酸性蛋白酶应用于山羊蓝湿革的软化处理。考察了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酶处理蓝湿革后蛋白的水解和铬的溶出情况,成革面积变化和物理力学性能,并采用组织学观察酸性酶处理过程中蓝湿革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形态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而言,E02酶具有更宽的温度和pH值使用范围,对溶液中铬浓度也更为敏感。两种酶对山羊蓝湿革的处理,均能增加成革的面积和抗张强度,而对撕裂强度有所削弱,对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均呈现一定的分散效果。

  • 标签: 酸性蛋白酶 蓝湿革 山羊皮 软化
  • 简介:用荧光双标记技术研究了浸水、酶法脱毛、软化和鞣后酸性软化过程中蛋白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在皮/革内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水和脱毛过程中,由于牛皮厚度大、粒面附有表皮和毛、皮胶原纤维未分散,蛋白酶不能渗透整层牛皮,并且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在皮内的传质影响很小。软化过程中,由于表皮和毛去除彻底、胶原纤维分散良好,蛋白酶较易渗入裸皮,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酶的渗透速率明显更快,故选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酶对均匀软化具有重要意义。鞣后酸性软化过程中,尽管削匀蓝湿革薄且胶原纤维分散好,蛋白酶却不能完全渗透蓝湿革,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基本不会影响蛋白酶在革内的传质。这可能是因为酸性蛋白酶的用量少、在浴液(pH3.5,铬含量27mg/L)中溶解不完全,且易与蓝湿革表层的铬结合。

  • 标签: 制革 蛋白酶 传质 相对分子质量 荧光双标记技术
  • 简介:采用胃蛋白酶在37℃和pH1.2条件下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体外模拟消化,探究体外模拟消化对SPI组成及二级结构的影响。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蛋白质的消化程度逐渐增大,当消化反应超过2h后,蛋白质的消化速率减慢。在整个消化过程中,SPI的不同亚基受胃蛋白酶的消化或降解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7S比11S更难被胃蛋白酶消化降解,11S蛋白中B亚基较A亚基更难且更慢被消化,这与亚基的空间结构紧密度及疏水基团的暴露有关。红外光谱中酰胺Ⅰ带处具有强吸收峰,对酰胺Ⅰ带的拟合分析表明,经胃蛋白酶的消化后,SPI的二级结构发生显著改变。总体上看,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下降,而无规卷曲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且有部分平行式β-折叠结构向反平行式β-折叠结构转变。

  • 标签: 体外模拟消化 大豆蛋白 蛋白组成 二级结构
  • 简介:采用湿热法将绿豆分离蛋白(MBPI)与葡聚糖(Dextran)进行糖基化反应,并对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的空间结构及乳液性质进行研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的接枝度先迅速增加后增速变缓慢。糖基化作用对MBPI的分子结构影响显著,这是由于Dextran分子对色氨酸残基的屏蔽作用导致糖基化反应后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糖基化反应后MBPI的三级结构变得更加松散。这对功能特性的发挥非常有利。糖基化反应能够显著改善MBPI的乳化性能及乳液稳定性.80℃及90℃糖基化反应2h制备的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乳液的平均粒径和乳析指数最低,乳液稳定性最好;而反应超过2h后,乳液粒径和乳析指数又增大,使乳液稳定性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过多的亲水基团的引入破坏了油-水界面平衡所致。

  • 标签: 糖基化反应 绿豆分离蛋白 荧光光谱 乳液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