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古海法和中世纪海法是调整航海贸易中发生的民事、行政、刑事关系的习惯法。自体性是海法最为本质的特征,其根基在于海法渊源上的习惯起源性和内容上的规范关联性,决定因素是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和海上活动的共通性。近代大陆法系国家将海法肢解纳入陆上各法律门类,导致理论和实践的缺位与误解。英美法系国家则通过以判例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构建,辅以衡平法,有效地维系了海法的自体性特征,促进了国际海事法律的发展。当代海法自成独立体系具备自发秩序的理论基础,符合其超越陆法与国内法约束的系统特性,是中国在"海洋世纪"推进功能立法的战略需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海法迫切需要创新。创新路径首先是立法创新,通过立法技术和立法组织方式创新促进海法独立体系的构建,以体系化的海法规范全面彰显海洋权益;其次是司法创新,扩大海事法院管辖范围,逐步实行"三审合一",设立高级海事法院;最后是创建独立的海法学学科,培养面向海洋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 标签: 海法 自体性 海法典 三审合一 海法学
  • 简介:在三阶层犯罪体系的发展历程中,故意经历了由罪责要素到构成要件要素,再由构成要件要素分裂出罪责要素的过程。在三阶层犯罪体系下,将故意纳入到构成要件阶层可以说已经成为德日刑法理论的多数说。这不仅是行为无价值的当然结论,而且从修正的旧过失出发,即使是结果无价值也与构成要件故意不冲突。相比从构成要件的犯罪个别化机能、目的与故意的关系以及未遂犯的故意等角度入手,从构成要件过失推导出构成要件故意的做法更具有说服力。而责任故意概念的提出导致故意具有双重的机能,使得在解决假想防卫等问题时,理论之间更加的协调。

  • 标签: 构成要件故意 责任故意 修正的旧过失论
  • 简介:中国的各种矛盾突出,社会治安状况复杂多样,治安案件层出不穷,刑事案件触目惊心。公安机构策划出诸多比较“有用”的办法保障民众安全,便衣盘查成为普遍性常态化的执法工作。但是,这既容易扩张权力空间,又容易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甚至恶化彼此之间的矛盾。根据行政法治原理,从行政性着手进行分析,权力分析有异化,职务分析有障碍,程序分析有故障,最后尝试设置即时救济制度,为便衣盘查提供有效的制度出路。

  • 标签: 便衣盘查 便衣执法 依法执法 行政法治 依法行政
  • 简介:便衣强制是中国客观存在的常态性行政强制措施,“强制”自身没有多大问题却衍生出诸多法治尴尬,问题在于“便衣”方式强制剥夺人身自由,表面上缺乏“警服”的物理外观,实质上缺位行政强制的“法律凭证”(警服),既背离现代法治的科学轨道,又差异于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还远离依法行政的技术规则。行政强制理论和有用性属于基础难题,主体诚信、职务性和权力根据存有权力性疑惑,程序规则方面难以满足程序法治价值标准。

  • 标签: 便衣强制 便衣执法 行政法治 依法行政 依法执法
  • 简介:警服是人民警察的专业制式服装,既是国家定制的职务制式服装,又是人民警察履职的法律凭证。还是人民警察行政执法的必备要件,它能够配置或者发挥诸多功能。其物理基础功能是事实前提,工作标记功能是通用性要素,职权资质功能是依法行政的大前提,职务专业功能是依法执法要素,执法技术功能是专业要素,职责义务功能是承担人民警察职务责任的法律证据,权力法治功能是法治国家治理要素,排他禁止功能是反向例外规则。它们共同发挥着警服的功能效用。

  • 标签: 人民警察 警服功能 公安机关 依法执法 公安管理
  • 简介:在我国恶意磋商被定性为缔约上过失之行为,因缔约上过失而使他人受到损失,则理所当然的援引缔约过失责任提供救济,然而由于我国现行关于恶意磋商的立法抽象、实际指导意义不强,如何界定恶意磋商?恶意磋商有哪些表现形式?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认定和操作的?本文对恶意磋商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上问题而展开,通过梳理恶意磋商的常见类型、明确恶意磋商的认定标准,试图对恶意磋商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进而能够更好的指导和规范司法实践。

  • 标签: 恶意磋商 缔约过失行为 信赖利益
  • 简介:印度戏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其梵语戏剧和古希腊的悲剧及中国的京剧于近现代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印度古代戏剧起源较早,公元前后产生的戏剧学专著《舞》对戏剧艺术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但现存剧本均成于公元之后,四五世纪的戏剧家迦梨陀娑世界闻名。近现代戏剧依然丰富,官方语印地语戏剧家帕勒登杜和伯勒萨德、民间戏剧罗摩本事剧和黑天本事剧等都值得书写。

  • 标签: 印度戏剧 沙恭达罗 本事剧
  • 简介:庭审公开包括庭审应当以公开开庭的方式进行以及审理结果必须以庭审查明的事实和说明的理由为依据,庭审未涉及的证据和事实不得作为裁判的依据,庭审未说明的理由不得作为裁判的理由两个方面的含义。庭审公开关键是充分实现刑事庭审的可接近性、可获得性、可依靠性三个特征。

  • 标签: 庭审公开 可接近性 可获得性 可依靠性
  • 简介:一、什么是《实践》《矛盾》的精华《实践》就是中国革命的认识,要求在革命过程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认识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的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强大,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由此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

  • 标签: 实践论矛盾论 新解价值 矛盾论新解
  • 简介:《实践》和《矛盾》(以下简称"两")问世至今年正好80年,"两"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的基本原理,深刻地阐释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解决了党内所犯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

  • 标签: 《矛盾论》 《实践论》 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对立统一规律 理论与实践
  • 简介:一、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本质特征何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自己的表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做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概述'。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序言里也指出,'……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

  • 标签: 唯物主义辩证法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论矛盾论
  • 简介: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实践》《矛盾》(以下简称'两')发表80周年。'两'是毛泽东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相统一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两'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发挥了强大思想武器作用,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价值。一、'两'是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产物,是指导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中国实践的

  • 标签: 哲学智慧 实践论矛盾论 矛盾论哲学
  • 简介: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茶树。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整套有关种茶、制茶、饮茶的方法;与此同时,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茶,作为一种古老的饮料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它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就是明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

  • 标签: 柴米油盐酱醋茶 生活必需品 敬茶 精神生活 品鉴 淡泊宁静
  • 简介:与其他人处于共犯关系(共同正犯、教唆犯或者帮助犯)的人,除了对自己的参与行为负责外,也要对其他共犯人所实施的参与行为承担责任。这是共犯责任的原则。那么,在中途加入共犯关系,或者从中退出的人的责任又是怎样的呢?他是否要对自己加入之前或者退出之后其他共犯人实施的参与行为负责呢?其界限又在哪里呢?

  • 标签: SEPARATION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COMPLICITY
  • 简介:刑罚的正当性理论是探索刑罚这种本身害恶为何能被正当性施加的理论,围绕这一主题,已经在大大小小的不同层面讨论了几个世纪,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刑罚理论,可是报应刑原理在刑罚正当性演进中饱受批评。论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刑罚理论都应当贯彻一种原理——报应刑原理。

  • 标签: 正当性 责任刑 目的刑 威慑性 报应主义
  • 简介:普通人对服务的理解局限于“服务”的原始含义,即“服侍人、伺候人”。警察作为国家暴力机器,在和平时期担任着保障安全稳定、维护公平正义之重任。如何理解服务并将之贯彻于具体工作中,是每个警察需要在意识层面上解决的根本问题。在现代社会,警察的服务意味着以谦卑之心做事,满足公民对保障安全、维护正义方面的需求。警察服务意识意味着在最大程度上克服职业傲慢,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动力,不断追求精益求精。

  • 标签: 警察 服务意识 警察服务意识
  • 简介:情势变更原则是合同履行中因客观条件变化所适用的原则,其适用的条件是必须有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尚未履行完毕前的情势变更事实,该事实在合同订立时无法预见,且事实变更不可归因于合同当事人,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产生的法律后果是变更或解除合同。

  • 标签: 情势变更 显示公平 变更合同 解除合同
  • 简介:反思平衡在《正义》的论证结构中究竞处于何种位置,它与契约如何分工、衔接,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清晰的说明。本文试图论证,对正义观的最终辩护应由正义观与深思熟虑的判断之间的反思平衡来完成。反思平衡的主体不是原初状态中的道德人,而是现实中的我们。在反思平衡中,与深思熟虑的判断融贯度最高的正义观便是最佳的正义观,在此意义上,这一正义观获得了辩护。《正义》中提出的正义观是反思平衡所面对的无数正义观中的一种,而契约是罗尔斯为构造自己的正义观采取的方法。因此,契约并不提供最终的辩护,它只负责构造一种正义观,这一正义观最终从它与判断的反思平衡中获得辩护。

  • 标签: 反思平衡 契约论 道德理论 辩护
  • 简介:诉讼时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制度,时效是关乎当事人的权利行使和法院的诉讼程序是否可以展开的重要环节。而诉讼时效制度是我们研究诉讼程序重要的环节,其研究意义无论对于理论还是实务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诉讼时效制度展开讨论,其中尤其要结合我国司法制度我司法实践。

  • 标签: 诉讼时效 权利 请求权
  • 简介:儒家经典中蕴藏着丰富的丧葬“哀思观”。哀思是丧葬礼仪的灵魂,对哀思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制定了一些较为苛刻的哀思规范,但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节哀思想。

  • 标签: 儒家 丧葬 哀思观